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式密考”屡禁不止,需找出症结解决根本问题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1月23日        版次:GA02    作者:南都社论

寒假是校外培训和违规补课的重点时间段,往年也是小升初“密考”暗流涌动的高峰期。广州自2020年开始实施小升初全面摇号政策,但南都教育联盟记者采访发现,依然有部分机构举办“花式密考”声称为民校揽才,也有个别高调的民办学校声称有机构为其输送生源。

对此,一大拨民办学校纷纷公开发表声明,表示没有跟机构有任何合作,包括执信琶洲实验学校、省实天河、白云广雅以及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白云广雅甚至还附上了“报警回执”,提醒家长切勿上当受骗。

不过,根据记者的暗访,也有民办学校在宣讲会上高调感谢培训机构为其输送生源的,例如,广大附中英豪学校。该校的招生办主任在某教育培训机构组织的活动上直言,双方合作从2003年就开始了,也就是说迄今为止已经合作了18年,还强调活动是“实打实对接”,保证只要孩子是期末三科成绩在290分以上的“牛娃”,就可以把资料交给她,并承诺可“私下放到南沙广附,如果通过核实,让你们提前‘下车’;可以自主招生,让你们的孩子达到目的。”虽然,当日宣讲会现场并没有“密考”,但却现场收了简历,称开放日可签约。

如果说广附英豪招生办主任在宣讲会上的承诺属实,那妥妥地违反了小升初全面摇号、民校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择优录取的政策规定。于是问题就来了,究竟“密考”和择优录取是个例还是普遍存在?如果是后者,是部分民校比较高调,更多的则是公开支持政策私下搞“密考”,只是保密工作做得好吗?还是说,这一切,基本就是课外培训机构为了赚钱忽悠家长的套路甚至骗局呢?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教育部门作为主管部门,对此都应该作深入调查,给一个明确的说法。

当然,调查事件、给出说法是短期内对监管职能的尽责,长远来看,必须直面和正视小升初“密考”屡禁不止的问题,并找出根本的原因,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目前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校方、家长和机构各有不同的算盘,其中也有交织或矛盾之处。民办学校和公立学校虽然都是教育机构,发展逻辑是不一样的,公立学校更多是公益性质的,民办学校却有着营利本能。被质疑存在“密考”的民校,基本都是挂着名校招牌的民校,一直以来依靠的就是培养高分的学生再以此来吸引优秀生源,但在全面摇号的政策之下,民校不得不转变做法但无法扭转经营逻辑,也依然希望保持优质的“输出”来维持竞争力,毕竟,就算都是摇号,民校比公立学校贵一大截,如果没有特殊之处,恐怕难以生存,于是,民校有着“掐尖”的动力,而又不能明目张胆违规,和机构合作的可能性也就由此产生。

而对于家长而言,虽说小升初是义务教育阶段,但现在“赢在起跑线”从早教就开始了,拼尽全力为孩子找个好学校,是大多数家长的期望。在这种愿望驱使下,即便知道培训机构的“密考”可能是假的,依然有大量家长抱着一丝希望积极砸钱。而培训机构的心态就很好理解了,要么架起学校和家长、学生之间的桥梁承担中介角色,要么利用信息不对称忽悠,二者都不耽误赚钱。

小升初全面摇号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教育公平,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民校择优招生不能一禁了之,对于屡禁不止之后普遍呈现的新问题,必须正视,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