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让“互害模式”成为解决邻里矛盾的手段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5月02日        版次:GA02    作者:果冻

  街谈

  上海浦东一栋居民楼,楼上楼下相邻两家住户因水管老化渗水问题,没有好好沟通,导致小事逐步升级,两家人变得形同水火。楼下住户一怒之下使用了震楼器,这一震就是五年,不仅楼上受不了,且殃及全楼居民。苦不堪言的居民向媒体反映情况,报道导致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关注。近日记者回访,发现持续了5年之久的“噪声攻击”已偃旗息鼓。居民们在微信群中表示“幸福来得太突然”。

  事实上,这类因邻里矛盾引发报复的事并不在少数。打开某宝,随便搜索一下相关关键词,就可以找到密密麻麻的报复邻居神器,什么震楼机、语音循环播放器……看着瘆人。报道中记者查到的一款商品,近期有超过900人收货,可见其火爆程度(也可见此类矛盾和报复之普遍)。而要说到此类“攻击”受害者的痛苦程度,那真叫“非人”。有的属24小时无间断攻击,睡眠遭剥夺,如遇酷刑。老人身体转差,上班族精神萎靡。值得一提的是,除少数震楼器是“自家声音轻别家声音响”,绝大部分报复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也就是说,报复者自己也整天生活在噪音震动的劣质环境里,对自己的健康、心情也都没好处。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是什么样的“血海深仇”,让报复者甘愿做出如此损人不利己的事来?说起来,地板渗水这样的事,只要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也是可以解决的。而在城市居民楼管理相关办法中,也设置了公共维修基金这样的财政机制,钱的问题解决了,就有了“有话好好说”的基础。可是现实当中,这类居民纠纷往往因为公私边界不明晰,权责不明确,调解机制也不到位,让矛盾从鸡蛋壳上的缝隙,拖成横亘于邻里之间的巨壑。加上现有法律对于此类行为的取证和惩戒又缺乏明确规定,让“协商”为“互害”所取代。从当事人角度,如果得不到一个说法,那么我就自己来给你一个说法,文明社会的约束失效,必然导致丛林法则的手段胜出。

  可能有人觉得,面对“恶邻”,你有什么法子?道理和规则不起作用,只能自己想办法来“保卫家园”。可是单就震楼机而言,它有几点超出了报复或者自卫的范畴。比如这种伤害不是定点报复,往往伤及队友。一朝开机,全栋遭殃,无辜者也因为你的报复而受害。又比如长年累月的震动,对于屋宇建筑的安全性构成威胁。尤其是老房子,一旦有裂缝,震楼共振会令裂缝迅速扩大,搞不好整栋楼都要遭遇灭顶之灾。那么,此时就不是“私怨”的问题,说它危害公共安全也不为过。

  从这个意义上,“震楼机”这种无差别攻击设备应该严厉禁止——由于它的出现,令邻里之间的协商和修复关系变得无可挽回,且把矛盾扩大到更大的范围。技术为“互害产业链”推波助澜,这一点不可容忍。同时,也有必要探讨邻里纠纷矛盾的一些深层次原因,以及有效的调解、解决之道。就像上海这一个案,居委会、社区民警也不是没有尝试干预,但因为合规和执行力的问题,一拖就是五年,其中教训值得重视。不让私刑滥用于邻里之间,不让丛林法则成为楼道里的规矩,管理部门还要想想更多更有效的办法。 □果冻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