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追回失去的时间,中山“敢想”更“敢拼”

紧密围绕企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五大抓手”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4月02日        版次:QA02    作者:萧倩苑 吕婧 吴进

在特殊环境下,中山2020年的招商会会场规模缩小,签约采用了安全又直观的云签约模式。

位于阜沙镇内的输变电工程正在顺利推进。

中山凯旋真空科技研发的的真空蒸镀机。

“要重振虎威,核心就是要重振制造业的虎威!”3月31日,在中山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强调。这句话为中山突破目前经济发展困境指明了未来的方向,清晰、坚定。

这是最坏的时代。无可否认,中山近年来受困经济转型升级的难题,一直作为城市支柱的制造业没有抓住城市化升级浪潮,一度沉迷在小富则安的思绪中,跳不出小家,走不出大局。而中山甚至一度迷失在卖地式的追求“短平快”发展的思路中。重点项目只闻雷声不见雨点,项目长期停留在“图纸”上。转过头,兄弟城市争万亿规模,中山却原地踏步。

在国际贸易摩擦之际,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层层影响,中山产业经济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百业待兴,负重前行。

这也是最好的时代。当头棒喝,增速倒数使得全市全民反思。历史没有如果,世人当争朝夕。疫情发生前,中山已早早喊出“重振虎威”的口号,政府领导班子上下一心走访企业、重视企业,疫情后更是为企业开路,急企业之需。告别“图纸式”发展,中山再起航。今年“3·28”招商会上,所有登台项目全面落地,土地不再是拦路虎,要让人“看得见”;多个产经会议轮番上阵,推动中山产业发展,推动社会全面复工复产复业,是最明确的指标。

中山失去了过去,但不会失去未来。破釜沉舟,最坏的已经出现,面前就是一片坦途。不再投机取巧,踏踏实实往前走,时光不负重振虎威的中山人。

  涅槃再生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超5000亿元产业集群

疫情进入后半程,经济发展乃重点任务。实际上从2月份的稳企安商20条开始,中山屡屡就企业之困提出多项措施,覆盖行业之多超乎想象,工农商服全面涵盖。“3·28”招商会如约而至,重点项目轮番签约,中山发展不掉队。

然而,疫情发展及国际态势风起云涌,原本以制造业为支柱的中山无可避免受到冲击。这时,是再次选择投机取巧,还是坚定初心不走回头路,中山给出了答案。

3月31日,在中山确立“工业立市”发展战略21周年之际,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振虎威的“主战场”和“主攻方向”。会上还发放了《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表明了市委市政府“不惜重本、敢下血本”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会议强调,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聚焦重点,突出“五个抓手”。一要聚焦转型抓产业优化。深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等三个行动计划,科学布局和整合“智能家居”产业,高质量打造超5000亿元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和工业文化,促进创意、文化、设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二要聚焦支撑抓平台重构。充分利用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修编契机,做好重大产业平台“东创、西强、南育、中优”大文章。东创就是做实东部环湾创新发展带,整合火炬区、三角、民众产业园区,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基地;整合翠亨新区、南朗镇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国家级科学园。西强就是做强西部优势产业升级带,大力推进镇村低效工业园改造,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南育就是培育南部新的重大产业平台,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中优就是统筹建设以总部经济为支撑的岐江新城,优化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打造城市未来的新客厅。

三要聚焦后劲抓旗舰引领。实施“151工程”,用五到十年时间引进和培育一批百亿、五百亿、千亿级旗舰型企业。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大、效益好、技术高、用地少、带动强的产业项目。要加大培育力度,深入实施龙头骨干企业和领军企业“双培育”计划,培育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单打冠军”企业。力争到2024年,制造业亿元级企业超1000家,十亿级企业超100家,百亿级企业超10家,两百亿级企业2家,五百亿级企业1家;力争到2030年,新增3至5家主营业务收入或市值不低于1000亿元的企业。

四要聚焦动力抓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224”工程,加快中山科技创新园建设,推进大科学装置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积极争取布局一流科技基础设施群、实验室、科研机构。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到2024年10家以上企业获评省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10家以上高企进入全省高企综合创新实力百强。要拓宽制造业融资渠道,借鉴深圳深创投的经验做法,通过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形式,助力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

