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本级预算支出首次安排负增长,较上年度压减0.2%

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5月23日        版次:GA06    作者:吴斌

中央政府的本级预算支出首次安排负增长,较上年度减0.2%。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宣布了这一决定。

二季度财政收入或维持负增长

这样的安排意味着,中央本级2020年的预算支出将历史罕见地少于2019年的支出。这种中央本级预算支出同比负增长的财政安排在近几年都不曾出现过。2019年中央政府本级预算支出较2018年增长了6.5%。

“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为此,中央政府将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50%以上。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说,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给经济发展带来挑战,财政收入也出现明显下降,中央政府压减本级财政支出,腾挪出的财政资金可以更多地用于“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受疫情冲击、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今年1-4月财政收入下降14.5%,其中1月下降3.9%,2月下降21.4%,3月下降26.1%,4月下降15%,降幅在一季度逐月扩大后出现缩小态势。

财政部的预计是,今年后几个月,随着生产生活秩序恢复,财政收入开始企稳回升,但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二季度可能维持负增长,下半年可能出现恢复增长并回补部分上半年减收。

去年中央本级支出增6.5%

今年降0.2%

在预算框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为中央本级支出、对地方税收返还、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中央预备费。其中,中央本级支出是指经立法机关批准,按照财政支出分级管理原则,列入中央财政支出,用于中央各部门的支出。

5月22日财政部提请大会审议的财政预算报告中提到,中央政府部门带头过紧日子,中央本级支出下降0.2%。地方财政也要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继续压减“三公”经费,严控会议、差旅、咨询培训、论坛展会等经费。

中央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这样的预算安排力度近几年少有。梳理2013年以来的财政预算报告可见,此前几年,中央本级预算支出安排均保持6%以上的增长。

2019年,中央本级支出的预算数35395亿元,预算增长6.5%。2018年,中央本级预算支出32466亿元,增长8.1%。2017年中央本级支出29595亿元,增长6.5%。2016年,中央本级支出27355亿元,增长7%。2015年中央本级支出25012亿元,增长10.4%。

2014年的中央本级支出22569.91亿元,实际完成预算的100.3%,增长10.2%;2013年,中央本级支出20471.75亿元,增长9.1%,完成预算的101.3%。

今年中央本级哪些支出有削减?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而一般性支出则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

在财政部提交审议的预算报告中,可以发现,在中央本级预算支出安排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3.3%;外交支出下降11.8%,排在其次;国防支出增长6.6%;公共安全支出增长0.7%。

此外,中央本级教育支出下降7.5%,但是在加上地方支出后,全国教育支出将增长5.4%。类似的安排也出现在科学技术支出方面,中央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将下降9.1%,不过加上地方支出后,全国科学技术支出将增长3.1%。

施正文表示,以教育和科技支出为例,在中央本级支出削减的情况下,全国层面支出还有增加,说明地方相应支出有比较大幅度的增加。

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中央政府将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50%以上。施正文称,“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这个提法是之前没有过的,是特殊时期的一个提法。不过压减政府支出,不是让政府不运转,维持政府运转的支出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等也属于刚性支出。

南都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财政部也印发了《关于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切实加强地方财政“三保”工作的通知》,提到各级财政要厉行勤俭节约,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可办可不办的培训坚决不办。”

李克强还要求,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采写:

南都记者 吴斌 林方舟 发自北京

  关注

  非急需非刚性支出

压减50%以上

体现政府有为

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对此,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教授认为,今年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除了体现在资金规模的提升,也体现在节省非必要性支出,进行结构性调整,从而真正加力提效。

“目前‘六保’的核心问题大量反映在地方、民生和一些边际人群、边际经济主体上。”刘元春表示,对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对必要性支出、重点性支出和非必要性财政支出的结构性调整,恰恰体现了政府有为的目标。

他介绍,我国在财政支出中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导致效率递减。近年来,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一系列改革文件中,财税体系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要提升财政效率,必须在支出结构上做出一些重大调整。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