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在日本淘书的故事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7月05日        版次:GA14    作者:姚一鸣

《东京蠹余录》,尹敏志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版,49.00元。

  □ 姚一鸣

近日读了几本有关日本访书之书,深有感触。

尹敏志著《东京蠹余录》是本新书,作者通过描述日本淘古书的经历,从个人的角度去审视东京旧书业的过去和现在,从而揭示出从江户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中日文化的交流历史。作为一个年轻的学子,作者曾于2016年、2017年两度负笈东瀛,遍访东京神保町、早稻田两大古书街,通过访书积累了对日本古书业的认识。

作者尹敏志是个有心人,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言:“……后来的五个月,我每周至少去东京一次,神保町、早稻田两大古书街的书店基本全部逛过,后来着重拜访几家与日本汉学研究有关的古书店,搜集相关资料。不常出东京都市圈的我,将书中提到的地点多数考察过一遍,包括仙台的鲁迅故居、日光山华严瀑布、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热海的岩波雄惜栎庄,等等……”书中的十四篇文章,多是以书店的历史史料描述为主线,辅以个人访书的经历,虽写得很用心,但似缺少一种历史的沉淀感。对于日本古书街历史的介绍只是点到为止的概述,或是对过往历史材料的堆积,缺少对古书本身的认知,读后感觉有些浅显,不够厚重,有一种不满足感。

由《东京蠹余录》使人想到了另一本有关日本访书的书,那就是李小龙著的《书舶录:日本访书诗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7月版),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古典文献学的研究,作者以书店访书为纲,古籍历史介绍为辅,每文都以书店加古籍的形式,文前还附有仿叶昌炽诗一首,以纪其事,别具特色。关于李小龙在日本的访书经历和成果,在其老师郭英德撰写的序言中写道:“2012年仲春,小龙博士受教育部委派,到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任教。……小龙博士天生是一位‘书痴’,不仅‘嗜书如命’,博览全籍,而且多年来养成‘淘书’‘藏书’的积习,家中弆藏颇丰,堪称‘坐拥书城’……小龙博士在多年的访书、购书中颇有心得,学识更为精深,眼界也更加开阔。所以回国后,他模仿杨守敬《日本访书志》和叶昌炽《藏书纪事诗》的体裁,先后撰写《书舶录:日本访书诗纪》五十五则,记录东瀛访书、购书的艰辛、失望与喜悦……小龙博士是考订家、校雠家,他‘沉醉’于藏书,既非满足于广搜异本,追溯源流,考究版本,校勘异同,厘定篇章,考订字句,判断良莠,先后撰写了数十万字的学术文章。……”

作者李小龙访书时,杨守敬《日本访书志》所竭力搜求的唐本,早已成了稀罕之物,即使偶有也是价高惊人,标价昂贵,有所愿而不能及。他便调整方向,以搜集和刻的汉籍为主要目标,“遍访京都近百家古书店,还旁及大阪、神户等地,后来更利用网上旧书店联盟‘日本古本屋’,留心搜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几年的时间里,他居然购求约五百余种,二千余册和刻汉籍,其中不乏珍秘之本”(郭英德语)。

显然作者李小龙的访书是有目的的,将购藏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和刻本为主要搜集目标,加以仔细认真的甄别研究,写出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如在《谷书店(二):〈菜根谭〉的真伪》一文中,作者从日本下鸭夏季纳凉书市中,淘到日文政八年淋瑜校本《菜根谭》(后又在新村堂古书店得另一种文政八年本),进而研究出《菜根谭》的明本系列和清本系列的区别及之后的演变、现代注释本的缺陷。《菜根谭》的主要内容原是佛家修行、民间劝善之书,亦是一本励志的格言集,它初刻于中国,后流行于日本,前些年又在中国成了畅销书,而其中有诸多的版本知识,我是读了此书才知晓的。

作者有着丰富文献版本学知识,每得一书必详尽研究,自然是知识点颇多,使访书的目的性大大的加强。如果说《书舶录:日本访书诗纪》一书有什么缺憾的话,是书的内容偏学术性,比较专业,可能一般的读者不一定感兴趣。另书中有些引文未标明出处。从其师郭英德撰写的序言中得知,李小龙所著《和刻汉籍珍本考录》即将出版,将丰富中国和刻汉籍的研究。

自古以来,至日本访书是有传统的,晚清以降,杨守敬、董康、罗振玉、傅增湘等,均有赴日访书的记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特别是近年以来,日本访书似又成为一种“时尚”,当然和前人相比,现代的访书不再局限于古籍善本,内容似更广泛,兼于中日在藏书文化上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访书无意间也加强了中日文化上的交流。另据相关资料,日本全国大约有一万余家旧书店,遍及东京、京都、大阪、奈良等地,还有定期举办的古书展等,使不少赴东瀛淘书者常常满载而归,同时也感叹日本藏书文化的丰富性,但真正能成文出书,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不多,似还不能与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董康《书舶庸谭》相比。

在描述日本访书的书中,苏枕书的《京都古书店风景》(中华书局2015年8月版)、《京华一枝:京都读书散记》(中华书局2019年8月版)颇值得一提,相比《东京蠹余录》和《书舶录:日本访书诗纪》,苏枕书的书文学性更强,描述也更为细腻,充满着人文关怀的情愫,作者在书中细诉了京都书肆的绵延不绝、滋润学林,有着读书人特有的感怀。如苏枕书在《京都古书店风景》一书后记中写道:“这几年来,和京都不少旧书店主人结下友谊。他们与我谈旧事与八卦,为何选择旧书店为业,如何布置店铺,如何与客人以心传心,如何度过困境,有过怎样的悲喜、怎样的希望。我也得以闻之京都旧书业的人世浮沉,几代兴衰……我想分享的,不单是在某家书店买到某本得意的好书,还有日本人常爱挂在嘴边的心意。他们也会寂寞和悲哀,但总能话锋一转,笑云:‘自己的心意,只要能传达出去,哪怕仅有一个人领会,就觉满足。’”  

读了苏枕书的《京都古书店风景》,使人有种也想去京都逛逛旧书店的冲动。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