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浪漫主义的根源 他不惮于“自相矛盾”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4月25日        版次:GA15    作者:黄子棋

◎华南师大附中 初三 黄子棋  ◎指导老师 葛菁

  议论性的文章遍地都是:课本里、散文集中、杂志和报纸上。它们都不外是在争吵着,要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但《浪漫主义的根源》这本书和我看过的那些议论是不同的。它的字里行间都有一种“探索”的精神在。一种不是在陈列某一特定观点的“证物”,而是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的气质。

  这种探索的精神首先体现在这本书的内容上。《浪漫主义的根源》是一部艺术理论,由以赛亚·伯林在1965年作的“浪漫主义”系列讲座整理而成。全书从第一场讲座“寻找一个定义”开始,却没有从“给浪漫主义下定义起笔”,而是叙述了长达两百年的浪漫主义发展史——浪漫主义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以赛亚·伯林把它们都解释清楚,不用嘴上雄辩,而用一段段有据可查的历史。这已经足以让我认定:作者绝不是信口开河的专家学者,而是从丰富的材料里寻找真理的、真正的“探索者”。

  这部作品的探索精神不仅体现在其梗概上,也体现了在它的论述方式上。长达六章两百多页的作品里,繁多的“观点”也许占了半座城池。这些中的一些来自名留千古的文学巨匠,有些来自生平都不可考的小人物,有些就是伯林本人研究中的心得。也许这边讲了司汤达,那边卢梭的观点又和他不一样;一头提了雨果的作品里有怎样的“浪漫主义”,一头雪莱的作品又是另一番模样——总之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从不惮于展示出“自相矛盾”的段落,哪怕有让读者眼花缭乱而退缩的风险,也一定要表达出浪漫主义“多样”的本貌。

  《浪漫主义的根源》中洋溢着的探索精神让我感佩,而我们的思想和文学史上,也是这样探索的精神成就了最丰硕的文明成果。正是小说家、诗人和哲学家们上下求索、孜孜不倦,探索诗歌和美丽、人性和智慧。他们献出自己的生命,去探索使文字永垂不朽的道路,路上没有灯的时候,“就点亮自己的头颅”——春秋时候太史伯四兄弟前仆后继舍生取义,终于保住了史书上“崔杼弑君”的一笔;先哲孔丘说过的“朝闻道,夕可死矣”,也在诠释探索精神的光辉。

  这路途上有人折损,有人迷失方向,但总有探索者愿意承受痛苦和荣耀,拾起前人的笔。我想起但丁的《神曲》打破了神学桎梏、简·奥斯汀的小说让女性出现在英国文学史上,得知他们是英雄航海家,曾让更多的灵魂敢于决定,敢于抗争,敢于呐喊和高歌。

  拿着笔的人在成为讲台上的布道者之前,先成为了殉道者。他们的文字天然有生生不息的力量——“这是一部杰作,我为之落泪了”。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