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倡导理性消费,平台应当担起责任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2月25日        版次:GA02    作者:蒋光祥

  街谈

敢于花钱、敢于超前消费的年轻人,最近他们的“粮仓”遇到了点麻烦。相当一部分年轻客户发现其花呗额度被调低,从过往的一两万块,降到了两三千元,蚂蚁集团随后确认花呗近期正在调整部分年轻用户的额度,“倡导更理性的消费习惯”。无独有偶,微信旗下的小贷产品——微众银行的“微粒贷”也出现了额度下调,最高额度从30万降至20万元。

年轻人想浪又没钱,到哪里借是一个现实问题,过往可能只能厚着脸皮找亲朋好友开口,银行即便肯借这种相对小额资金,两者之间也缺乏现实渠道。对于信用卡尚未覆盖到的人群来说,移动互联技术在消费环节嵌入金融功能,形成了如今这种方便、快捷、需求解决型的用户体验。作为支付宝费尽心思精心培育多年的用户支付习惯之一,花呗的授信额度并不算大,通常只在500到五万元不等。用户消费时可以预支这一额度,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根据支付宝今年发布的《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数据,中国近1.7亿90后中,有6500万开通了花呗,也就是说每10个90后就有近4个在用花呗消费,可见占比之高。

花呗、微粒贷之外,借呗、白条等消费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背后均是各大电商、生活或者支付平台在潜心经营,已成兵家必争之地。巨大的市场面前,越来越多的机构期望进入消费金融领域,即便暂时不能进入,往往尝试使用自己所具备的某项金融功能,结合某一项场景的特征,意图形成一个具有金融功能的场景。

申请门槛低、借款还款只凭一部手机,异常方便,使得花呗等消费信贷产品成为了当下许多年轻人消费时的首选。加上很多平台与商家还会通过免息分期等手段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入伙,花呗、白条等手段已经是年轻人参与双11、双12这种消费盛宴的标准姿势。但这种便利亦是一把双刃剑,用户是尚未走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对于实际利率并无多少深刻感知,各种场景诱导下,因为一些不必要的消费而深陷债务陷阱,可能会给自己的人生和家庭生活平添波折。而个人融资端的方案设计,显然无法利用企业传统的现金流估值模型,对放款平台来说也并非全无风险,最后的金主还是银行。同时,在相关法律法规陆续完善之前,过度的金融科技应用,也会为用户信息安全以及用户权益保护带来困难,之前爬虫类数据攫取行为的法律风险已经暴露。此外,之前花呗类产品并没有纳入到央行征信体系内,不乏有因知晓此类产品不上征信而动了歪心思想赖账的“聪明”人,实质上对于个人信用习惯不是好事,容易游走在违法边缘,所谓“功名多向穷中立,祸患常从巧处生”。

消费信贷越来越普遍,客观上影响了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倡导理性消费,消费者需要有足够的自律,而对于平台来说,也应该担起责任。怎样的消费信贷才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符合理性消费理念,需要平台花一些心思,降额可能只是一种策略,今后还有很多的政策细节需要去完善。

□蒋光祥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