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耐克员工哪里来的优越感?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8月22日        版次:GA02    作者:毛建国

  街谈

  近日,一则买耐克受到歧视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事件起因并不复杂,8月13日下午,因为孩子们想要人生中“第一件耐克”,毛先生和妻子带着三个孩子到昆明一家耐克专卖店买衣服。本来是件好事,可毛先生一家遭遇店员“不友好”对待,连年仅9岁儿子已经挑好的两件衣服,也被一名女店员从手中抢走。毛先生妻子上前理论,双方发生冲突。

  看到这样一幕,估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耐克员工怎么连对顾客最基本尊重都没有了,优越感是从哪里来的?有什么理由,又有什么实力这么做?

  不说什么“顾客至上”“消费者是上帝”这样的话,就说给消费者基本尊重,不让他们受到歧视,这还是应该做到的。再说“来的都是客”,商家又怎么可以把送上门的生意拒之门外呢?过去讲“店大欺客”,但再大的店,也不应该拒绝客人。

  服装界有一个说法,有些奢侈品牌,瞄准“高质量人群”,走私人定制路线,并不希望把自己的产品卖给不符合定位的顾客。但耐克这样的品牌,虽然不是卖的“大白菜”,但无论如何,也不能算是奢侈品,按理不至于傲慢到可以拒绝普通消费者的程度。不知道耐克有没有做大数据分析,自己顾客群的平均收入能到什么程度。但就一般认知而言,耐克的消费主体应该还是普通消费者。

  至于说毛先生的孩子们对耐克品牌有好感,想要人生中“第一件耐克”,这只能说明耐克的品牌营销做得不错。耐克应该珍惜顾客的好感与信任,而不是恃宠而骄,真的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只此一家,顾客非此不可。今天的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品牌众多,消费者心理绝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

  据毛先生自述,自己刚走进店里,就感受到店员并不友好的目光。他认为,这或许与自己穿着有破洞的旧T恤和老式黑布鞋有关。这就是传说中的“以貌取人”,想不到耐克员工竟然还有这样的思想残留。“以貌取人”,不仅涉及到歧视,而且早就不符合这个多元时代的精神。早就有人调侃,走在广州街头,不要小看任何一个穿着平常的人,其家里很可能有矿。“以貌取人”,早就不适应市场,也不适应这个时代了。

  当然,不能简单把这个员工等同于耐克公司,不能说耐克公司就这个“德性”。但不管如何,发生这件事,多多少少还是能反映耐克在员工培训以及企业文化建设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涉事员工在事发当天就被辞退,看似雷厉风行的背后,其实不能掩盖企业文化的问题。再看一个细节,事发当天,毛先生便拨打了耐克公司的服务热线,反映自己在昆明这家耐克专卖店的遭遇,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应。事发后的第6天,在媒体报道此事后,毛先生夫妻才接到了自称是耐克公司云贵地区区域经理的电话。这个“迟来的电话”,多多少少能够代表耐克公司的态度。

  今天的市场,尤其是运动品牌市场,连“一家独大”都没有,又怎么可能存在“一家独霸”。有多少所谓的“老字号”“大品牌”,因为不尊重市场不尊重消费者而折戟沉沙,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也不能不吸取。耐克公司恐怕要反思,自己员工的优越感是从哪里来的。 毛建国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