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残障人士最满意地铁无障碍出行 七成受访者吐槽盲道被占坡道缺失

南都民调显示人行道、过街天桥和人行隧道等过街设施问题急需解决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3月24日        版次:GA08    作者:谢小清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为进一步了解残障群体的出行现状,以及广州常住居民对无障碍设施的完善需求,南方都市报携手广州市人民检察院,继1月下旬发布“问题”无障碍设施的线索征集令后,于2月18日至3月5日发起广州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及完善需求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到433份有效样本,其中212份来自残障人士。

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受访者认为广州只有部分无障碍设施能满足特定人群的出行、生活所需。另外,还有近七成受访者反映公共场所出入口未配备轮椅坡道、盲道被其他设施或物品占用的问题。

  缺乏无障碍设施 是影响残障人士出门主因

可能在不少人的印象里,残障人士受限于身体原因会更愿意留在家中,很少出门。但问到残障受访者平时的出门频率时,72.17%表示每月出门次数在8次或以上,只有21.70%表示每月出门不超过4次。关于出行习惯,六成残障受访者表示一般是独自出门,27.36%通常会和家人一起出门,也有7.08%表示会和朋友结伴而行。同时,有28%的残障受访者表示日常出行距离在10公里以上,25.94%表示出行距离在5-10公里之间,只有8.96%将自己的日常活动范围控制在1公里以内。可以看出,大部分残障人士的出行需求与健全人无异。

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家在公共场所较少看到残障人士的身影?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残障受访者表示目的地或前往目的地途中缺乏无障碍设施是影响出门意愿和距离的主要因素。同时有43.87%的残障受访者表示,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是限制他们出行的原因之一。

调查中,无论残障人士还是健全人士,都普遍认为广州的无障碍设施在数量上有提升空间。

  盲文铭牌、过街音响提示 公众感知率偏低

进一步问及受访者在广州见过哪些无障碍设施,轮椅通道/坡道(72.52%)和盲道(71.82%)占比最高;无障碍厕所(66.51%)和无障碍电梯或升降平台(64.90%)紧随其后;缘石坡道(59.12%)的公众感知率也尚可。

相比之下,只有49.65%的受访者表示见过低位洗手池、安全抓杆等无障碍服务设施,45.03%见过无障碍过街天桥或人行隧道,32.33%听过过街音响提示装置,24.02%见过盲文铭牌、站牌或地图。这四类无障碍设施的公众感知率相对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无障碍厕所和过街音响提示装置外,健全人士受访者对其他各项无障碍设施的感知率均高于残障受访者。特别是盲道,高达78.28%的健全人士受访者表示见过该类设施,但只有65.09%的残障受访者选择此项,二者差异较大。有视障受访者表示,市区的盲道经常被占用或严重磨损,几乎起不到指引效果,“平时出门基本上都不会依赖盲道”。

  轮椅坡道欠缺、盲道被占 是无障碍出行主要难题

广州现有的无障碍设施能否真正方便特定人群的出行和生活?只有11.78%的受访者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多达71.13%的受访者认为只有部分无障碍设施能满足需求。

追问受访者使用无障碍设施时曾遇到哪些问题或困难?公共场所出入口有台阶但未配备轮椅坡道,盲道被其他设施或物品占用,无障碍设施设计不合理,无法使用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这四项问题占比较高。

进一步对不同区域的受访者填答情况作分析发现,越秀、荔湾、白云、番禺区的残障受访者更多地反映公共场所未配备轮椅坡道的问题。特别是荔湾区,有96.30%的残障受访者指出该问题。海珠、天河区的残障受访者则主要反映盲道被占用的问题。

  过街天桥、人行隧道 公交站无障碍环境急需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残障受访者和健全人士受访者一致认为广州的地铁站点无障碍环境最令人满意,分别占比66.04%和48.42%。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残障人士更偏爱搭乘地铁出行的原因。

此外,分别有33.02%的残障受访者和47.51%的健全人士受访者对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客运枢纽感到满意。不同群体对客运枢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评价差异较大。受访者对其余场所的无障碍环境满意度都相对偏低。特别是公交站、旅馆、酒店、银行、邮局、商场、人行道、过街天桥和人行隧道,不同群体的满意率均不足10%。

