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石、赏画及晚明文化

“吴彬《十面灵璧图卷》特展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0月18日        版次:GA07    作者:朱蓉婷

南都讯 记者朱蓉婷 实习生杨成林 石在中国文化中,被观赏,被描绘,被创造。石头的“自然智慧”与文人的“诗意智慧”融为一体,成为我们文化记忆中的重要内容,在世界文明中独标高格。

日前,“巗壑奇姿——吴彬《十面灵璧图卷》特展”在保利艺术博物馆圆满落幕,明星展品《十面灵璧图卷》、40件中国古代赏石文化典藏真品以及包括刘丹、徐累、曾梵志、展望、郝量五位当代艺术家的十余件相关作品,古今合展,向观众传达出一条清晰的中国赏石文化发展脉络。

同时,为深入解读明末著名画家吴彬的重要作品《十面灵璧图卷》及其背后绵延数百年的文化影响,保利艺术博物馆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举办了两场“吴彬《十面灵璧图卷》特展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邀请二十余位教授、学者、艺术家、作家及赏石家,围绕“山水与赏石——十世纪以来的中国文人艺术传统”“米万钟、吴彬、《十面灵璧图卷》与晚明的艺术及社会”“奇石与图写——《十面灵璧图卷》与中国赏石鉴藏文化”和“回响与演变——《十面灵璧图卷》的经典性和当代性”四个议题,展开为期两天的讨论。

从吴彬的“朋友圈”说起

作为晚明人物“变形主义画风”和“复兴北宋经典山水画风”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吴彬享有“画仙”之誉。他的“朋友圈”,也多为两袖清风的官员或文人骚客。

在风雨飘摇的晚明时代,吴彬深处高层政治风云的边缘处,如一小块鹅卵石弃置于漩涡中,因当众批评权宦魏忠贤,于明熹宗天启年间被捕入狱,后获罪去职。但同样,他晚年所作的人物画,尤其是佛像,笔法更为纯熟,其人品、画作俱佳,为后人所重视。

1610年左右,因画艺高超,吴彬与董其昌、南京文人焦竑有很多交往,参与《十竹斋画谱》编绘的工作,受到推荐进入宫廷,成为一名宫廷画家。在这里他遇见了米万钟。

米万钟是米芾的后裔,好石,善山水,花竹,书法行、草俱佳,与董其昌、邢侗、张瑞图并称“明末书法四大家”。米万钟身为文人才华横溢,身为官员也是一股清流,被百姓称作“水净慈母”。吴彬与米万钟交往的作品《山阴道上图》,其山的形状、山路的迂回非常奇绝,非现实之中所有。卷尾在石壁上有一段长跋记述了他跟米万钟交往的过程。

米万钟好石十分有名。《十面灵璧图卷》描绘的就是“石隐庵居士”米万钟所藏罕见奇石。据传,米万钟在南京六合得到过一件全美灵璧石,灵璧石被成书于南宋绍兴三年的中国第一部论石专著《云林石谱》列为第一,并提出欣赏面数越多的灵璧石越显珍贵一说,此后又被明万历年间编纂的石谱类集大成之作《素园石谱》排在第二卷第一位,被文震亨《长物志》评为奇石之冠。

米万钟将此石视为至宝,延请画家吴彬为之绘图。吴彬玩赏月余,破古今之例,选取十个角度分绘十图,各图皆以真实尺寸描绘奇石的不同面,是为《十面灵璧图卷》。

研讨会上,学者们尤其看重米万钟于每图之前所作的题词解读。米万钟邀请友人邢侗、黄汝亨题引首,李维桢、董其昌、叶向高、陈继儒、邹迪光、张师绎、高出、黄汝亨题跋。从人文精神涵盖的隐居、赏石文化的不可复制性,以及卷后题跋者对明代晚期政治生态的勾勒、传承次序构建的历史维度等多方面,《十面灵璧图卷》均令世人瞩目。

世俗与雅癖的融合

研讨会上,作家崔曼莉还指出,在《十面灵璧图卷》出现的年代,中国文学史上还出现了《金瓶梅》,它突破了中国长篇小说传统模式,将创作题材从英雄豪杰、神话妖魔转向了家庭生活,呈现出一个美丑并行的矛盾的世态人情,被许多学者视为看待晚明世俗社会的崛起、消费主义、文人状态等的一个样本。

“《金瓶梅》的出现,意味着世俗文化已经从见不得光的阴暗面走上舞台,成为可以传播交流的常态。同样的,这群清高的文人墨客也不由自主地会与之偏移。此时的明代政治较为混乱,宦官掌权,内阁之间也斗争不断。在这么一种环境下,文人集体选择了寄情于物,其中,米万钟选择了石。”

米万钟对做官并不热衷,他爱石来自家族的遗传,他的祖先米芾就很爱石。除了“败家石”、《十面灵璧图卷》外,他的勺园里还收集了许多奇石来装点。这与当时的社会氛围分不开,彼时南方文人之间比较尚一种奇趣,“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的陈洪绶,他的风格也有一些变形的、高古奇趣的风格,这与晚明的思想简状,世俗大众喜欢奇特之物有关。

《十面灵璧图卷》的写实尤为类似西方的素描,尽管因为它出现的时间点,今人无法推测米万钟或者吴彬是否有机会看到过西方的素描,但是在吴彬尽可能对“非非石”进行写实的时候,他也在笔法和笔墨上用属于他的绘画语言,成就了这样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北京画院研究员吕晓认为,吴彬的山水注重对于自然的观察,通过比较、夸张、变形,形成自己独特的山水画画风,晚年热衷于对仙山的表现,把中国传统仙山题材推到了极致,奇幻的山形来自于他早年在雁荡山游历的经历。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