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不只是生意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3月14日        版次:GA12    作者:林颐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美)罗伯特·达恩顿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版,89.80元。

  □ 林颐

书籍出版史是近年来非常活跃的实践史学研究。这个领域中充满了丰富的材料,以及据此而做出的各种阐释。《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主要从行业观察的角度来研究书籍的传播。该书循着一位销售代表1778年巡游法国的旅程,尝试说明当时的图书是怎样到达读者手中的,并且通过研究1769到1789年间书商们的通信,尝试说明这些图书具体是什么——也就是说,描述了旧制度时期最后几十年里在法国传播的图书的一般特征。

这位销售代表名叫法瓦尔热,就职于纳沙泰尔出版社。这家出版社靠近法国东部边境,自己出版书籍,同时也在法国各地大量从事图书批发贸易。法瓦尔热时年29岁,年富力强,从7月5日到11月,法瓦尔热历经五个月,走遍了法国各地,访问了沿途经过的几乎所有书店,一路推销书籍,收账,安排货运,视察印刷厂,调查市场需求,评估生意规模,对一百多位书商的品质做出评价。他留下了一本记载详尽的日志和大量内容翔实的信件,正如作者罗伯特·达恩顿所说,法瓦尔热的旅行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图书文化景观。

罗伯特·达恩顿长期致力于书籍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中国学界注意到达恩顿,早期是由于2005年《启蒙运动的生意》中译版的出版,该书以纳沙泰尔公司的数万份档案材料为基础,对地下出版社和煽动性书籍交易进行了研究,详细论述18世纪后半期历版《百科全书》的出版发行过程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密切关联,后来,达恩顿的其他作品纷纷引进,这些作品的共同特色都是借助大量档案日记为基础,解释出版商、书商、推销员和文化传播中的其他媒介在启蒙运动的思想传播中所起的作用。本书显然也遵循这条路径。

出版是一门生意。我们必须明了,出版商自始至终面对的基本问题,与其他行业的产品制造商并无二致,即:如何制造畅销的产品?如何找到足够的零售通路?如何组织商业网络,让自己生产的书籍能尽快销售,并且保证资金的尽快回笼?

从一个销售代表的角度,或者说,从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1778年的法国图书市场是有活力的,所以法瓦尔热需要如此奔波。外省市场和边远市场得到拓展,批发商和零售商、非专业的定居型旧货商和街头摊贩,还有某些私人渠道,都参与进来,文化融合最为受益的地区是那些仿效大都市的新城市,由于流动书商的出现,扫盲率较高的农村地区也逐渐受到书的影响。但是,由于掌权者对于书籍的特别关注和巴黎书商行会的压力,图书市场仍然处于不够开放的局面。出版商和书商为了盈利绞尽脑汁,他们利用称之为“保险”的走私铤而走险,用“以书换书”的非资金化手段来丰富库藏种类,盗印也是常有的事情。书籍销售还受到交通不便、运费高昂,一再拖欠的款项以及难以保障的信用等影响。

全书有很多法瓦尔热与各地书商、印厂主和走私人员打交道的细节场景,私人化的视角丰富生动,是有“巴尔扎克风味”的世情书写。比如,法瓦尔热走访雷沃尔公司,发现这个所谓的公司其实就是夫妻店,靠走私起家,大胆心细、狡猾贪婪、反复无常的雷沃尔,让纳沙泰尔出版社和法瓦尔热上了一堂课,后来雷沃尔在1783年处理一大宗政治禁书货物时失手了。本书讲述的好几位书商,人生都是跌宕起伏的,一次生病或者一次资金运转不周,生意就要面临破产,出版社也随之蒙受损失,可见当时的商业环境和系统是非常脆弱的。

同时,我们必须明了,即使图书经济在当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透过法瓦尔热的活动和纳沙泰尔出版社与书商的交涉往来,仍然能够证明书籍出版史那个最核心的问题——各种思想如何通过印成的文字得以交流。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从书籍销售里统计归纳的品种。

以尼姆为例。书中说,这个城市由于丝绸和新教徒这两个因素,它的图书市场很红火,在18世纪中期,丝绸和其他纺织品制造业驱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该市人口众多的新教徒消费了大量书籍,主要是《圣经》和宗教仪式书籍,另外也有启蒙运动的论著。达恩顿强调,新教是一种看重书籍的宗教,为启蒙思想的传播开辟了有利的场域。

各地书籍销售虽有偏重,总体可归为:1.哲学类书籍,围绕《百科全书》的生意非常红火,并涉及版权纠纷等问题,另外,卢梭和伏尔泰等人的著作都很畅销;2.儿童教育、园艺、烹饪、农林、地理、游记等专业类、文学类书籍;3.色情小说、针砭时事的书、讥讽皇室和贵族的秘闻,通常夹带在其他包裹里或者人力偷运,地下市集流通。这些书籍的流行,说明启蒙运动深入人心,科学理论正在代替经院宗教成为人们的信仰,书籍推动了知识的世俗化,以及对知识运用与人类物质生活直接关联的认知,阅读引发思想革新。

罗伯特·达恩顿的书籍史研究,有着鲜明的年鉴学派的特征,同时倾注文学笔调,夹叙夹议,呈现的论据和论证过程既让人信服也让人思索。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