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戏武唱之间的冰块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5月08日        版次:GA15    作者:黄礼孩

  《文戏武唱》,穆欣欣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1月版,69.00元。

  □黄礼孩

  之前看穆欣欣的文字,大都是散落在不同选本的文章,或言简意赅的,或行文果断的,或观点鲜明的,或刚柔相济的,每次都留下一个不同的印象。最近阅读穆欣欣的散文集《文戏武唱》,之前的一些碎片化的印象就汇聚过来,成为一个整体。散文、随笔、剧评、影评、书评、杂谈、序跋,它们一篇篇提供了生活的细节、内心的秘密、为人称道的见识,一起构成穆欣欣真实有趣的灵魂世界。

  穆欣欣本科学的是新闻专业,这让她养成了写文章开门见山的行文风格。后来,她读古典戏剧专业的博士,似乎寻回自己的理想,她的京剧剧本《镜海魂》还搬上舞台,获得不俗的评价。作为从戏剧世家走出来的穆欣欣,她的这本书散发出浓郁的戏剧情感,那梨园往事,似远而近的人间心事,情怀在其间流转,密枝繁花般开着。七岁时,穆欣欣在剧场七天居然看了七场《白蛇传》,可见戏剧从童年时代就影响了她以后的人生,戏剧成为她的依傍与寄托。透过别人的戏剧人生,她拥有生命冰河上凛冽的冰块,她写梅兰芳与孟小冬之间的情事,看是漫谈闲笔,却是对梨园人物生命之冰的寻找,把历史细节还原到冰点但又透出人情味来,仿佛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开篇写的“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梦浮出水面,带来恍惚感。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穆欣欣深得这份古典文化的滋养。书中,她写到父亲愿意为女儿看戏花钱的细节,异常动人,正是杰出家教让穆欣欣的戏剧天赋得以培育。戏剧成为她人生引以为荣的事业。普通人说,看戏就是看热闹,穆欣欣说:“所谓懂戏,便是能看出别人看不出来的好”。戏剧美学来到她的散文中就另有熟稔的表达,余韵悠长,声调新颖。很多时候,散文倒映出作者真实的身影,深处的影子,甚至可以说是作者的自传。《文戏武唱》映照出穆欣欣的前半生,少年时代的追戏经验、青年时代对远方的渴望、读《红楼梦》等名著的印记、澳门回归前后的亲历等等,无不像剧场一般敞开自我。其中,在多篇文章里,穆欣欣写自己对《红楼梦》的思索,透露出考究的痕迹,甚至有与曹雪芹商榷的冲动,可见穆欣欣用心之恳切。在表达个人观点的时候,她从不含糊,她是一个有主见的作家。

  每一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文学父亲与母亲”。穆欣欣多次写到汪曾祺老先生,把他视为自己文学上的老师。汪曾祺老先生没有真正教过穆欣欣,但不妨碍她去聆听大师的教诲,从他那里获得真知灼见。看穆欣欣的散文,那份从容与淡定,融自我于其中,不事雕琢,真有汪先生的影子。穆欣欣写汪老先生就像她写汤显祖,出自内心的“似曾相识之情”,去过澳门的圣贤汤翁也成了穆欣欣的知音。穆欣欣钟爱陶渊明、苏东坡、曹雪芹,也与当下的白先勇等名家结下缘分,那份古老又崭新的情感,就藏在她文字晶莹的冰块里,沉浸出颤动的蓝光。

  都说杨小楼的戏剧,唱得自是韵味飘逸,道白抑扬顿挫,打也是举手投足之间永不凌乱,节奏合乎锣鼓,创造了“武戏文唱”的典范。杨小楼是前人了,穆欣欣无从见过,但他精湛的戏剧境界不影响她的向往。在文学的写作上,穆欣欣从杨小楼的“武戏文唱”获得了真谛,悟出其中的奥秘,一些未曾展开的丰富性都被她感受到、捕捉到。她的不温不火,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正是一种微妙的体现。“武戏文唱”其实也可视为一种文学创作手段,有那么一种“雌雄同体”的同构与共时。穆欣欣把自己的书命名为“文戏武唱”,十分巧妙,这是对大师的呼应,也是她铿锵文心的使然。她的内心如水,写到激越处,温顺之水也变成蓝冰,闪烁出隐约的锋芒。

  作为南方以南澳门这方水土养育的才女,因为爱情之果结在北京,澳门北京两城生活也就成为穆欣欣人生的一部分。北方的粗犷苍茫浸染了她南方温润的性格,地域变化在写作中得到多种融合,使得她的作品既纤细、典雅又爽朗、坚韧,富于激情与深湛之思。正是穆欣欣内心的纯正,让她的书写没有别的作家笔下的诡异与浮夸。看穆欣欣的文笔就知道她在文化上的传承是庄重的,但她又有跨文化剧场的巧妙,诚实里透出亲切。记得格雷厄姆-格林说过一句话:“作家心中必须有一块小小的冰”。我想,在写作的瞬间里,穆欣欣内心蓝色的大海就会浮现这块小小的冰。在《前世的情人》《那些偏爱蓝色的艺术家们》等文章中,我就窥见了她宝蓝色冰块里闪动的美,并获得隐秘的回响。

  《文戏武唱》是穆欣欣写给舞台艺术生活的一封情书,是她给澳门上的一堂文化课,也是她面对起伏跌宕生活唱出的一首歌。对生活的热爱移情到写作上,文字的变幻牵引着某种气流,四处游走,感官的精神效应灵敏起来,见解使得文学制造了意义。一个人的视野在哪里,其境界就在哪里。穆欣欣的工作曾给她带来复杂的文化经验,同时带给她宽广的视角与理解力,她将自己感受到的和观察到的关于形象的生命带给读者,这样的“文戏武唱”就是此时此刻语言冰块的浮动,那一笔一画、一桨一棹,无限地接近它遥远的蓝色光芒。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