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疫后物流业5大猜想:

万物皆可入“柜”跑腿服务成刚需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4月02日        版次:GA15    作者:傅晓羚

当驶入发展快车道的中国物流,在2020年开年与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遇,大到全球化的物资供应,小到社区邻里的包裹投递……一系列新的挑战与机遇,让行业的前景再度充满变数。据《2019年中国快递指数发展报告》,2019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635.2亿件,增量规模连续两年破100亿件,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19年快递业支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超过8.5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首次突破1/5,成为支撑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生鲜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壮大的重要力量。疫情考验着物流行业的承压能力。当一条条抗疫绿色通道以湖北为中心辐射向四面八方,来自中国的驰援物资降落在世界各地枢纽机场,数万名快递跑腿小哥“逆行”穿梭在各城市的大街小巷,无人机、无人车载着防护品送到医院病区、酒店隔离房……人类对于物流的期待与依赖仿佛一下子被前所未有地放大,毕竟此时的每分每秒背后,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在这场物流的“大考”中,拥有打通上下游的数字化供应链基础设施,以及遍布全球的物流仓配网络等资源的企业,优势得以进一步彰显。而“无接触配送”“新基建”“即时物流”“航空货运”等热词被高频提及,昭示着行业前行的方向。正如国家邮政局日前发布的《邮政强国建设行动纲要》所明确的,要拓宽“寄递+”领域,提升服务农村电商、跨境电商、智能制造、零售新业态等的质量和水平,支持即时递送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拓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重点技术应用范围;建立通达全球的寄递服务体系。

  猜想1

  万物皆可入“柜”

作为疫情防控期间快递末端收发的首选,快递柜在今年年初再度迎来“高光时刻”。作为一种有相对固定地点的灵活交付方式,柜体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的置物中介,提升了社区、写字楼等场景的收派效率。近两年,京东、菜鸟等物流平台演化到基于不同范围的多种末端分布式配送场景,灵活组合快递柜、便民点、驿站/配送站和前置仓等模式,满足消费者在疫情防控期间快递、外卖等各种寄递需求。

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主要城市已布设智能快件箱40.6万组,箱递率达到10%。国家邮政局在《2月快递发展指数报告》中提到,业内综合运用定点投递、预约投送、代收驿站、智能快件箱、社区配送Mini站等新型投收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接触,提升末端配送效率。

末端各类无接触服务将成为物流配送行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国家邮政局副局长刘君近期表态称:“将积极推动将邮件快件智能末端设施、末端公共服务站纳入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鼓励支持各方面力量加大智能末端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作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举措之一,3月初北京市商务局率先发布通知,对每组智能快件箱补助金额不超过1万元。

“无接触配送理念的提出,会对村镇市场渗透起到巨大促动作用。”递易创始人兼CEO邹建华告诉南都记者,疫情之下网购订单量增长、配送人力紧缺,有望令末端快递柜领域迎来转折点和爆发点,来自用户、政府监管机构、上游快递企业、快递柜运营方的重视度会大大提升,迎接新入局者的同时,行业门槛也会提高。在他看来,未来快递柜的发展趋势有三方面:“一是从一线城市向四五线及以下城市扩展;二是城市场景的铺设密度逐步加大,三是除了快件外,其他生活物品也会通过智能快件箱交付。”

  猜想2

  即时物流精细化升级战

这段时间,快递配送员成为了社区居民们最常见的人,即时跑腿服务成为刚需的同时,这种灵活的就业方式也受到关注。美团统计称,自1月20日-2月23日,美团外卖配送平台新增7.5万名劳动力成为外卖骑手,来源于餐饮等生活服务业从业者占比37.6%;新增骑手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其中“90后”骑手占近半壁江山,“80后”占近40%。

取货地越来越近、取货方式更多元,这背后也是美团、饿了么蜂鸟、达达京东到家、每日优鲜等各类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带动实体商家转型、朝线上化迈出的一大步。与此同时,即取即送领域也吸引了一些并不陌生的新入局者。前不久,滴滴出行在全国21城上线了“帮我买”跑腿业务,让代驾司机为消费者专送奶茶、生鲜、药品,代取快递、送鲜花。为了扶持受疫情影响的线下门店,据报道,抖音也推出针对企业号商户的团购功能,支持用户边看边买,由第三方跑腿或商家自配送完成配送。

