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啃老”之痛源自父母不放手子女不感恩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8月16日        版次:GA02    作者:韩浩月

  街谈

因为嫌儿媳妇太懒多说了几句,结果儿媳妇抱着儿子、拉上老公摔门而去,感到被抛弃的两口子跟丢了魂儿似的,坐立不安……媒体在报道这件家庭琐事的时候,列出了诸多类似现象,并指出在“新型啃老”关系中,“‘被啃’的一方才是问题出现的根源,总是大包大揽,养出了‘巨婴’,自己受罪还不自知。”

谈论“啃老”,离不开要谈“溺爱”话题。在古代虽然也有武姜纵子等溺爱故事,但例子不多,且多发生于皇室或王公贵族群体。民间生活疾苦,一般百姓没有条件溺爱孩子,历代古训涉及教育的部分,都是“慈母有败子”“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未有不败”之类的句子,几乎找不到“溺爱有理”的支持者。当然古代的严苛教育理念也有问题,但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方面,还是形成了一套有用的理论,至今仍经得起推敲。

“溺爱”成为普遍现象,大家公认源自“独生子女”时期,当时因为绝大多数家庭只能有一个孩子,于是“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便成为写进家长们骨髓的一个本能。而当独生子女们也成了父母,却发现自己失去了独立照顾孩子的能力,于是爷爷奶奶又成了孙子孙女的抚养者。两代父母因为环境、生活习惯、教育观点、财富观念等产生的争议,成为中国家庭的一大困扰,并且一直处在一团乱麻、无解的状态。

其实啃老不必分成“新型”“旧型”,凡是在“溺爱”基础上衍生出的“啃老”行为,都有着一股难以摆脱的悲剧色彩。一方面是老人的牺牲欲、奉献欲太强,越是被子女啃,越是有存在感;另一方面作为啃老方,年轻父母也并非心安理得,在他们动辄愤怒的背后,隐藏着的是被父母强大控制欲所操纵的痛苦,还有没法真正长大成人、负起全面责任的失望。在啃老家庭中,每发生一次冲突,都是对畸形亲情关系的一次反抗,遗憾的是,双方在短暂翻脸之后,又会回到彼此熟悉的情感模式当中,再次陷入“水深火热”的状态。

有一种办法可以解决啃老家庭的矛盾与冲突,一是子女要有感恩心态——不是形式上的感恩,而是发自内心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并且用妥帖的方式化解来自父母那里的压力;二是父母要学会放手,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用合适的方式介入子女的家庭生活,不要凡事都搅在一起。再亲密的人,都需要独立的空间,在对方需要时再出现,或更能帮助双方建立一个良性的、舒适的关系。父母不放手,子女不感恩,这是家庭悲剧源源不断发生的根本。

父母不要过多地把自身价值建立在子女身上,尤其是当子女成年、拥有了自己的家庭之后,要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与挑战,父母当好他们的后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好了。尤其对于那些收入还不错、能够独自抵御风险的小家庭来说,作为父母更要学会保持远一点距离的欣赏和鼓励,学会过好自己的生活,并用这种姿态给子女做一个榜样,出门旅行,到一辈子都没时间、没财力去的地方看看,充实一下晚年生活,是非常棒的选择,子女也会为之高兴。

父母与子女都可以过着既彼此信赖又各自独立的生活,这是最理想的家庭关系,建立这样的关系,需要父母与子女都要大一些的格局,不要为了生活里一点点让人烦恼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就立刻转移压力与责任,通过牺牲其中一方来成全另一方。割舍虽然会带来痛感,但如果一直将这样的家庭、亲情关系持续下去,一代代人就会把它当成一件沉重的“遗产”,永远走不出那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现实存在的困境。          韩浩月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