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化体育课不能全靠升学指挥棒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9月23日        版次:GA02    作者:

  短评

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体育总局 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要求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将来体育课也必须布置作业,要把文化课的作业减下来,体育课作业加上去,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体魄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这也使得家长督促孩子体育锻炼的热情逐渐上升,国家层面近年来也在想方设法强化中小学体育课。应该说,重视体育基本上成为了各方共识,只是在具体的落实环节,仍然受到了多种因素的掣肘,现实中重视体育很容易雷声大雨点小。

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起跑线被大幅前置,为了追求更好的前程,或者通俗地说,为了将来获得更好的高考分数,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更倾向于在提高孩子文化成绩上下功夫。而体育课在这样的竞争体系下,自然容易被边缘化。

所以,要重视体育课,甚至要在学生的作业中加上体育这一项,一个自然而然的逻辑就是,将部分体育项目纳入升学考试,或者提高体育科目在升学考试中的权重。以广州为例,明年开始广州中考体育分值由60分提高到70分,未来三年中考体育考试项目、评分标准将逐步提高。这种转变直接影响了体育课在现有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据媒体报道,广州部分中小学已经开始布置体育作业,家庭体育作业完成情况纳入学生日常体育行为规范考察范围,并作为学期体育成绩考核指标之一。

但是,上述策略也有明显的缺陷,一方面,小学阶段没有中考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体育课质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其实从体育锻炼的特点而言,6-12岁这个阶段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激发孩子的体育天赋,主要都在这个阶段。比如被讨论很多的足球项目,从六七岁开始训练很普遍,而到10岁左右,可能就要接受更为专业甚至是完全职业的训练。如果小学阶段没有系统的体育课,很多体育人才就要被埋没,王登峰司长提到的广义的体育(青少年学校体育)和狭义的体育(体育竞技)也就很难融合。

另外则是学生负担问题。体育课作业加上去,意味着出现了新的负担增量。为了确保不增负,按照王登峰的解读是,“要把文化课的作业减下来”。一增一减是理想的做法,但现实中能否实现这样的效果,很难一概而论。大量体育课辅导班的出现,无疑也与考试政策的调整有关,不排除文化课作业减不下来,体育课作业又加上去了,若如此,恐怕就偏离了政策初衷。

梳理上述缺陷,可以确定的是,一味以考试导向作为强化体育课的手段,并非万全之策。这也提醒决策者,切不可以为,提高体育课在考试中的权重,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提高体育课的专业度,探索校园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融合,从而让社会意识到体育人才的价值,继而认可体育课,这可能才是体育课地位提升的关键。当然,这是一个复杂甚至也是艰难的过程,但饶是如此,也应该迎难而上,而不是一味走捷径。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