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科生物创始人胡隽源:

“新基建”给生命科学和医学带来机遇 想抓住得有跨界创新思维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4月02日        版次:NA07    作者:程洋

胡隽源。

扫码看视频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进度。“新基建”顿时成为经济领域的热词,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新基建”同样掀起热潮。日前,北科生物创始人胡隽源接受南都专访,就“新基建”背景下,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有哪些新机遇、新变化,展开对话。此外,北科生物不久前获得了“广东省防控新冠病毒感染科技攻关应急专项立项”,要创新探索运用干细胞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干细胞治疗技术如何迎战新冠病毒,亦是行业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

“新基建”是中国科技创新腾飞的基础

未来5至10年,人工智能将颠覆传统医学,关键在数据源

据了解,今年深圳市计划安排重大项目487个,年度计划投资2005.2亿元。在这些重大项目中不乏新基建的身影。既有包括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有医院建设,在疫情的背景下备受关注。据统计,深圳2020年的重大项目中,医院、颐养院共有20余个,包括深圳市第二儿童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二期)、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二期工程等。

南都:当前,国家提出“新基建”战略,要大力推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这对于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来讲,有哪些新机遇、新变化?

胡隽源:国家提出“新基建”,告别传统的“铁公基”,我觉得是很好的。在这一轮的投入中,这些钱不能都进入传统的地产行业,而是要放到“新基建”,传统的“铁公基”中国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未来在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方面的话,需要科技创新,这就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在基础理论和尖端科学领域,必须要有大投入。“新基建”是在投入上加强了这一块,包括很多重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这会是中国科技创新腾飞的基础。因为这一轮会是规模相当大的投入。但我想的话,除了硬件设施以外,更重要的还是人才和软件,软件包括标准体系的建设、机制的完善。

南都:“新基建”有没有一些可以和生命科学、医学领域产生融合、连接的点?带来一些新的突破和进展。

胡隽源:“新基建”融合生命科学、医学领域,要有跨界创新的思维。除了传统的医学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以外,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结合,都会大大推动生命科学和传统医学的发展。未来5至10年,对整个医学健康和预防等带来颠覆性改变的不是传统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而是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在算力、算法上已经获得了很大的突破,但在医学领域要解决的关键是数据源,就是分辨率和清晰度的问题。

你一次给人脑1万个指标、10万个指标,我们要分辨率高,医生就傻眼了,他没法看病,尤其是他得在20分钟之内做诊断。到目前为止,所有医院临床数据的采集方法都是为了适应人脑而设计的,所以效率很低,分辨率很低。当人工智能来的时候,需要重新定义数据采集,就需要用到5G、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

我们现在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我们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可以在血液里面用一种叫质谱仪的方法把血液里面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代谢分子都测出来。这些代谢分子相当于什么?相当于我们俩现在交流的眼神、语速、表情纹、肢体语言,从这些信息里面,我可以很好地判断我们俩今天的交流。每个细胞都在排出数以万计的信号,在血液里面可以测到,在尿液里面可以测到,在汗液、呼吸里面都可以测到。

我们用这个方法把它测完以后,拿出来用计算机分析,肠癌病人、肺癌病人和健康人有什么不同?结果分析完以后,你会发现,原来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差别,也可以完全把他们分开,更好地借助这种科技的力量去做一些上面的事情,这是过去我们不可想象的。

干细胞治疗技术迎战新冠病毒

有效缓解重症、危重症,减少激素使用的副作用

在攻克新冠病毒感染治疗方面,干细胞治疗技术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3月17日,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干细胞能使重症、危重症患者呼吸困难很快得到缓解或者停止加重。另外,干细胞对于肺纤维化进程的阻断以及促进肺部损伤修复的作用,显示其对于防止肺纤维化、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具有独特的优势。”

南都:目前来看,还没有针对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细胞治疗技术来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帮助他们战胜病毒?

胡隽源:这次新冠病毒引起的不仅是肺炎,一个是造成肺部的损伤,还有一个是免疫的抑制。通常人体被传染性疾病感染会激活免疫白细胞,但是这次新冠病毒,早期对白细胞是抑制的,但是到了肺部有大量炎症的时候,又会突然引起免疫的强烈反弹,引发“细胞因子风暴”。为什么呼吸困难?因为这时候我们血管的通透性大量增加,血液里面的组织液、血液全部渗透到肺泡里面,形成很浓稠的黏液,把我们的肺泡给堵住了,支气管堵住了,所以这时候病人表现就是呼吸困难。这个是跟免疫有关的。

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已经是全球公认的,实际上我们去年获得了2019年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利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去治疗难治性的红斑狼疮,正好这个功能用在新冠肺炎上就非常好,对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带来很好的效果。

南都: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和传统的治疗手段相比,优势是什么?

胡隽源:2003年SARS期间,大剂量地使用激素,后期会引起类似股骨头坏死等后遗症。干细胞治疗能降低过激免疫反应,抑制或禁止T细胞反应,相对抑制或预防细胞因子风暴,这样就会减轻对人体器官造成的损伤。

细胞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相关产品审批、监管仍滞后于国外

2018年5月30日,美国通过“乔丹法案”,允许绝症病人使用未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处于试验阶段的药物。在国内细胞研究领域,存在类似的呼声,对于符合科学、伦理、规范及第三方质量检定的细胞技术,应当有适度的宽容与鼓励,促使其早日成为常规的临床诊疗方案。

南都:据你的观察,细胞产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如何?行业发展是否面临一些瓶颈?

胡隽源:基于细胞领域的一些重大突破,细胞产业近年来也火了起来。全球范围先后批了很多细胞治疗的技术和产品,很多投资人都在关注细胞领域的机会,整个行业现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现在可能唯一还有一点点问题,就是我们在审批和监管上,还是落后于美国的,或者是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但是现在也都在快速地调整。但是像美国、日本在细胞治疗技术和产品的审批上,时间大大地短于化学药的审批。

南都:这次疫情,有没有可能加快国内细胞产业的发展进程?对生物科技行业是一次机遇。

胡隽源:我想是的。这次干细胞的治疗技术在科技部、卫健委等部委的新闻发布会上都反复地提到,我想不仅是干细胞,还有整个生物技术都会是一次新的机遇,在未来的疾病防治,新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可能全球也会在这一块加大投入。

本期座上宾

胡隽源

瑞典哥德堡大学和查尔摩斯理工大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博士,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深圳市北科集团董事长,中国国家干细胞和再生医学产业技术战略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博鳌亚洲论坛世界生命科学论坛发起人。

采写:南都记者 程洋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