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对不能过的限高杆,需破除功利主义的政策思维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0月11日        版次:GA02    作者:南都社论

根据群众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的线索,国办督查室日前就货车行路难问题开展实地暗访。新华社记者跟随督查组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缺乏统筹平衡和精细化管理,对部分路段货车通行一“限”了之,令不少企业和货车司机苦不堪言。这些问题用三个“不”概括为:不能过的杆、不好办的证和不让走的路。

令企业和货车司机苦不堪言的当然与“杆”有关,原本是出于大气污染防治和城乡道路保护而设立的限制措施,没想到在现实应用中却与企业经营和货车出行发生了冲突。在新华社的报道中,河北省石家庄市仅三环内道路就建有限高设施222处。同时,各地限高杆标准混乱、高度不一,从龙门架、智能升降到“高低杆”“超长杆”“阴阳杆”……样式也不一而足。

五花八门的限高杆直接导致了“不让走的路”,这既包括因为杆的限制所引发的“眼瞅在跟前,还要绕半天”的通行问题;还包括由限制措施本身所诱发的违规设卡、随意执法的问题。就后者而言,基层的警力当然无法覆盖所有的卡点,因此只能通过外聘的形式作为人员补充。然而,不管是警力补充还是辅助执法,在实际生活中不免会遇到含糊不清的执法权和执法尺度问题,这便有了督查组所发现的交警支队外雇保安,仅凭目测判断货车是否超重,扣押货车司机的驾驶证、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等违规情况。

在此番货车行路难问题经由媒体曝光后,相信短时间内这些违规的杆会被迅速拆除,货车司机们也能享受一阵消停日子,但司机们能否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便捷出行条件却有必要打上一个问号。要知道,就在去年7月,交通运输部就曾根据国办督查室的督办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清理活动,明确要求各地按照国家有关公路建设规范标准摸查整改。

彼时,《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公路限高限宽设施及检查卡点专项清理行动的通知》在一些“卡友”自媒体上被热议,一些乐观的卡友作者就以“重磅”“好消息”来表达他们在看到此通知后的心情。然而,一年左右的时间过去,纸面上的杆被清理了,现实中的杆却还在。用调查组的结论说,就是“河北、山东、河南等部分市县对于专项清理工作敷衍了事,对限高杆设置情况摸不清底数、搞不清政策、理不清责任”“面对督查组检查,一些地方甚至通过连夜拆除或伪造会议纪要的方式,试图蒙混过关”。

这恐怕不仅仅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在货车行路难问题上,交通运输部有专项清理行动的通知,但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背景下,国务院有《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生态环境部有《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点》的通知。在《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就明确提出了“大力淘汰老旧车辆。重点区域采取经济补偿、限制使用、严格超标排放监管等方式,大力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提前淘汰更新”等要求,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便是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重点区域。

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性当然大于清理限高卡点,在不知道哪些货车达到要求的情况下,一限了之恐怕是最经济也是最符合考核要求的施策手段。督查组所提到的柴油货车通行证难办理,“办证是拎着猪头都找不到庙门”,或许也与重点区域有打赢蓝天保卫战要求的大背景有关。

当然,上述分析可能只是公路限高限宽设施难清理背后的一个原因,目前看来,杆之所以难清理,或许缘于杆汇聚了太多的社会议题,要弄清楚为什么部分市县对于专项清理工作敷衍了事,需要从更多的方面出发,尤其是上下部门之间要形成通畅的信息纵向传递机制,同级部门之间要形成良好的信息横向沟通机制,这样才能为破除杆的问题寻找一个可执行的解决方案。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