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护做出巨大牺牲,理应得到悉心关爱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2月15日        版次:GA02    作者:南都社论

2月14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若干措施》。根据文件,对发现有歧视孤立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行为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处理。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伤害医务人员的,要坚决依法严肃查处,维护正常医疗卫生秩序。

而就南都记者提问如何加强医务人员心理疏导,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回应称,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医务人员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针对医务人员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建议。同时,要求各地设立应对疫情的心理援助热线,指导提供规范的热线服务。

医务人员心理问题显然已经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而按照上述回应不难看出,加强医务人员心理疏导主要就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采取专业措施加强干预和疏导,尽可能地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援助服务;二是创造好的外部环境,对伤害、歧视医务人员的行为要依法处理。

战疫已持续半个多月的时间,医务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又是与感染者接触最多的人群,这群“逆行者”无疑是牺牲最大的群体。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医务人员确诊病例1716例,占比3.8%。其中有6人不幸死亡,占死亡病例的0.4%。医务人员确诊病例中湖北有1502例,占全国医务人员确诊病例的87.5%,其中武汉市占1102例。

在如此大规模的疫情面前,医护人员持续的高强度工作,想必很多人已经身心俱疲。借助那些现场照片,尤其是医务人员摘下口罩露出的真容,外界对于他们的工作压力已有切身的体会。如果说开始一段时间只是身体的疲惫,那么在一线战斗半个多月的时间之后,眼下恐怕难免会有些许无力感。此前南都社论也提到,不主张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舆论也不应该制造道德压力,使医务人员潜意识认为自己必须不顾个人身体状况持续投入,才不负外界期待。相反应该正视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一方面要强调心理干预,另一方面要强化保障,避免让医务人员持续高强度工作。目前全国各地派遣医疗队援助湖北,无疑是为当地医务人员减压的一种有效举措,客观上也会起到心理疏导的效果。

日常感染风险、持续高强度工作,这只是工作压力的一部分,医务人员频繁与病患打交道,对方是否积极配合,会不会发生伤医行为,这些问题都存在不确定性,客观也强化了工作压力。此前南宁就出现了某小区业主不服从隔离管控,并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还有地方出现疑似病例因对被收治表示不满,故意向前来劝解和准备为他检查伤情的医务人员吐口水的情况。这些现象曝光并受到严厉的处理,得到了舆论的支持。对极端行为依法严惩,无疑是极其必要的,其中的道理并不难理解,疫情防控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而医务人员是这场战疫中的战士,只有确保他们的身心安全,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战斗力。

此前,国家卫健委、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将严厉打击7类涉医违法犯罪情形,包括殴打、故意伤害、故意杀害医务人员;对医务人员实施撕扯防护用具、吐口水等行为,可能导致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情形等。按照法律人士的解读,严重伤医犯罪行为被判死刑并非危言耸听。这些措施的出台对任何伤医行为都是一种警示,同时也从侧面阐释了这样一个常识,即尊重医生,让医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也是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

帮助医务人员减轻心理压力,既离不开专业的心理援助,也需要严厉惩治伤医行为。近来有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保障医务人员安全的措施,以及外界对一线医务人员生活细节的种种关爱,想必对分担医务人员工作压力都会起到一定作用。这是一个好的迹象,医务人员是这场战疫的英雄,所以,支持和关爱请多一点,再多一点。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