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柳叶刀》首刊中文文章的作者:

救死扶伤是本职 但医生不是神仙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1月02日        版次:GA14    作者:张雅婷

谭文斐

日前,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官网首次上线一篇中文文章引发关注。该文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医生谭文斐7月24日所写的《给父亲的一封信》。

文章讲述了两代中国医生的行医故事,并提到了谭文斐父亲经历的2次医疗纠纷和自己印象深刻的2次手术。谭文斐在信中写道,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他想回到1974年和1993年,仔细研究在父亲手术后误吸窒息死亡的病例,同时带上最新的药物,帮父亲解围。

据悉,《柳叶刀》于今年设立Wakley—Wu Lien The(威克利—伍连德)奖,旨在提供中国医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对医疗实践的关注的渠道。此次活动共收到130余篇投稿,最终5篇作品获奖,《给父亲的一封信》位列其中。《柳叶刀》官网透露,此次收到的文章均展现了中国当代医生面临的问题,描绘了大多数中国医生在日常实践中面临的巨大压力。

2019年12月28日,谭文斐向南都记者表示,自己没有想过能获奖,平时爱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写麻醉医生的故事,因为父亲的从医经历对自己影响深刻,此次成文只用了1个小时。

成为麻醉医生前,谭文斐梦想着当导演,但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走上了从医路。

目前,谭文斐已经是从业20年的麻醉医生,他觉得这份工作特别适合自己。公开信息显示,谭文斐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罗纳德里根医学中心麻醉学系访问学者,中组部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

对于此次获奖,谭文斐希望文章能让更多人了解医生面临的种种压力,也希望鼓励工作在一线的同行继续秉承着救死扶伤的信念认真工作。

  对话

南都:有没有想过能获奖?

谭文斐:没想到这个故事能打动他们。可能是长达40年、两代人的故事,还是有震撼力的。

南都:为什么投稿?

谭文斐:我平时会自己写文章,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叫“麻醉艺术”,我一直在上面写麻醉医生自己的故事,还有我和父亲的这些故事。这次投稿是武汉协和医院的麻醉医生林云教授看到通知后发给我的,他总看我的公众号文章,认为我写的故事很适合这次征文。

南都:这篇论文如何诞生的?

谭文斐:《给父亲的一封信》是专门为这次征文写的,成文只用了1个小时。

文中写的4个病例一直都对我影响很大,其中有2个是父亲的经历,有两个是我自己的经历。我父亲的职业生涯,就是因为这2个病例改变的。

我的这两个也是职业生涯中印象特别深的病例,因为都是转危为安,也让我想到,如果父亲当年手术时可以通过现代医疗技术补救那该多好。所以这2个病例一直也在我的脑海深处。

南都:文中提到高考时坚决不报医学院,为什么?

谭文斐:从小到大,父亲在我成长过程当中也很少有陪伴,他都是在工作,行业内医患关系也一直比较紧张,所以我不太愿意当医生,我更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家人。

南都:你以前想当导演,为什么最后还是选择成为麻醉医生?

谭文斐:虽然父亲陪伴我的时间很少,但他总带我去看电影。我印象最深的是1988年带我去看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当时看完就种下了导演梦。

但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医生,还是希望我能当医生。父亲是老一辈医者,对患者特别好,愿意放弃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业余时间全心全意扑在事业上。在我眼里是一个特别合格的医生,我很敬佩他。

特别是我文章中提到的1998年父亲去世前,把我叫到身边说:“毕业如果可以选择的话,还是做麻醉医生吧。外科医生离不开麻醉,医生麻醉工作风险高,没有人愿意从事,你是我的儿子,我希望你能勇挑重担。”

父亲去世后,家境也发生变化,经济来源等各方面都紧张起来,我也觉得自己需要真正成长起来了,便尊重父亲的想法,开始从事麻醉医生这一职业。

南都:成为麻醉医生后,有过动摇和后悔吗?

谭文斐:其实当上麻醉医生以后,我总跟身边的人说,这个职业我特别喜欢。和传统意义上定义的医生不太一样,麻醉医生更像飞机驾驶员,在整个手术过程当中,起到一种调控的平衡作用,特别有意义。

成为麻醉医生,我反而觉得特别适合自己,干得也一直很顺利。虽然有人说我是“文青”,但我觉得麻醉工作其实也是一种艺术,一种平衡的艺术。你要用药物和你的技术,让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当中都很安全的、舒适的度过。

南都: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压力有哪些?

谭文斐:目前来说一个是麻醉工作性质本身的压力,这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含量、高强度的工作,工作过程中需要高度紧张。除了治病救人,目前对于医学研究方面的压力也不小,实践和研究都需要兼顾。

南都:近年来,伤医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医患关系?

谭文斐:我觉得有可能的话,应该为医护人员提供职业保险,出现问题以后,医生能够通过第三方的鉴定及相关机构介入,与家属形成良性的赔偿机制。

同时,老百姓对待医生和面对死亡的看法需要转变,救死扶伤是医生的本职工作,但我们不是神仙,无法让人起死回生,大家应该尊重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南都:获奖之后,对你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谭文斐:工作还是照常进行。只是我15岁的儿子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高兴,告诉我他也想当医生,给我吓到了。其实我不希望他当医生的,太辛苦了,但他现在对医生这个职业很感兴趣。

南都:你希望你的这篇文章能产生什么影响?

谭文斐:希望大众看到文章后,可以更加了解医生面临的种种压力,也希望鼓励工作在一线的医生同行继续秉承着救死扶伤的信念认真工作。

采写:南都记者 张雅婷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