面对再次热闹起来的即时物流行业,并非所有人都看好,能否匹配好商流和客流成了关键。本地配送平台一位从业者告诉南都记者,“跑腿是即时物流里最不稳定的一类,仅依靠C端需求,频次低,发单时间、地址都不稳定,如果没有稳定的商流就没有规模化效应,难以优化成本、提升效率,更像是疫情防控期的短期‘自救’”;“相比而言,即时配送和落地配更为稳定,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做订单合并、路径优化等,量上去了,成本就能降低。”

在达达集团联合创始人兼CTO杨骏看来,疫情对同城即时物流行业的影响是双向的。他向南都记者表示,一方面疫情封锁了大量原本在线下的消费需求,带动线上即时消费需求增长,而同城即时物流成为保障用户民生的“新刚需”;在这段时间内,许多新用户已完成短期高频的习惯培养,客观上助推行业发展。另一方面,疫情令订单大量激增,加上各地管制措施,也对运力供给和配送效率带来了新的考验。

网购市场持续扩张让快递末端的压力与日俱增,部分快递企业也开始寻求即时物流的弹性运力网络作为补充。据艾瑞咨询报告,2019年即时物流订单规模突破1312亿元,2020年增速仍将保持在30%左右,作为新零售基础设施,即时物流端产生的大数据和信息,也逆向推动生产、消费方式变革。“长远来看,同城即时物流将会进入精细化运营的阶段。”杨骏称,不断进化的商流将会催生出更多元化、个性化的配送需求,作为“新基建”的重要设施,未来,本地即时配送平台也需要具备全渠道、多场景的开放服务能力。

  猜想3

  电商快递围攻下沉市场

对于这两年竞相在下沉市场中寻求增量的电商巨头、快递企业而言,疫情意外成为了最好的“加速器”。移动互联网数据研究机构QuestMobile的统计显示,春节后两周,综合电商行业新增用户中,三线及以下市场比扩大至70%。

伴随电商不断加速渗透,网购快递用户蓬勃壮大,市场集中度趋高的快递行业在“洗牌”期,依然“逆市”迎来了许多新玩家。面对“四通一达”占据份额已超7成的经济件市场,电商和物流巨头跃跃欲试——2019年下半年,向来对进入电商件市场格外谨慎的顺丰调整策略,发力电商特惠专配产品,拉动经济板块业务成为全年营收增长的重要拐点。加上顺丰于2019年底接盘了唯品会的品骏快递,到如今,其快递业务量增速已连续5个月领跑申通、圆通、韵达等快递企业。

同属直营物流体系的京东物流也没有闲着。疫情期间,京东旗下加盟制众邮快递默默浮出水面,率先在广东开启招商。按照介绍,这家专注于下沉市场和经济型商业发展的快递公司,主要聚焦来自电商平台、微商微店等渠道的3公斤小件、电商包裹和增值业务,或将助力京东旗下拼购平台京喜发力低线市场。依据官方披露的数据,得益于京喜平台助力,京东超7成的新用户来自三至六线城市。

此外,印尼物流巨头J&T Express集团也将目光落在了中国,旗下极兔速递定位为科技创新型互联网快递企业,近期开始分批在部分省市起网运营。有消息称,极兔速递已经与拼多多、苏宁易购、京东完成系统对接,与蘑菇街等社交电商也在洽谈合作中。

2019年中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已达96.6%,新“入局者”从“四通一达”手里抢“蛋糕”并非易事,网络覆盖面、市占率和服务品质是快递品牌价值所在。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对南都记者指出,众邮快递是京东物流引入加盟模式向生态化平台发展的“一步棋”,能与京喜以及京东商城第三方卖家匹配差异化快递服务的选择,有业务导流优势;而极兔速递或难从阿里、京东获得更多业务流,欲寻求突围或需要从拼多多等新社交电商及农村电商切入,但面临中国快递消费升级下越来越多的品质挑剔,以及日益增加的竞争成本压力,极兔速递需要更快地赢得规模,反之很难站稳脚跟。

“快递市场竞争已日趋白热化,谁掌握订单谁就更能掌握电商快递的命脉。”杨达卿认为,中国快递市场虽然仍打价格战,但已边“打”边向品质化“换道”,因此,对于缺乏生态协同的新入局者,短期内会比较被动,能选择的突破口也不多。

