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中科院博士生论文致谢何以打动人?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4月19日        版次:GA02    作者:周婷

  街谈

  一篇博士生毕业论文致谢近日在豆瓣、知乎、微博等多个网络平台走红。《致谢》里作者回顾了二十余年的生活和求学之路,不少网友点赞转发,评论道“感人肺腑”、“令人敬佩”。据澎湃新闻报道,该致谢的作者是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黄国平,现为腾讯AI Lab高级研究员。

  博士生致谢之所以在互联网传播中收获广泛认可,首先是以情动人。一方面,这位作者出生在大山里,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容易引起大部分不是出身豪门的普通人的共鸣,也是众多寒门子弟砥砺奋斗的缩影。另一方面,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奋斗的道路必然充满了荆棘和挫折,但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经历生活上的贫穷之苦、精神上的尊严刺激,他自己也写道:“身处命运的漩涡,耗尽心力去争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东西,每次转折都显得那么身不由己。”但面对困难,他并没有放弃,写道:“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在毕业之际,作者心怀理想和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高山起于微尘,心里有远方,才能一路风雨兼程。

  其次,这一“致谢”还以“真”和“诚”感人。“致谢”并不是国内外所有高校毕业论文的必备部分,但通常大家会写一个“致谢”感谢那些给论文提供帮助的人或事。每到毕业季,也是花式致谢大赏季,但复制粘贴的模板、千篇一律的套话是很难触动当下互联网时代网友们的神经的。回顾近几年上过热搜的致谢包括这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站在普通人的视角,用真实具体的细节串联起自己的故事。在这篇毕业致谢中,作者像一个坐在读者面前的讲述者,从自己的出生开始回顾自己的前半生,这个前半生里有自己的父母、老狗小花、启蒙老师、师母,故事有“煤油灯下写作业”、“下雨时竹笋壳塞瓦缝”、“半夜被狗和蛇追落入水里”、“用于维持生计的黄鳝被偷卖”、“坐两个小时的大巴到县城”……字里行间没有说一个“谢”字,却用所有文字感谢了命运,感谢了苦难,感谢了奋斗的自己。

  互联网传播的时代,传播载体和传播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好的传播内容从标准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情感共通、价值共鸣是评价好的传播永不过时的标准,自古套路留不住,最是真情动人心。

□ 周婷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