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档保健类产品热销

多个电商平台录得大幅增长,企业或清库存及推新品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1月27日        版次:GA14    作者:贝贝

即使遭遇一年左右的质疑,“过年送健康”仍是保健食品的标签。

日前,南都保健品合规研究中心发现,农历新年临近后,保健食品仍然受到消费者青睐,其中多个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包含保健食品在内的保健类产品均录得大幅增长。

不过在大幅增长的背后,部分消费者对保健食品仍持有保留态度。在南都保健品合规研究中心近期发起的调研发现,超9成受访者称保健食品要从“降低和杜绝产品夸大宣传”进行改进。

另外南都记者走访中还了解,自今年1月1日要求保健食品外包装要添加“不能替代药品”后,多个保健食品外包装并未按照要求新增警示语。不过南都记者也发现,部分未添加警示语的产品生产日期系在去年。

调查统计

9成受访者称要降低和杜绝产品夸大宣传

在保健食品遭遇合规严管后的第一个年关,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信任度又是如何?对此,日前南都保健品合规研究中心发起《保健食品增加警示语,过年你会买来当年货送礼吗》调查。

据录得的调查数据发现,多数受访者仍对保健食品当年货保持谨慎态度。在本轮超过2000个样本的调查中,针对是否购买保健食品当年货送礼方面,74.34%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购买保健食品当年货。而针对保健食品规范改进方面的多选题中,90.9%的受访者表示要从“降低和杜绝产品夸大宣传”进行改进。

据南都保健品合计研究中心方面了解,保健食品的概念多与“健康”等方面挂钩。但对于“过年送保健食品意味着送健康”这一问题,约84.8%的受访者表示不认可这一说法,而支持这一说法的人仅12.1%。

那么,为何这么多受访者会不将保健食品作为年货?南都保健品合规研究中心发现,保健食品的价钱实际上不是消费者首选排除的因素。56.1%的受访者认为产品质量系其不选择的主要原因,其次有12.1%的受访者不选择,是从产品社会名誉度考虑的。

当然,如果转变成为收礼方,南都保健品合规研究中心发现,大部分人也会欣然接受,但8成左右受访者表示接受后不会使用,仅1.5%的受访者会事先声明拒绝接受保健食品。另外,如果消费者真要选择购买保健食品作为年货送礼,超6成受访者会购买外资医药企业生产的产品。

平台数据

保健类产品销量电商平台录得大幅增长

南都保健品合规研究中心综合多个电商平台数据了解到,在今年春节前,保健类产品(包括保健食品)备受消费者“青睐”。

根据苏宁易购方面1月1日至18日录得数据显示,该平台春季保健品销量与去年同比增长128%,一二线城市销量同比增125%,而购买者以30-34年龄段为主,该平台称“消费者的春节礼品从食品服饰渐渐过渡到了健康类产品”。

南都记者也从京东大数据研究院方面了解到,今年年货节,燕窝、阿胶、灵芝孢子粉成交额分别增长263%、122%、71%。其中,某老字号品牌阿胶250g成交额同期增长近15倍。另外,从阿里健康公布的《春节健康年货消费趋势》显示,滋补营养品类排名销售前五分别是枸杞、养生茶、蜂蜜、阿胶糕(固元膏)、桃胶,与此同时,护肝类和减肥类保健食品销售额亦录得大幅增长。

在业内人士看来,每年农历新年前后,实际上也是保健食品的销售旺季,且礼盒包装适宜送礼等。因此即使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存疑的情况下,保健食品依然是年货中被青睐的部分。

广东省营养产业协会理事长张咏向南都记者表示,各个电商平台等录得保健食品迅猛增长实际上“并不意外”,从行业历年来农历新年的销售趋势中,保健食品均获得较好的销售额。

“从企业方面来看,借助年底促销清库存的行为实际上是存在的,也是历年来常采用的方式,另外对于部分企业来说,过年期间的礼盒搭配销售中,也是其推新品的合适时机。整体而言,保健食品企业在农历新年前后基本能获得理想的销售额。”

张咏还预判,虽然去年至今保健食品行业遭遇质疑,但受过年期间促销等方式影响,保健食品企业除了在过年时“收获颇丰”外,有可能对来年全年的销售产生提振作用。

不过,南都保健品合规研究中心也发现,江西、湖北等国内部分省份及地区的市场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发出了相关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线下走访

部分产品包装无“警示语”

在各界对保健食品作为年货进行关注时,南都保健品合规研究中心方面了解到,保健食品需要标明“不能替代药品”,是今年行业必须履行的新规定。

根据《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显示,从今年1月1日起,保健食品都必须在包装的显眼位置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对于新规的履行情况,南都保健品合规研究中心记者分别进行线上及线下走访。其中在广州市海珠区的华润万家、沃尔玛及永辉百佳走访中,发现后二者并无列专柜或单独售卖保健食品。

在华润万家,南都记者发现有保健食品进行售卖,并且售卖的保健食品并未标注相关警示语。对此,南都记者对专柜中汤臣倍健的蛋白粉,以及鹰牌花旗参茶抽样发现,前述两产品主要在包装印刷原料的侧面印刷了“不能替代药物的警示标语”,字体相对较大,且为黑体字印刷。另外南都记者还了解到,专柜上销售的保健食品主要在2019年8月至11月进行生产。

而就线上方面,南都记者查阅天猫、京东及苏宁易购等部分保健食品品牌旗舰店,发现部分保健食品包装上并未标注“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警示语,警示语存在于购买内页。例如碧生源天猫旗舰店首页为产品促销信息,但购买产品内页中显著标注相关警示语;在苏宁易购的康富来自营店,警示语也是在购买内页用红字标注;而至于京东方面,南都记者点入养生堂京东自营店中,发现相关警示语用灰体字和图片进行展示。另外南都记者还留意到,生产日期均在2020年1月1日前。

据南都记者了解,包装未标注相关警示语一事,实际上也引来多家媒体及业界讨论,并且认为部分企业在“2020年1月1日”这一实施上做“文章”。有业内人士称,部分保健食品企业到底是“即日起生产的保健食品上必须标注警示语”,还是“从生产领域已进入流通领域的保健食品都要标注”,存在模糊空间。而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对政策解读中,则认为2020年1月1日前生产的产品,可在不标注“警示语”情况下进行售卖,但1月1日后的包装需按新规执行。

虽然去年生产的产品仍沿用未按规定标注的警示语包装,但有厂家的线下经销门店已标注相关警示语。南都记者走访番禺区某外资直销品牌线下门店时发现,门店内已在产品展示位下显著贴出“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的提醒。

监制:谢艳霞 统筹:马建忠 执行:南都记者 贝贝 实习生 梁馨尹 (南都记者钱小莉对本稿亦有贡献) 数据支持:尤立川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