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向善的守望者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2月13日        版次:GA11    作者:祝华新

□祝华新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这是党和政府在阐述社会治理时,第一次明确提出“科技支撑”的理念。在党内率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邓小平,他那个时代关注的新科技是计算机,指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

今天的新科技可谓丰富多彩。十九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针对大数据、媒体融合发展、区块链等前沿领域,进行了多次集体学习。总书记要求利用“互联网+N”推进教育、就业、社保、医药卫生、住房、交通等领域。总书记掷地有声地说:“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基本功”。

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不断增强国家经济社会政治对新技术的吸纳能力,是一个体制富有生命力的表现。从这个角度看,南方日报出版社的新书《链能——区块链与产业变革、治理现代化》,把握住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前瞻性关切,体现了快速变化的中国社会的历史潮流,再考虑到主编蓝云先生曾经在传媒单位领导舆情数据团队的经历,本书首先对于体制内人士深入理解中央精神、推行实际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让我感动的是,蓝云先生不是单纯的科技控。他清醒地意识到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他热情洋溢地肯定南粤大地上的“数字政府”“粤省事”“电子税务局”“数字城管”等,赞扬科技创新提高了社会治理效能,同时也坦率地指出:科技创新本身也需要治理。政府掌握的数据,除依法涉密的之外,需要尽最大可能地公开,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蓝云把数据公开进一步细分为对外完全公开、半公开、内部公开、脱敏后适度公开几个层面,还有涉及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数据,例如公民的通话记录和网络访问记录等,强调隐私保护。由此,蓝云得出一个深刻的结论:数据就是权力的一部分,理想的目标是“注意数据安全、数据伦理、数据文化,共建有益的、可持续的、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数据生态”。

通常人们觉得新技术的研究,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专家的属地,其实媒体背景的人对新技术的趋势把握,对国家宏观环境和政策红利的解读,对科学的公众传播,可能别具优势。蓝云先生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为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寻找在珠三角的各种应用场景,他是一位守望者,更成了播种者、耕耘者。这可能是媒体基因养成的责任担当吧,值得点赞。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