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39次提“就业”“保就业”为“六保”之首

专家分析,从“稳就业”到“保就业”是我国就业政策体系延续的结果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5月23日        版次:GA07    作者:胡明山

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39次提到“就业”,去年为30次。报告起草组成员也表示,“就业”出现频次这么高,“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

“六保”亦是关键热词。李克强在报告中强调,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保居民就业”为“六保”之首,有专家向南都记者表示,“保就业”是我国近年就业政策体系的延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财政、货币和投资等宏观政策,或多或少都支持“保就业”,反映出“保就业”将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一条主线。

39次提“就业”

“保就业”成政府工作主线

在近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直是关键词。相比往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就业”次数更多,达到39次。

报告提出,“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强调守住“六保”底线。“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保”首次提出是在今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

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介绍,今年的各项政策是围绕“六稳”特别是“六保”展开的,“这里面又聚焦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展开的”。

“保居民就业”居“六保”之首,正如“稳就业”居“六稳”之首,就业均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首都经贸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分析,从“稳就业”到“保就业”是我国就业政策体系延续的结果。“保就业”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受到疫情冲击这一特殊情况下,从保民生底线的角度提出的政策,“就业是民生最基本的保障,所以‘保就业’的价值就更加突显”。

谈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亮点,张成刚认为其中多次提到了“就业”,且提到的财政、货币和投资等宏观政策,或多或少都在支持“保就业”,这反映出“保就业”将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一条主线。

新增就业预期目标900万人

较上年调低200万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综合研判形势,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了调整。其中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为900万人以上,而2018、2019年预期目标均为1100万人以上,今年就业预期目标减少200万人。

张成刚介绍,往年政府工作报告一般将该目标定在1000万或1100万左右,到去年为止已经连续7年都是超额完成的,并且每年实际就业人数均在1300万以上。例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介绍,去年城镇新增就业实际为1352万人。

他表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下调到900万,反映出在疫情冲击下我国就业市场承受较大压力,就业方面存在较多不确定性,预期目标下调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而同时,这个目标又不过低,“因为我们每年有大量的城镇新增劳动力,很多人要进入就业市场找工作,所以还是需要这样一个体量。”他说。

南都记者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高了预期的失业率水平,其中城镇调查失业率预期为6%左右(2019年预期目标为“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2019年预期目标为“4.5%左右”),反映出就业市场目前承受的压力。

资金直达市县

有助于支持基层“保就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

报告称,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张成刚认为,就业是老百姓生活最基本的保障,报告提出资金直达最基层,可以避免资金在中间环节运转时间长,甚至出现截留挪用的现象,有助于保障资金利用效率,让资金直接发挥保就业等作用。

采写:南都记者 胡明山 发自北京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