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古典剧院中,伦敦的Barbican Center是新式剧院,风格非常现代化。 作者供图
□ 徐巧越
对嗜戏如命的英国民族而言,走进剧场看演出乃日常生活的头等大事。天朗气清或风雨晦暝,炎炎夏日或凛冽寒冬,每逢观剧之日,讲究的英伦人都会穿上贴身的小礼服,梳着精神的发型,描画精致的妆容,以最佳状态走进剧院。随着时间的沉淀,这一系列繁琐的步骤逐渐演变为体系化的英伦观剧仪式。
除却这些剧场外的准备,在幕间休息吃上一颗怡口的冰淇淋球,也是英国剧场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体验。
英国的戏剧或舞台表演均为双场模式,上下半场之间,会有15至20分钟的中场休息。在这幕间时间,有些观众会选择去吧台喝点香槟助兴,有的老饕可能会买些沙拉鸡尾酒解馋,但绝大多数的剧迷还是会选择吃上一份杯装冰淇淋球,冰凉怡神。不知从何时起,英国的剧场便与冰淇淋球解下了难分难解之缘。即使将一颗市价仅50便士的香草味雪球卖到5英镑的高价,戏迷们依然会趋之如鹜地为之买单。正如西区(West End)知名的剧评者所言,“对于某些观众而言,幕间休息的冰淇淋正是整场演出最吸引人的地方”。其魅力由此可见。
若要追溯起在剧场吃冰淇淋球的渊源,即使是资深的老戏迷,也很难道出此间的缘由。一说,这个传统来自意大利歌剧,歌伶声称冰淇淋可以舒缓疲惫的声带;又一说,这是来自维多利亚时代的潮流,是布莱顿海滨度假文化活动所延伸出的仪式。大致可以肯定的是,自19世纪50年代被引入英伦时,这种老少咸宜的美食便与剧场文化产生了难分难离之关系。在20世纪20年代间,英国议院曾就剧院是否可以在晚间销售糖果与冰淇淋持续了一段争论,但执拗的政客最后还是抵不住狂热的戏迷,冰淇淋球从此成为剧院的“常驻”美食。
英国的剧场大多为老式建筑,通风散热并不理想,不仅剧场内的温度会随表演的开展而持续攀升,浑浊的空气也是不可避免的老难题。譬如,约克公爵剧院素以复古著称,舞台只以蜡烛作为照明工具,故时常会出现观众缺氧晕厥的情况。因此,在中场休息兜售冰淇淋,既可起到降温的作用,也是剧方打着美食的名号,鼓励观众多走动,呼吸新鲜的空气。
冰淇淋是如何被引进英国剧院的,这是一项未解之谜。可不得不承认的是,沁凉的雪糕球,至今仍位列剧场美食榜单的首列。英国的戏院也尝试过贩卖三明治、腌制黄瓜、薯片与巧克力等具有不列颠特色的“美食”,然而,蛋黄酱与小腌瓜在高温的环境下容易发散酸性异味,吃薯片的咀嚼声会影响台上演员的发挥,不耐热的巧克力在融化后会给高级礼服带来灾难性后果……时间与市场证明,冰淇淋在剧院的地位无法被撼动。
除此以外,清凉醒神的冰淇淋球,既可为喜剧的轻松欢愉氛围锦上添花,更是厚重悲剧与沉闷哲理剧的重要调节剂,及时给郁郁寡欢的戏迷带来味觉上的抚慰,使之振奋精神。
记得曾有一次,我买了《亨利四世》的套票,演出时间从下午三点持续至晚上十点。待到夜场的幕间休息,我已困得眼皮直打架,隔座的白发老奶奶看着连连哈欠的我,热心地建议:“亲爱的,吃点冰淇淋吧!”这是我第一次试着在剧场吃雪球,当香醇可口的奶油融化在口腔的瞬间,舌尖的冰凉触感唤醒了沉沉欲睡的大脑,甜美的味蕾体验让我忘却了严肃的观剧氛围,摆脱拘束,更加从容地投入到下半场的观剧体验中。从此以后,只要进剧场看戏,我都会在幕间买上一份冰淇淋,解解馋,提提神,尽情享受着这片刻的惬意。
人们常说,没有进过剧场就不算来过英国,而在我看来,在幕间吃上一颗冰淇淋球,才算全浸式体验了英伦的剧场文化。
徐巧越,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