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南都智库周举办2020年度广州基层法治服务力研讨发布会,发布两份报告,上线一份电子地图和一个平台

大咖共话法治服务,助推共建共治共享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2月23日        版次:GA10    作者:马辉 吴笋林 叶孜文 黎玉莹

2020年度广州基层法治服务力研讨发布会上,还举行了主题为“‘十四五’背景下的广州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圆桌对话。

广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邓中文。

广州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廖荣辉。

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周虹与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戎明昌签署公益诉讼合作框架协议。

南方都市报第三届智库周发布活动期间,12月22日下午,由广州市委政法委、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广州市司法局、南方都市报联合主办的“2020年度广州基层法治服务力研讨发布会”在南方传媒大厦顺利举行。

会上,南都发布一份《“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成长调研报告》,一份《2020年广州公共法律服务生态圈观察报告》,为评选出的广州十大“网红”镇(街)公法站、四大特色镇(街)公法站颁奖;升级上线南都民生实事共治平台,并与广州市人民检察院签署公益诉讼合作框架协议,开启“检察公益诉讼+南都”共同推进民生问题联合治理新模式。

广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邓中文,广州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廖荣辉,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周虹等市区政法系统领导嘉宾及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

媒体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广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邓中文在发布会致辞中表示,目前社会治理方式不断完善创新,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新闻媒体发挥了巨大的督促和监督的作用,也为政法部门更好履行职责、更有效维护司法公正提供了有力支持。

邓中文表示,此次研讨发布会本身也是推进广州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是新闻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具体体现。研讨会推出的一系列调研成果将在今后社会治理过程中继续发挥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希望南都和各大媒体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更多力量。

广州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廖荣辉表示,近年来广州打造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市的成绩显著,获得媒体广泛关注。尤其今年面对疫情影响,市司法局开发疫情应急法律服务平台,组织了1200多名律师和公证员在线提供法律服务。该局将持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基层法治服务力,随时随地为老百姓提供便捷、贴身的公共法律服务。

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戎明昌在发布会致辞时表示,南都从“办中国最好的报纸”到转型为“做中国一流智库媒体”,在基层法治服务力方面,媒体的链接要往更深层次发展,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南都发布第二份“广州街坊”智库报告

会议现场,南都课题组研究员叶孜文发布《“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成长调研报告》。该报告由课题组历时3个多月,深入广州市11个区走访调研形成。这是南都课题组连续第二年发布“广州街坊”相关智库报告。《报告》对广州各区群防共治力量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并为“广州街坊”群防共治品牌接下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

据《报告》披露,经过两年多发展,“广州街坊”群防共治力量无论队伍数量、参与人数都发生了大幅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广州全市入驻小程序的“广州街坊”群组共541个,总注册用户数逾153万人,相当于每10名常住人口中就有1名“广州街坊”队员。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州街坊”群防共治力量作用凸显。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广州全市组织发动累计超过1350万人次的志愿力量投入到抗击疫情工作中。

“网红”镇街公法站获得表彰

去年南都智库周期间,首份《广州公共法律服务感知度榜》发布。今年发布会上,南都课题组研究员张林菲又发布一份《2020年广州公共法律服务生态圈观察报告》。与去年主要测评市、区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不同,今年报告侧重对广州镇街一级公共法律服务站进行了调研分析。

《报告》披露,目前广州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已延伸至基层,建成2942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市、区、镇(街)、村(社区)城乡四级全覆盖。与去年相比,广州公法服务四级实体平台建设更加集约规范,服务内容和方式更加丰富多元。“线上30秒、线下半小时”的公法服务生态圈已建成,并在不断完善。

今年,广州市司法局还联合南方都市报评选出了年度广州十大“网红”镇(街)公法站和四大特色镇(街)公法站。同时,广州市司法局和南方都市报联合开发的一款手机轻应用——广州公共法律服务电子地图,在发布会上启动上线。市民群众可通过该款轻应用,实时搜索到离自己最近的公法站位置、电话等信息,让服务更便民、贴心。

  圆桌

  共建才能推动社会治理 水平不断提升

研讨发布会最后,还举行了主题为“‘十四五’背景下的广州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圆桌对话。广州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检察院的代表以及学界、业界的专家,共同为提升广州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水平建言献策。

“媒体的作用是一个纽带,它不但能够帮我们找出公共利益保护的方向,而且在公共利益保护过程中,可以帮我们回头看……”广州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陈达源充分肯定了媒体对公益诉讼的推动作用,他认为“检察机关+媒体+N”这种模式将成为常态。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国智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徐嵩对近几年广州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的评价是:重视、全面、专业,亮点很足。同时她建议,希望接下来检察机关能够在消费者数据的不当收集、互联网垄断方面有所突破。

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创始人王波认为,广州打造成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市,仍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长效机制,调动律师参与的积极性。重点保障残疾人、低收入群体、青少年、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法律服务权益。此外,应建立第三方评估体系,以评促优。“我们的公共法律服务怎么样,不是我们自己说它怎么样,而是让社会公众评判,看老百姓究竟满不满意。”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法治广东研究中心主任宋儒亮认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规划建议和2035年远景目标,其中提出到2035年我们要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成。“‘一体化’建成怎么体现?这是我非常关注的,我觉得应该从顶层设计上,一定要拿出评价指标体系。”

  声音

  与南都联动 共同推动基层治理

现场参会嘉宾为此次广州基层法治服务力研讨发布会点赞。“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我希望更多人成为南都民生实事共治平台的观察员。”“广州街坊·靠埔青年”平安志愿服务队队长李桂泉说。

黄埔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锦良告诉南都记者,媒体在宣传发布、信息来源、舆论监督上有很大的优势,“盲道、高空抛物等公益诉讼,均是检察机关与南方都市报联动,共同推进的成果”。

广州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陈达源表示,此次广州市检察院与南方都市报签署《公益诉讼合作框架协议》,将有利于双方在线索征集、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良性互动,“这对整个公益诉讼的发展、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荔湾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陈晓聪认为,在基层治理方面,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给出了不少理论指导,而这些指导与基层实践相结合,能更好地推动相关工作。

  南都民生实事共治平台上线 

广州市检察院和南都签署公益诉讼合作框架协议

研讨发布会上,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和南方都市报正式签署公益诉讼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启了“检察公益诉讼+南都”联合共治新模式。双方将进一步强化沟通、协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构建以检察机关为主、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公益诉讼新格局,共同守护好广州的社会公共利益。

今年以来,南方都市报重点打造以解决民生难题、助力基层治理为目标的民生帮办栏目“记者帮”,先后推出260多篇民生报道,切实推动解决了一批民生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此次上线的“南都民生实事共治平台”,融合了线索汇集、督促解决、协商共治、案例传播、数据研究等方面,并将在搭建政府民众沟通桥梁、促进民生问题共建共治上,交出一份南都答卷。

研讨发布会上,包括“广州街坊·靠埔青年”平安志愿服务队在内的7支“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受聘成为南都民生实事共治平台首批观察员,他们将在未来为平台提供包括线索、人力、智慧在内的各种支持。

2020年广州民生实事协同共治优秀案例评选结果同步发布。广州市河长制办公室、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黄埔区人民检察院获得民生实事共治优秀案例奖。此外,南都与广州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发起的“公益诉讼线索”主题征集功能也在共治平台上正式启用。

策划:南都记者 李陵玻

统筹:南都记者 邹琳 李欣 吴笋林

采写:南都记者 马辉 吴笋林 叶孜文 黎玉莹 见习记者 何生廷

实习生 郑捷 关星杨

摄影:南都记者 马强 何玉帅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