  猜想4

  航空货运“东风”再起

在今年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执行民航局重大航空运输任务的除了各大国有、民营民航企业,邮政快递领域的货航企业,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国内快递企业中,仅顺丰、中国邮政EMS和圆通三家公司成立了物流航空公司,拥有独立航空运输能力,成为支援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

据官方披露的数据,1月24日-3月18日期间,顺丰航空执行驰援航班218架次,抵达武汉天河机场航班总架次全国第一。到3月21日,中国邮政空中绿色通道累计执行飞往湖北地区航班总量达100架次,执行运输医疗物资专项包机重大任务24架次。圆通航空执行防疫物资包机84班次,承运物资超过了422吨。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分析,2019年我国出口的邮件快件量超过了21亿件,基本上都通过航空方式来运输;其中,邮政快递企业自有航空的承运量占了20%,其余的80%主要是通过客机的腹舱和其他航空公司的货机来运输。目前邮政航空、顺丰航空、圆通航空自有的全货机总数已经突破了100架,国际航线30余条;但相对于国际先进快递企业而言,我国的航空货运缺乏专用机场、全货机占比低、载货量少、通达范围很有限,邮政快递企业在国际航空网络布局和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依然差距明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当前受疫情冲击国际航空客运萎缩,导致客机腹舱货运大幅下降,对我国产业的国际供应链带来较大影响。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包括畅通国际快件等航空货运;支持货运航空公司壮大机队规模,发展全货机运输;鼓励航空货运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合重组,支持快递企业发展空中、海外网络;完善航空货运枢纽网络。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及中国区副总裁于占福认为,该政策起到非常好的顶层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于重点货运枢纽机场的24小时通关以及货运生态体系内的信息化打通,这是在疫情发生前就被业界期待已久的改革方向,但一直推进缓慢。对于自身在上游货源组织上有充分保障的企业(如隶属于大型快递/电商平台的货运机队),可以加速拓展;而单纯提供运力执行货物运输的企业,更适合采取客改货等柔性方式,从存量市场中以租赁方式灵活获得运力。兴业证券研报预计,后面将有更多客机转为国际货运,国际货运航线大幅增加,也将推动制造业和流通业复产。

  猜想5

  “新基建”加快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新基建”一词站上风口。连日来,物流企业抗疫情、保民生、助复产,背后离不开的是遍及全球的智慧物流供应链和一系列数字化基础设施。

依托搭建多年的智能物流骨干网,在武汉“封城”后的两个月间,阿里菜鸟联合多家国内外物流企业先后搭建起捐赠物资免费运输绿色通道、农产品绿色通道、促经济绿色通道,保障抗疫、农业生产、生活物资运输。近期疫情导致全球大量客运航班取消,作为全球少数还在正常运行的物流救援网络,菜鸟使用货运包机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运输救援和助力跨境贸易复苏。据统计,过去几周,菜鸟通过列日eWTP枢纽将上百吨欧洲优质商品运到中国,总体物流成本降低20%。

同样得益于在供应链基础设施、技术和品质服务方面的不断投入,京东物流自1月21日起即为湖北当地药企提供紧急药品运输。此后,京东物流快运业务基于十余万条运输干支线路,在全国超150城开展揽收服务;京东快递通过自提柜、便民服务点、社区配送Mini站等十余种方式开展“无接触快递服务”;依托供应链技术平台,完成在武汉的配送地图采集和机器人测试工作;配送机器人也“走上”武汉街头投入防疫一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国家发改委3月17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时表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更加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有媒体统计发现,发改委在3月17-23日的7天时间内,4次对外提及“新基建”。有分析称,物流行业应对疫情的情况表明,多层级服务建立的多元化体系更具有抗风险能力,物流企业也将力求摆脱单一产品的同质化竞争,迈向综合物流服务商。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供应链水平成为影响各国产业和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紧密协作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全球都在加速供应链基础设施的整合,并已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智能供应链新阶段。”京东智能供应链首席科学家申作军表示,新基建将推动我国在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领域的建设步伐,推动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业态增长,且加速释放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发展潜力。

杨达卿告诉南都记者:“疫情加速快递业务流全面转向在线化,数字物流与供应链是新一轮物流竞争的高地,更追求全链贯通、全局优化、生态协同。率先布局同时有稳定现金流的企业则容易率先突围。”

出品:南都商业数据部物流指数课题组

采写:南都记者 傅晓羚 统筹:甄芹 田爱丽 制图:李蓓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