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平凡普通的劳动者节日快乐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5月01日        版次:GA02    作者:姚华松

  街谈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表彰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个,五一劳动奖章966个,工人先锋号956个。据悉,此次表彰名单中身处基层一线的劳动者共计613人,占65.9%,其中产业工人373名,占比40.1%,高度体现了面向基层、面向一线和面向普通劳动者的评选原则。

  毫无疑问,全国到各省及各市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定都是各行各业的翘楚与楷模,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他们获奖,不只是个人荣誉,还是所在单位及相关团队集体奋斗的结晶;他们获奖,不止于对他们过往奋勇拼搏的肯定与褒奖,更是一种莫大的鞭策和对未来的更大期许。

  我想谈谈三类劳动者。一是在乡村地区劳动了一辈子的留守者。很多农民尤其是年迈的老农民驻守乡村一辈子,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干着最辛苦的农活,很少有机会走出去看看。“劳动节”于他们而言,与别日并无不同,他们每年劳动的期限是三百六十五天,从年头干到年尾,他们甚至不知何谓“劳动节”。真实境况或许还是,你让他们闲下来,他们反而不乐意,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劳作一辈子,不劳动,就浑身不舒服、不自在。

  二是那些游离于体制外的非正规就业者。很多人离开乡村,进入城市,囿于学历低、性格内向或技能差等原因,很难谋得一份正式与有保障的工作,除了出卖自己廉价的劳动力,他们没有单位或组织可以倚靠。他们中很多人的身份是临时工、散工或流动摊贩,为了能在城里顽强生存下去,别人不愿意做的活,他们做;别人不愿意吃的苦,他们吃;他们干最辛苦的活,挣最少的钱,他们是城市里最底层的劳动者。

  三是那些看不见的女性隐形劳动者。有一类女性,她们没有工作,但每天都在辛勤劳动,她们买菜做饭,洗碗拖地,照顾老人,体恤孩子,终日忙碌于家里家外;她们留守老家陪子女读书,做专职“陪读妈妈”,且一做就是十余年,忍受夫妻分居之苦。为了子女成长,为了培养国之栋梁,她们做出了巨大牺牲,她们舍弃了工作与社交,放弃了经济独立的机会,她们的家务劳动没有兑现,但没有兑现的劳动就不是劳动吗?没有兑现的劳动就没有价值吗?当然不是!

  传统认知里,农民尤其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务农者,算不上一个标准意义上的“职业”,家庭主妇或“陪读妈妈”是“没有工作”“不上班”的典型代表,那些游离于体制之外在城市各种非正规行业里摸爬滚打与拼命挣扎的人,也经常被认为是没有正规工作的“打工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平凡普通,勤劳质朴,任劳任怨,默默无闻,他们的劳动通常不被社会所认同,经常遭受巨大的经济与身心压力,却为维系中国低成本的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道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农民、非正规就业者及家庭主妇都理应得到尊重与认同,亟待健全与完善针对他们的各种照顾与庇护制度,在子女教育、就医看病、相关补助与补贴等方面给予优待,切实缓解他们的忧虑,让他们共享发展成果。

  我不禁想起歌者毛不易的一首歌《无名的人》,歌词于我心有戚戚焉,是这样写的,“我是这路上没名字的人,我没有新闻,没有人评论,要拼尽所有,换的普通的剧本,曲折辗转,不过谋生,我是离开小镇上的人,是哭笑着吃过饭的人,是赶路的人,是养家的人”。

  致所有顶天立地却平凡普通的劳动者:节日快乐!

  姚华松(作者系广州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