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风与《耕耘》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8月02日        版次:GA15    作者:谢娟

《故人·故乡·故事》,郁风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10月版,25.00元。

  □ 谢娟

前不久,我整理家里的藏书,发现一本郁风签名《故人·故乡·故事》。这是一本散文集,2005年由三联书店出版。签名书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赠送。想起那天得到赠书时,责编说:“约定交稿的时间早已过了,可她一拖再拖。我催问,她说:急什么?可等书稿交出来了,轮到她来催我了:哎,我的新书什么时候出来啊?———这个老太太!”

郁风“这个老太太”可不寻常,许多读者知道她是散文家、画家;可能有人不知,郁风年轻时,还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她先后活跃于《救亡日报》《华商报》《新民报》《新观察》等报刊,在美术、新闻、文学三大领域均有建树。23岁时,她就担任了一本刊物《耕耘》的主编。

《耕耘》是抗战时期在香港出版的杂志。抗战爆发后,内地一批文化人转移到香港。1939年,在靠近西环的半山上一个叫学士台的地方,有一排陈旧的楼房,住着很多文艺界的朋友。张光宇、张正宇、叶浅予、丁聪、叶灵凤、戴望舒、徐迟、冯亦代等,或是拖家带口,或是单身一人,都住在这里。

郁风父亲郁华曾为著名法官,上海沦陷后被日伪特务暗杀。著名作家郁达夫是她的叔父。她从北平艺专毕业后,到南京中央大学深造。抗战开始后在第四战区政治部宣传组,1939年7月初日本人占领广州后,她到香港。在香港期间,她经常去学士台。

关于《耕耘》的创刊经过,郁风回忆说:大家聚会在一起闲谈,既然这么多人中有作家、诗人、画家、翻译家,何不办一个文艺刊物?几经酝酿,刊物定名《耕耘》。1939年年底,夏衍从桂林到香港,为《救亡日报》购买印刷器材,郁风去征求他的意见。夏衍同意并支持办这样一本杂志。“于是我们决定了编委的名单:丁聪、徐迟、黄苗子、张正宇、叶浅予、郁风、夏衍、张光宇、叶灵凤、戴望舒。”大家推举郁风任执行主编。

办刊经费是大家凑的。郁风负责集稿、发排、跑印刷所、看校样、开邮箱、拆信回信、算稿费等一切具体事宜。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第一期《耕耘》在1940年4月出版,印数两千册。

第二期《耕耘》因为经费问题,8月才出刊。第三期编好之后,郁风回忆说:“终因战地阻隔,卖出的书资金转不来,眼睁睁地因为掏不出钱而看着它夭折了”。

《耕耘》是一本综合性的文学艺术杂志,介绍漫画、木刻以及音乐、油画、中国画、舞蹈等艺术。创刊号《编后记》和第二期《致读者》说明了刊物的性质和任务。

创刊号《编后记》是郁风所写,《编后记》说,内地“由于印刷制版条件的渐趋困难,使得不少好作品埋没了,国外的可供参考的作品更无从输入,各地方的艺术宣传的新发展很难得到互相交换的好处,而这些是提高艺术水准的必要条件。同时,抗战之后在刊物中常见的只有文学和漫画木刻,其他姐妹艺术如雕塑、音乐、油画或中国水墨画、舞俑等虽然还是凤毛麟角,但是也应该尽量发掘介绍,使它们同样也能得到普遍的爱好和认识,成为民族解放斗争的武器。所以《耕耘》将试着成为上述这些工作任务的支柱之一。当然理论的建设和检讨也将是《耕耘》的主要内容”。

《耕耘》仅出了两期,但内容却很丰富。刊载了艾青、袁水拍的诗,徐迟、韩北屏的小说,司马文森的散文。但占最大篇幅的是艺术评论和研究以及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

艺术评论和研究方面的文章包括:叶灵凤编译的《木刻论辑》,介绍当代英美木刻家的创作经验和技巧方法。景宋(许广平)的《鲁迅与中国木刻运动》,论述了鲁迅对中国现代木刻发展的贡献。西谛(郑振铎)的《关于“太平山水诗画”》是对《中国版画史图录》中一卷的介绍,意在为中国新兴木刻提供中国木刻版画的艺术遗产。“对于现阶段中国绘画的意见”总题下刊载了卢鸿基、廖冰兄、沈振黄等八位画家针对当时美术战线存在的问题的意见。

美术作品包括漫画速写、木刻等。张光宇、叶浅予、周令钊、廖冰兄、小丁、黄苗子等画家都提供了作品刊载。第二期特别加了叶浅予的《鲁迅六十诞辰纪念画像》和郁风的《高尔基逝世四周年纪念画像》,两张全版素描插页赠送读者。

《耕耘》封面设计者是装帧大家张光宇。在《耕耘》之前,张光宇设计的不少期刊封面得到广泛赞誉。如1931年出版的《诗刊》,第三期封面由张光宇设计;1934年创刊的《万象》,张光宇、叶灵凤任主编,第一期和第三期封面由张光宇设计。

张光宇设计的期刊封面,既有淳厚的中国情味,又因采纳了外来艺术,所以充溢着现代气息。有论者如邹文说:张光宇的许多作品,数十年后重新来看,不显古旧,仍觉新颖、时髦……

郁风虽说是第一次编杂志,但在张光宇指导下出手不凡。《耕耘》十六开本四十多页,版面图文穿插,美观大气。郁风说:“每篇文章尽可能有图版配合,而且要舍得篇幅,不是鬼头鬼脑的小豆腐干。单独发表的美术作品就更是常用满版。”时隔八十年,即便在今天看来,刊物依然赏心悦目。

《耕耘》的版权页列出:出版者耕耘社,编辑人郁风,发行人黄苗子。

黄苗子,1913年生,广东中山人,原名黄祖耀。他和郁风因为对艺术的共同爱好,在编《耕耘》之前就已结识,《耕耘》之后成为恋人,1944年在重庆结婚。一对艺术家,同甘共苦一甲子。2007年,郁风远行;2012年,黄苗子离世……

在散文集《故人·故乡·故事》中,郁风对故乡富阳的山水和朴实茁壮的向日葵念念不忘。郁风在《我的故乡》一文中说:故乡每一条路上都有结实得和庄稼汉似的向日葵,一排排地向人们点头微笑。画家会情不自禁地问候向日葵:“你们都好哇?”《故人·故乡·故事》一书的封面,便是她画的一幅彩墨向日葵。摩挲着书封,回想起他们这一代人历经的沉浮,令人感慨良多……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