‌·

乡情有时也沉重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2月07日        版次:GA13    作者:李晓

  人间

作者:李晓,社区干部,现居重庆

5年前的腊月,我老家村子里的村主任老郑,突然心血来潮,要在村子里搞一次年度感动村里的10大人物评选。

那次评选名单上,有我爸的名字。我电告郑主任,我被列入评委会,为了避嫌,最好把我爸的名字拿掉。郑主任回答说,这是广征民意,绝对不徇私情的,你爸还是高票当选。郑主任历数我爸对村里的贡献,村里修路修环山大堰,修养老院,扶贫攻坚,我爸都捐了款,还靠他的影响力发动村里老板捐款资助。

后来那次评选,被上级叫停,原因不详。不过我爸的名声,在村子里是更响了。

我爸的名声叫响以后,来我家的老乡亲戚们就更多了,大有车马喧喧的热闹。说实话,我爸是一个念乡情亲情的人,有句口头禅就是,这一辈子是老乡亲戚,下一辈子呢。我妈迅速接过话头说,没有下一辈子。我妈从乡下进城后,还带来了镰刀扁担等农具,偶尔在家里摸一摸生锈镰刀的刀齿,感叹城里没稻子可收割了。我爸我妈还常到大街上梭巡,寻找进城的老乡亲戚,他俩心里有一个“洞”,嗷嗷待哺。对那些进城来我家看看的人,爸妈一是留饭热情款待,二是深情叙旧细说故土桑麻。

我爸“感动”村里以后,烦恼也就接踵而至了,这些老乡亲戚,大多是来找我爸借钱的。

起初,我爸还笑脸相迎,礼貌接待。仅3年时间,我爸就借出去了17万多元。

来我家的贫困户宋老三是村子里的贫苦户,在扶贫中制定了养殖脱贫的措施,宋老三要养鸡养牛。宋老三挑了一筐刚挖的藕来我家,他对我爸说,李主席(我爸退休前任过一个镇里的人大主席),你看我家要脱贫奔小康,不能拖后腿啊,我准备养鸡养牛,缺本钱,李主席你能不能先借我点钱,等牛出栏后就还你。我爸对宋老三的人品不怀疑,怔了怔说,要多少。宋老三说,2万。我爸说,行。宋老三接过钱,躬身要写借条。我爸挥挥手说,不用,我信你。

来我家的有个亲戚刘表叔,他送来一篮子土鸡蛋,临走前他搓搓手,突然涕泪交加。我爸问,你这是咋啦。刘表叔颤抖着身子说,妻子身体里长了一个瘤子需要手术治疗,要好几万啦。刘表叔眉毛耷拉下来,一副完全被生活击败了的样子,他抖着腿说,还差钱。我爸借给刘表叔1万元,另送了1000元说,这1000元是我的一点心意,就不用还了。

还有到城里买房的,来城里做点小生意的,在老家修房的,都来找我爸借钱了。我爸实在是疲惫不堪了,他在电话里对我倾诉,我也不是百万富翁,这样下去如何得了。我说,爸,你直接拒绝就是。爸在电话里叹了一口气说,我还感动啥十大人物啊,这不得罪全村人了么。

我爸我妈都是一个很节俭的人。尤其是我爸,上馆子吃饭,把残汤冷汁打包回来一直吃到发馊也舍不得倒掉,柜子里过期的药品也寻思着要吃掉才觉不可惜。村里一些老乡亲戚,以为我爸攒了不少钱,也不知道如何花,比如当过铁匠的王铁匠在我家就亲口听我爸说,而今高血压了,吃好了营养过剩,多吃素。于是王铁匠就一担一担咿咿呀呀地从乡下挑来蔬菜送给我爸妈家,虽说是送,但我爸妈觉得不能亏欠人家,总要塞给王铁匠一些远高于菜价的钱。这个王铁匠啊,回到村子里就把话传偏了,他说,李主席说现在营养过剩了,钱多了,发愁不好花钱。村子里的一些人真信了,来找我爸借钱的人,底气也更足了。

我爸这些借出去的钱,有的及时还了,有的,一直嚷嚷着还就是不见还来,有的,或许真的要等下辈子再还上了。比如那次借钱的刘表叔,妻子手术后依然没救活,我爸葬礼上还是送了500元礼金,借去的1万元也就遥遥无期了。

今年腊月,老家村子里又有几家人来找我爸借钱,理由都很充足。我爸只借了一户人家,就是去医院做手术的吴老汉家。其余几家,我爸犹犹豫豫中最终拒绝了。没借到钱的朱老大,摔门而去,房门“砰”地一声响,在我爸我妈心里,那是一次乡情引发的小小地震。

腊月的一天,爸给村子里的郑主任打去电话说,郑主任,我也只是有点退休金,没多余的钱,肉价也不见下降,你给老乡们捎个话,今后尽量别来找我借钱了啊。

郑主任满口应允道,李主席啊,我立即转告大伙儿,您还是感动过全村人的,今后哪怕不感动了,我们还是尊敬您。

我爸说,谢谢你,郑主任。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