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打差评就报警,狗不理的反应“太油腻”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9月13日        版次:GA02    作者:综合

  短评

你给过商家差评吗?你的差评能引来多大量级的反馈?日前,微博上一则探访狗不理包子北京王府井总店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博主吐槽商家的酱肉包“感觉里面全是肥肉”“特别腻”,并称“100块钱两屉有点贵”。对此,涉事餐厅一度发布声明称已报警,将追究相关人员及机构的法律责任,后该声明及声明发布账号均被删除。据《新京报》报道,视频发布者回应称,截至目前“没有接到警方的任何通知”。

短视频自媒体对商家产品和服务进行评测,已经是一种很常见的网络内容传播,甚至不少账号因此成为特定区域的美食风向标(或者避雷指南),也有多个美食点评APP就主打普通食客真实评价这一社交功能。有报道显示,此番视频博主就是根据网友差评率才选中了涉事餐厅进行体验,而且在相关视频中,作者还提到“没有那么难吃”“服务还行、没有那么恶劣”等评价,算是对前期网友差评的一点亲测矫正。

涉事餐厅对这次“差评”虽然说有点反应过度,但选择通过报警处理其实还真属于它的法定权利。无论是谁,在认为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都有权通过法律途径(包括民事诉讼以及报警等)寻求保护,此前就有小学生因为家长辅导作业时出言威胁而报警。而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办案机关在接到相关警情后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专业的甄别和相应的处理,如果发现不属于办案机关职责管辖范围的情况,也会及时告知。到目前为止,因为自称“已报警”的声明与声明发布账号已经消失,使得这次曾被广为宣扬的“报警”进展变得无从查证,只剩下视频制作方“没有接到任何警方通知”的反馈。

此番“差评”风波之所以引来关注,爆点可能就在于因为差评引来的报警反应,使得不少网友产生“难吃还不让说了”的狐疑,加之此前一些因为批评产品质量而被“跨省”的案例,才有了网友对“给差评就报警”事件的反感。虽说寻求法律保护是普通社会成员的一项合法权益,但作为一个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注定就要任人评说的商家、餐饮机构,接受消费者对其自身产品、服务的各种品评,应该是其终究无法逃脱的宿命,也只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被说包子“特别腻”就报警,商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舆情应对能力也实在是太油腻。因为自我加戏反倒有了触发二次围观的副作用(说不定已经有网友专程前往打卡、去尝尝到底有多差了),对商家而言这恐怕不是一次理智的应对。说起来,差评其实也是消费者的一种及时反馈,商家能据此做出改善完全是可以坏事变好事的,而没有任何评价、“谁也不理”的商家和产品,才意味着企业的危机。

当然,因为网络传播的社交属性,客观上使得消费者个体的体验、评价,在聚合效应的影响下可能具有了某种特别的威力:好评给商家带来推广价值,差评太多意味着企业品牌、商业价值的受损,严重的可能会涉及损害商誉的民事纠纷、行政处罚乃至刑事犯罪。但必须明确的是,“差评”大部分情况下充其量可能只是民事纠纷,执法权力确实应当秉持谨慎介入的态度,在接到报警后也需要及时审查、辨明,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给出处理结论,避免外界的无谓猜测。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