问及哪些场所的无障碍环境最急需改善,残障受访者和健全人士受访者也一致指出人行道、过街天桥和人行隧道等过街设施的问题是当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分别占比70.28%和52.04%。多名受访者提出,市内多条过街天桥和人行隧道缺乏坡道和无障碍电梯,不但坐轮椅的肢残人士难过街,就连拖着行李或手推婴儿车的健全人士也难以通行。

据公开资料显示,全市目前已建成人行天桥1887座。但由于早期的市政设施建设规范中未对天桥等过街通道加装电梯有明确要求,所以不少天桥和人行隧道并未安装电梯。按照受访者指引,研究员实地走访了广州大道、天河路等数条市内主要道路,确实发现不少天桥、人行隧道缺乏无障碍设施。

其次,分别有48.58%的残障受访者和45.25%的健全人士受访者认为公交站的无障碍环境急需改善。多名肢残受访者向研究员反映,广州公交车的轮椅踏板使用不方便,一上一下需要耗费好几分钟,自己等得尴尬、也浪费其他乘客时间;同时,还有视障受访者指出,目前广州公交普遍缺乏语音提示,如果几辆车同时到站,即使手机上的App提醒车辆到站,自己也不知道哪一辆才是自己要等的车,很不方便。因此,不少残障人士出门会尽量避免乘坐公交车。有视障受访者提出,希望公交车能安装外置播音装置,到站时车内外同时报站,方便他们找到自己需要乘坐的车辆。

此外,调查中有20.28%的残障受访者认为银行、邮局的无障碍环境急需改善,因为他们在很多情况下仍需依赖实体网点的真人面对面服务。进一步细分不同类型的无障碍设施,不难看出,大家最关注的依然是与路面出行密切相关的设施。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残障受访者对轮椅通道/坡道以及缘石坡道这两项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健全人士。

  八成残障受访者呼吁 加大无障碍设施监管力度

问及对广州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有什么建议时,81.13%的残障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大无障碍设施监管力度,占比最高;其次是既有设施改造更注重人性化,占比75.47%;也有73.11%提出应该保证新建设项目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到位;67.92%建议让现有无障碍设施物尽其用。

健全人士受访者的看法则稍有不同,认为既有设施改造应该更注重人性化的占比最高,为81.45%;其次是保证新建设项目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到位,占比71.95%;66.97%希望让现有无障碍设施物尽其用;63.35%认为应该加大无障碍设施监管力度。

  无障碍环境建设待加强 盼各界共同努力来完善

根据2006年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当时广州市残疾人比例为5.26%,全市残疾人数为52.12万人。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出行半径和生活质量。

从问卷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广州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上仍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虽然有七成受访者表示在广州见过轮椅通道/坡道和盲道,但同样有近七成受访者表示自己或身边人使用这两类无障碍设施时遇到过困难;还有六成受访者认为无障碍过街天桥或人行隧道急需完善,有关设施的覆盖率和维护频率均有待提升;对广州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期许,超八成残障受访者希望能加大无障碍设施的监管力度,全体受访者最希望既有设施改造更注重人性化。

让人欣慰的是,调查中多名残障受访者也提出广州部分场所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值得称赞:广州地铁基本实现无障碍通行,方便残障群体外出;花城广场接到市民意见后快速响应,在1个月内完成了地下空间的无障碍通道设计、施工和验收;位于环市路、东风路的天桥电梯陆续开始运行,方便主干道两旁的居民出行……希望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建设成果越来越多,广州的无障碍环境越来越完善,残障群体能够真正做到无障碍出行。

   ● 调查说明

本次问卷调查于2月18日至3月5日面向广州常住居民开展。问卷受访者中48.96%为残障人士,51.04%为健全人士。从性别来看,残障受访者中女性占比59.43%,男性占比40.57%;健全人士受访者中女性占比60.63%,男性占39.37%。从年龄段来看,残障受访者中中年人占比较高,50后占比17.92%,60后占33.96%,70后占18.87%;健全人士受访者中年轻人占比较高,90后占45.70%,80后占16.74%。从居住区域来看,多数受访者居住在中心城区,30.25%住在天河区,19.17%住在越秀区,14.32%住在海珠区,10.39%住在白云区,9.47%住在番禺区,9.24%住在荔湾区,其余各区受访者占比均不超过3%。

  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研究课题 联合出品:南都民调中心 南都记者帮 策划统筹:谢斌 张纯 李陵玻 李欣 调查执行:南都研究员 李伟锋 谢小清 沈红媛 南都记者 魏志鑫 实习生 赵月英 邓卫东 周苗苗 吴宇涛 问卷支持:南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