五要聚焦保障抓要素供给。全力保障制造业发展空间,划定不少于25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保护红线,全市每年新增农转用指标中不低于40%用于工业项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决禁止工业用地转为商住用地,坚决防止高房价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要强力推进镇村低效工业园改造,小榄、古镇、黄圃、大涌等镇区先行试点,今年至少连片拆除整理3500亩,未来五年拆除整理不少于5万亩低效工业园,腾挪出工业用地3万亩。要把培育高技能、紧缺型、创新型能工巧匠作为重中之重,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五个抓手”可谓招招直指问题根本及解决之道。实际上,地处大湾区枢纽位置的中山最大问题并非缺乏吸引力,而是“想象力”和“执行力”——过去,自1999年,市委、市政府吹响了“工业立市”的号角,四年后的2003年,又全面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推动城市工业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力迅速提升。1999—2004年五年间,我市工业投资年均增速37.6%;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22.9%,从142亿元递增到415亿元;GDP年均增长17.9%,增速排全省第二位;GDP总量全省排名从第13位跃升至第5位。

然而这限制了当时中山人的想象。小富则安的心态自上而下,企业“星多月少”,缺失百亿千亿企业的领军,城市面貌一直以“花园城市”自居,却已落于高水平城规后头。

但是,这并非意味着放弃制造业。回顾过去,中山一度陷入短暂的“短平快”卖地财政中,增速倒数第一的结果证明了此路不通。“我们要重振虎威,核心就是要重振制造业的虎威”,市委书记赖泽华强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关乎稳住当前经济局面,更事关“未来五年定百年”大局。制造兴,则中山兴,制造业最强时代,就是中山经济发展最好的时代、发展速度最快的时代、美誉度最高的时代,正是制造业的辉煌成就了中山的虎威。中山要坚定不移走制造强市之路。

  脱虚向实

招商项目签约即上马,再现“中山速度”

长久以来,中山不缺好规划。从一路向东的科技新城、城市新发展的翠亨新区,到提升城市首位度的岐江新城,都是备受关注。但是,迟迟不见项目落地,使得中山城市发展停留在“图纸”上,更妄论发展经济。

这种情况不会再出现。中山“3·28”招商活动如常而至,2020年中山投资经贸交流会暨中山人才节活动启动仪式使用5G技术通过“云签约”方式与企业代表直接连线签约。本届活动以“新机遇、新动力、新发展”为主题,重点突出“双区驱动”背景下中山新的重大历史机遇,汇聚各方资源,为中山重振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提供创新发展新动力。开幕式上共签约项目41个。其中38个项目采用“云签约”,TCL实业珠西总部基地、美的环境电器电动工厂、明阳纳米碲化镉光伏产业园3个项目现场签约。

本次招商引资优选项目52个,投资总额近550亿元,预计年产值超1000亿元,年税收43亿元。其中投资超10亿元项目19个,涉及金融服务、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检验检测、总部经济、供应链升级等领域。

同时,在会上赖泽华表示,中山的定位是“湾区枢纽、精品中山”。中山全力推进“交通攻坚年、项目落地年、稳企安商年”,提升硬环境、优化软环境。致辞中多次提及企业:“让企业在中山发展如鱼得水,让广大企业家和人才在中山生活顺风顺水”。未来,中山举全市之力打造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岐江新城“三核鼎立”发展平台,到2024年将打造1个5000亿家居产业集群、1个3000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1个2000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1个1000亿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同时聚焦创新驱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224”工程,到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将超过4000家;对此,未来五年中山市可用工业用地超过45平方公里。

南都记者了解到,本次招商项目以能够及时落户为原则,均是经过前期充分论证,签约后马上可以进入供地环节,可迅速落地建设的项目。有知情者表示,若不能保证年内迅速建设的项目,宁可拒绝上台签约。

实际上,就在“3·28”招商会仪正式启动前,中山市领导班子提前到石岐总部经济区的岐江新城中山富力中心项目现场,举行中山市2020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动工仪式。仪式上宣布,总投资达230亿元的全市31个重点项目将集中动工。

集中动工的31个重点项目涉及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产业项目。其中,有总投资85亿元的多种功能复合的文旅综合体——岐江新城欢乐海岸、总投资45亿元的石岐总部经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高端产业平台——岐江新城中山富力中心、生物科技医药产业园——中山翠亨新区生物医药智创中心等产业项目,也有坦神北路建设工程、金字山互通立交工程、古镇快线、树木园公共人防工程、紫马岭北广场公共人防工程等民生工程。

这也意味着,中山不再“画饼”,而是开始制作“饼方”了。此前,部分项目难以快速落地,主要受制于供地影响。譬如早在2012年,中山市就针对现在的岐江新城片区提出相关规划,2013年,汇力基金宣布投资38亿元在白沙湾打造楼高99层的商业综合体,最终未能落地,让人叹息。

