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
在疫情形势不断转好的背景下,复工复产加速推进,社会流动逐渐增多。然而,尽管生活在加速重启,但特殊时期想要对生活说一声“爱你”仍没有那么容易,疫情之下,健康码成为了人们是否能如愿回归生活的电子身份证。它一绿,生活就对你微笑,意味着身体健康一切无恙;它一红,生活就对你哭泣,意味着需要接受隔离等防控措施。而连日来,不少健康码的突然“抽搐”让部分在回归生活路上的人们遭遇坎坷。
例如,王先生一家五口都是武汉籍,已返回广州两个多月,并于3月8日完成居家隔离。3月20日,穗康码上线分色标记功能后,其一家的健康码马上变成了红色,即被标记为居家隔离人员,出行受到很大影响。又如,河南的兰女士去贵州的一家公司面试,出行之前扫河南的健康码是绿码,而到了贵州后,贵州的健康码却出现了红码,判定兰女士健康状态为“高风险”,她还因此被送往指定区域集中隔离。3月25日晚,兰女士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但贵州的健康码却依旧显示红码,而贵州健康码热线则回复称,需要河南省剔除数据之后才能进行数据更新。
上述两个案例带来的提示是,码虽然是虚拟的,但由它所呈现的结果所带来的影响是实际的,任何技术上的差错落到个人头上都会给个体带来巨大的生活成本。尤其是在湖北除武汉外离鄂通道解封的背景下,由技术差错呈现的红码可能会对外出复工的湖北人产生巨大的麻烦,进而引发其他人对整个湖北人群体的歧视,导致社会矛盾。
在某种程度上,如今健康码的作用比身份证更加重要。毕竟,除远距离出行外,日常使用身份证的场景十分有限,而在防疫的大背景下,综合个人所有健康相关信息的健康码成为了评定个人是否具备回归生活条件的唯一指标。如果生活是以“衣食住行”构成,健康码则涵盖了“食住行”三个方面——超市买菜得扫码,进入小区得扫码,机场车站得扫码,更别提生活加速重启后,单位上班进门也得扫码。
正因为健康码如此重要,它的运行稳定才格外需要关注。在王先生的案例中,其所属街道的党政办主任称“我们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并判断“可能是由于后台系统出错造成的”,如果之后辖区内还有湖北籍居民遇到这种情况,可先上报社区居委会,由居委会上报至街道卫计办,核实后将联系后台技术人员进行更改。
健康码作为一项新事物,总会遇见某些差错是第一次出现的情况,可以理解,但“上报-更改”的解决办法却治标不治本。毕竟,健康码根据事先设定的参数呈现结果,如果不去追问健康码“为什么突然变红码”“变红码究竟是偶发的系统宕机,还是在满足特定条件时红码被激活”,则很可能会出现下一个受影响的王先生。兰女士遇到的问题需要同样的追问,在尚未推行健康码互认的省份,不能把皮球踢给受到影响的个体,从技术的逻辑出发去解决技术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健康码的烦恼。
就在王先生和兰女士因为健康码突然变红而受影响的同一时间,杭州宣布针对入境的来杭人员,加快推行健康码国际版。在疫情防控进入以防输入为主的新阶段时,这或许是一个好方法,甚至可能被其他地区借鉴。但健康码在技术上真的准备好了吗?希望在健康码走向国际之时,所有人都能够“码”上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