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在水中游人在岸上走 千里碧道缝合最美广州

广州规划建成碧道2000公里,“广州碧道”品牌成为大湾区靓丽名片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7月01日        版次:EA03    作者:陈燕

猎德涌碧道。 受访者供图

开篇语

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是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自2019年4月以来,广东启动省级碧道试点建设,水碧岸美的生态效益和水岸联动发展的经济效益初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南方都市报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记录广东万里碧道建设历程和市民跟碧道的故事。

在生物岛沿着江边碧道慢跑,在东山湖踏着蜿蜒的碧道观景、在南沙蕉门河漫步垂钓、在花都湖顺着新落成的碧道骑行……在广州,一条条碧道陆续成型,成为市民锻炼休闲、亲近自然的新去处。

当前,广州市已建成蕉门河、东山湖、生物岛、花都湖、增江、车陂涌等省、市级试点碧道近120公里。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广州已建成的碧道不少是在原先绿道、游园径的基础上提升、改造而来。

广州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永续利用、经济适用’正是广州碧道特色之一。”未来,广州规划建成碧道2000公里,“广州碧道”品牌成为大湾区靓丽名片。

再用五年

绘就“千里长卷,最美广州”碧道画卷

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是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广东万里碧道是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海岸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共享,优化廊道的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格局,形成碧水畅流、江河安澜的行洪通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廊道,融入自然、畅享健康的休闲漫道,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

《广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公示稿(简称“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市建成碧道1506公里,基本建成贯通全市的碧道骨干体系,实现碧道、绿道、古驿道互联互通,基本绘就“千里长卷,最美广州”碧道画卷,建立“广州碧道”品牌。

远期至2035年,全市建成碧道达到2000公里,形成一系列特色碧道和主题场景,形成覆盖全市碧道网络,实现“水清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美好愿景,“广州碧道”品牌成为大湾区靓丽名片。

规划提出,构建北、中、南三大“碧道生活圈”,其中北部山水型碧道生活圈576公里,山环水抱、生态碧网,融合周边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成为郊游好去处;中部宜居型碧道生活圈550公里,展现广州国际大都市形象;南部水乡型碧道生活圈380公里,广府水乡、滨海风情,恢复城市水系“弹性”,重塑健康自然的河湖岸线和生态驳岸。

打造“广州新六脉、羊城四境”碧道空间。古广州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新时期碧道建设将建构三纵三横的广州新六脉(通山达海线、山水画廊线、广佛发展线、城央环岛线、黄金水道线、田园风光线),塑造溪-涌-河-江-海多层次碧道网络。结合都市型、城镇型、乡野型、生态型四种碧道类型,营造“宜居生活圈、水岸公园带、碧道风景画、河湖生命体”的碧道羊城四境。

治水升级版

从单纯治水到城市综合治理

广州将碧道建设工作纳入河长制考核体系,碧道建设与治水工作密不可分。

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大源村位于沙坑涌的上游,是广州市白云区城乡结合部的一个行政村,是全市面积最大、外来人口最多,极具代表性的城中村,大源村的治理在城中村治理和水环境整治两个方面都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2017年,在沙坑大源村段召开了广州市河涌拆违现场会,吹响了全面整治河涌违建的号角,现场拆除占用河涌管理范围违建1.7万平方米。通过全力整治,藏在村里的洗衣、印染小作坊得到清理整治,河涌管理范围的违法建设被全部拆除,通道两岸全线贯通。

白云区统一安排资金,结合周边环境进行设计规划,打造成了一条集河道防洪、群众休闲娱乐、人文熏陶渲染为一体的休闲碧道。拆除违建后腾出的公共空间建起了休闲公园、体育公园、文化广场,配套篮球场、轮滑场和休息驿站。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碧道建设需要以治水为基础。深涌中支涌是天河区去年重点治理的18条黑臭河涌之一,治理前该涌的珠村段已被覆盖成暗渠长达20多年。对该涌的整治开创了广州“揭盖复涌”治理黑臭河涌的先河。治理后,该涌不仅实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还让临水而居的城中村——珠村焕然一新,成为岭南骑楼等文化特色水街。

天河区结合河涌现状问题和规划要求,系统集成推进碧道建设:一是统筹解决河道过流能力不足、堤岸不达标等影响“河畅、堤固”的水安全问题;二是统筹解决河道管理范围内影响河道贯通、空间环境布局不合理等影响“岸绿、景美”的问题;三是统筹解决河涌生态流量不足、源头湿地和沿线海绵要素缺失等影响水资源、水生态保障的问题;四是统筹解决河涌两岸管养设施、抢险通道不足的问题。

在广州,碧道被赋予多重责任和丰富内涵。《广州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公示稿(简称“规划”)明确,广州将碧道建设作为城市治水升级版,实现从单纯治水到城市综合治理。兼顾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功能。

以线串点缝合城市

推动都市高质量发展

广州因地制宜,统筹相关规划建设,在原有绿道及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坚决“不人为生硬裁弯取直”,坚决杜绝铺张浪费。坚持绣花功夫、逐年推进。在已有735公里滨水绿道基础上,开展碧道建设,优先贯通水岸空间,优化水质环境,完善便民设施,实现碧道、绿道、古驿道、慢行道互联互通,成网成片,满足人们水岸游憩的基本需求。再根据各区实际和财力,逐步逐年提升碧道品质、完善碧道功能,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碧道建设“广州样板”。

猎德涌是目前天河区30条黑臭河涌中实现“长制久清”目标的河涌之一。河涌两岸一边观景楼等亭台楼阁古色古香,“镬耳屋”更是别具广府民居传统建筑特色,亲水平台间、曲径通幽处连接成一个开放式“迷你”滨水公园;另一边,河涌堤岸雕刻式文化栏杆接连滨水漫道,驻足望去是远处的广州地标“小蛮腰”和附近的CBD高楼大厦,构成了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国际大都市生态文明画卷。

猎德村北靠珠江新城、南临珠江,猎德涌从村中流过。猎德村开村于宋代,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一个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村落。如今这些别具岭南特色的水景观,修旧如旧,不仅记载了历史、弘扬了当地优秀民俗文化、留下了乡愁,也不知不觉刻上了新时代的印记,生生不息、延绵不绝。碧道成为本地文化对外展示的窗口。

广州把碧道建设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倒逼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助力综合城市功能提升。如海珠区阅江路碧道,串联周边水博苑、会展公园等特色节点,服务好会展区、互联网聚集区、总部商务区的功能需求,增加防洪、治涝、海绵、治水等科普展示点,以线串点、以线带面,推动沿线功能升级,建设湾区国际品质水岸,示范缝合城市、适老适幼的最都市生活。生物岛碧道示范段拟建设范围两公里,建设海绵绿地、完善配套服务,打造魅力水岸,示范共同缔造、经济适用的最创新生活。

采写:南都记者 陈燕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