在重振虎威的总目标下,这种只有规划不见落地的做法已经被摒弃。以富力中心为例,该项目先解决供地,后迅速建设。在2019年11月,中山市委、市政府发出“重振虎威”动员令,推出石岐总部经济区地块,并与企业接洽。富力地产于2019年12月31日竞得石岐总部经济区W23-19-0073地块及W23-19-0074地块后,在中山市、石岐区各部门的支持协调下,该公司在2020年3月12日向石岐区党工委、办事处立下“军令状”,确保中山富力中心项目在3月28日实现动工。而这种3个月即建设的做法,彰显着“中山速度”。

  诚心待商

企业有问题,政府想办法帮忙

“当地政府帮我们开通绿色通道,时间能抢回来,工期没有改变”,在黄圃镇新地村220千伏古海变电站施工现场,中山供电局220千伏第一业主项目部经理孟飞向南都记者表示,为了抢赶10月完工并投入运行,施工单位以正常施工期两倍的工人加紧施工,抢回因疫情耽误的工期。其中,该工程于3月1日全面复工,当时主干道仍设卡管理,相关镇区和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并协调防疫物资。其中,该工程配电装置楼计划建设高27米的5层楼,地下部分争取雨季之前完成施工,雨季之后便可转为地面施工。

他表示,该工程于去年8月份填土平整,11月份开挖,计划2020年10月完工投用,但疫情耽误了一个月左右的工期,必须加快施工进度抢回耽误的工期,若一旦地下部分拖到雨季,则影响后续地面建筑的施工。而作为中山市重点工程的220千伏古海变电站是2020年中山电网新建工程的组成部分,总投资2.88亿元,主要供电范围为南头、黄圃、阜沙等镇区,预计2020年10月投产,投入运行后,将为南头、黄圃、阜沙等镇区用电上“双保险”,有效解决用电紧缺等情况,并在中山东北部地区形成220千伏双回路环网结构,极大地提升供电安全可靠性。“北部镇区的企业不再受迎峰度夏的限电,助力中山重振虎威、企业复工复产”,他表示。

这只是中山大力推进项目落地的缩影。据中山供电局基建部副主任范长俊介绍,2019年全年供电量302亿千瓦时,最高峰负荷为601万千瓦,预计今年用电量增长4%以上,最高峰负荷为660万千瓦。为满足供电需求,助力中山重振虎威,今年中山供电局计划投资14.5亿元,用于中山电网的新建工程,包括一批省市重点工程,如计划上半年完工的民众接源、石岐员峰、东凤和泰、三角高平二等4座变电站,以及年内完工的黄圃古海、三角团结两个220千伏变电站,6个变电站总共可以增加主变容量143万千瓦,增加供电线路长度101.4公里。

在横栏镇西冲东路旁,一大片土地已经平整,大型机器正在现场打桩,这里未来将成为中山凯旋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旋公司”)5G产业真空镀膜装备产业园。这是凯旋公司进驻中山28年的国企在中山市打下的“第二根桩基”,也是为实现产业升级迈出的重要一步。据了解,凯旋公司成功研发出第一代真空溅射镀膜机和OLED真空蒸镀机,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了进一步扩大产能,2019年底,凯旋公司5G产业真空镀膜装备产业园项目破土动工。今年2月20日,该项目在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复工开建。项目共分二期,预计总投资4.07亿元,全面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7.5亿元,可创年均利润总额6000万元,年均税收5000万元。

作为广东省2019年和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为保证项目及时落地,中山市镇两级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凯旋公司产品为大型、重型装备,厂房要求加长加宽加高,因此对土地规则性、厂房外道路要求较高。为了敦促项目落地,政府专门为公司提供了适合项目特点的工业用地,并协助办理项目投资备案证等相关手续。为了促使项目尽快投产见效,政府部门指定专人跟踪,开通绿色通道,及时协助企业办理用地规划、项目规划、施工许可等各种审批手续。此外,春节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项目未能及时开工。对此政府部门及时援助防疫物资,并派各相关部门上门指导防疫工作。因此,凯旋公司项目作为横栏镇第一批复工建设项目,于2月24日开工。

企业有未来,中山有未来。对此,中山近期紧紧围绕企业做文章,实现“企业有问题,政府来帮忙”的做法。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赖泽华表示,全力扶持制造业发展,对领军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产值突破、领军人才、技术改造、创新发展、品质提升一律重奖,项目用地优先保障,子女入学优先解决。甚至领导干部在这方面建功立业的予以重用。

为了让项目更快落地,让企业更快动起来,他还提出要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全力推进“稳企安商年”建设,将服务好现有企业作为最大的招商引资。推动企业代表制度常态化运作,年内推出100件常办高频业务“一件事”主题式服务,4月底前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到39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开办压缩到1个工作日以内,企业设立登记“当场办结”。同时,全力营造支持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从今年开始,将每年11月1日设为全市“企业家日”,表彰对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

采写:南都记者 萧倩苑 吕婧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

统筹:南都记者 王卫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