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国书香节专场活动

南都推出新书《走读广东古城》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8月20日        版次:GA09    作者:许晓蕾

  南都讯 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李永萍 8月20日下午,由南方都市报、N视频、南方日报出版社主办的“广东11座明清卫所城背后的故事——《走读广东古城》新书分享会”在广州市楠枫书院举行,N视频和南都APP同步进行了线上直播。活动嘉宾包括南方都市报资深记者周佩文、南方都市报资深编辑刘晨以及N视频记者马青、阮增豪、陈艺丹。

  一书在手,走进广东鲜活历史

  “走读古城”系列,由南方都市报策划,记者实地采访广东境内留存的大所、蓬洲、海门、靖海等11座卫所城,以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多元形式,挖掘卫所城的往昔历史,呈现卫所城的发展现状,包括当地的民风物俗和经济功能等。该系列推出后,受到读者喜爱,因此创作团队与南方日报出版社合作,推出了新书《走读广东古城》,对相关报道内容进行了记录和深化。

  卫所制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制度,也是明代海防的基石,从明洪武十七年(1384)起,明政府在广东沿海要害处大量兴建卫所城。这些卫所城分布于广东沿海重要的关口险隘位置,依明代海防三路分布,经精心挑选布局而建,成为有明一代军事要塞,清代仍作为军事单位延续使用了80多年。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卫所城有的在清末发展成为渔业、商业重镇,有的成为原有所城后代聚成居村落,一直发展延续至今。历经了数百年风雨的卫所城使岭南文化的区域面貌更加多姿多彩。

  南都记者在走访途中,亲历所城的历史面貌和文化底蕴。捷胜所城位于汕尾市捷胜镇,是明清两代极其重要的海防重镇,1927年,捷胜所城毁于兵燹,之后城墙又陆续拆毁,墙基变成了环城大马路,现只残存西北这古城墙的一角,而捷胜沿海发现的沙坑文化遗址群,填补了中国南方没有新石器时代历史的空白。

  民族记忆:古城中的历史遗产

  每座古城都有历经百余年的历史遗迹,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祠堂、古庙宇比比皆是。锦囊所城位于湛江市徐闻县,它所尚存的一些古民居、公祠等人文遗迹,均为明清建筑风格,总计十余座,多为纯砖结构。屋顶有的四角翘起,有的四角呈45度下垂,有的四角上还有雕像,别具一格,各有特色,但都充分体现了当时当地村民高超的建筑水平和技术。

  乐民所城最重要的遗迹便是十字街头的文明书院。文明书院始建于宋元符年间,为当时雷州地区三大书院之一。书院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等几个历史时期,曾经多次毁而又复。如今书院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为进二层楼房建筑,房内镌嵌有苏文忠公石刻像1块。据历史记载,书院与苏东坡有着较深的渊源。1927年5月,广东南路最早的起义——乐民起义在这里爆发。古城里的遗迹,一砖一瓦一房一院都散发着古韵味,这是古城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古城中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我们民族记忆的真实感和生活环境的延续感。

  记者们走过的每一座古城就像一部部皇皇巨著,有着厚重的文化沉淀,更带着数百年的沧桑。有的备受瞩目,活力四射;有的偏居一隅,独自优雅;每一座古城都有自己的传说和故事,分享会从记者亲历的角度出发,将古城的故事娓娓道来。

  “走读古城”系列广受好评

  “走读古城”系列是媒体首次对广东沿海的卫所城遗址进行全方位的走访,底蕴深厚,形式活泼,制作精良,传播广泛,社会反响热烈。系列在报纸、视频、移动端总阅读量300万+。其中,走读古城系列直播在微博上有#走读古城#话题,被多个地方号转载,饶平大城古城一期直播的阅读量突破10万;每期的短视频也有在微博上有相应的话题:如#探访中国大陆最南端神秘古城#、#汤显祖笔下的双鱼是指什么#、#探寻揭阳600年古城靖海所城记忆#深圳为什么叫鹏城#等等,视频被多个地方号转载,基本的阅读量都在10万+。

  该系列还得到了多位专家学者的认可,著名潮学研究专家黄挺教授和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杨培娜副教授为采访和报道提供学术支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陈平原欣然为本系列题写“走读古城”。2021年10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先生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的采访时专门“点赞”了走读古城系列。他说,“走读很重要,走读古城的过程就是认识古城的过程,而不仅是看哪个地方好玩,我们跟旅客不一样,我们要认识它,我们要知道哪些东西没有保护好,而且保护必须付诸行动。”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