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纳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社区要做好示范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4月22日        版次:GA02    作者:综合

  短评

康复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居家隔离时有哪些要求?共同居住的家属应该如何做好防护?公众应如何对待患传染病的康复患者,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在4月21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南都记者就此提问。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回应称,出院患者体内已经有特异性抗体,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不会造成续发感染他人的现象,并表示希望社区给予心理关爱。

很多新冠肺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已经遭受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康复后心理状况无疑会有所改善,但后续来自社会的压力仍然不可小觑。就医期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治疗的不确定性,如果治疗及时得当,对于多数患者来说,康复基本是在预期之内。但康复后个体要重新开启生活,在疫情防控仍在继续、舆论对疫情充满警惕的情况下,社会心态难免出现走偏,不排除部分环节或者个人仍然视康复患者为疫情防控的不确定性因素,康复患者在与周围沟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友善的对待。

具体来说,患者康复后会经历一个心理重建的过程,他们需要重新适应社会生活,而外界则需要放松心态理性看待康复患者回归社会。这主要包括两个环节,首先是康复患者在隔离观察期间应该得到妥善的照料,按照流程规定,患者治愈出院后还必须隔离14天,在目前各防控链条基本完善的情况下,硬件保障可能基本没有问题,工作人员应该也接受了专业训练,在这段时间接触到的人比较有限,遭遇的不适也会较少。

更重要的是患者康复并解除隔离后,要排除他们融入日常生活可能遇到的障碍。目前的各种社区防控环节,应该对此有相应的理性认知,在防控策略上要统一,要有一套严格的规范。如果出现超越专业意见和规范的特殊对待或者过激防控,很容易让康复患者产生受歧视的观感,客观上也会引发新的社会歧视行为,毕竟社区防控对待这个群体的态度会影响大众认知,哪怕对疫情秉持理性态度的人们,也会认为社区防控策略代表了官方态度或者专业意见,并可能据此产生新的想象。

出院患者体内已经有特异性抗体,如今借助康复人员血浆治疗新冠肺炎患者也成为固定治疗方案,权威部门也认定康复患者不会造成续发感染他人的现象。基层防控部门应该有这样的认知,针对康复患者,此次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表示“希望社区的同仁能接纳他们的回归”,这也在提醒,在如何对待康复患者这个问题上,社区各防控环节要做好示范。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最高法发布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用人单位仅以劳动者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无症状感染者、被依法隔离人员或者劳动者来自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为由主张解除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及时表明这样的司法态度很有必要,势必会为康复患者回归社会生活创造条件。从经历感染到回归正常生活,康复患者会经历一个过渡期,外界能做的是为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提供帮助,而不是帮倒忙,令其受到二次伤害。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