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持续聚力教育帮扶。
“不论是蒲公英、柳絮还是木棉花,一粒种子在石缝或峭壁中也能克服困难、茁壮成长,希望将来每位同学可以用一生去体验种子的力量。”近日,在“与希望同行——平安支教公益活动”上,平安集团副总经理蔡方方化身为一名生物科普课的主讲老师,为湖南大山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以“种子的力量”为主题的趣味科普课。走进大山里为孩子们上课,也是多年以来平安高管们的“必修课”。
演绎“种子精神”的背后,正是中国平安用脚步丈量大山深处、用爱心润泽广袤乡村、用情怀点亮乡村振兴之路的一个微缩影。
75年以来,新中国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生活显著改善,“三农”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综合金融龙头企业,中国平安坚守“金融为民”的立业初心,将企业行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激活乡村产业的“新引擎”,绘好教育帮扶的“同心圆”,奏响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的“奋进曲”,打造了从金融扶贫到乡村振兴的诸多样本。
当前,党的二十大精神已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擘画了宏伟蓝图。以金融为笔触,助力把乡村振兴的蓝图变为现实,36岁的中国平安一直在路上。
托举大山孩子的梦想,脚步丈量希望田野
2024年是希望工程实施35周年,也是中国平安践行教育公益30周年。回溯30年前的教育公益情怀,中国平安深知,只有持续聚力教育帮扶,方能更好点亮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时空轮转,本源初心不变,一直延绵。2024年10月18日,在湖南桂东县寨前镇的平安希望小学,明亮的教室里回荡着充满朝气的朗朗读书声。在这里就读的学生中,有接近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大多数家长远赴广东务工,与孩子们聚少离多。这一天,蔡方方以及平安公益志愿者代表和来自湖南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的专家,共同组成了一支特别的支教志愿队伍,为孩子们带来了“种子的力量”的趣味生物科普课。课程中,蔡方方寓教于乐,系统化地介绍了不同种子的传播方式,并引导孩子们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种子,以此勉励孩子们做一粒不畏困境、持续向上的种子,希望孩子们孕育“梦想之花”。
“农村的孩子本身就有很强生命力,他们就是一颗颗种子。”作为支教老师,蔡方方在课后感慨表示:“平安的教育公益也是一颗种子。在孩子们的童年种下爱的的种子,未来生根发芽,把大爱传递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也走进大山里。当天,平安志愿者协会“橙心守护”公益社团的讲师为桂东寨前平安希望小学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堂心肺复苏急救课程,通过现场讲解及实操演练,讲授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帮助学生们增强安全意识,提升应对突发风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按照部署,未来三年中国平安将通过“与希望同行1+1行动”一对一深度资助、帮扶全国3000名平安希望小学的学生;通过“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在广东、安徽、广西、云南等地发放100万元升学奖学金,帮助200名平安希望小学的准大学生圆梦大学。
平安的教育公益一直在持续进化。1994年中国平安成立了“希望工程”救助小组,在安徽落地了第一个“中国平安希望小学”。三十年来,从最初的校舍援建,到鼓励学习的“教书”,再到培养素质、塑造人格的“育人”。2023年,中国平安宣布将打造平安教育公益五大工程,深入推进一系列感恩回馈社会的重要公益行动。围绕科技素养、文学素养、体育素养、心理健康素养提升等方面,公司将实施硬件维护、课程支教、远程培训、夏令营、奖学奖教金等多项举措,逐步实现教育公益行动的迭代升级。
截至2023年底,中国平安已经援建平安希望小学119座,招募支教志愿者11721名,支教服务时长总计43.8万小时;此外,中国平安还在1039所智慧学校落地实施“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培训乡村教师超2万名,计划惠及31万余名乡村学生,以实际行动为乡村孩子托起希望。
探索产业振兴新路,让金融活水流入“田间地头”
桃花流水,生鱼正美。中山三角镇素有“中国生鱼之乡”的美誉,是全国的重要供应基地。位于中山三角镇的生鱼产业园是广东省第一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也是中国平安服务“百千万工程”支持当地渔业养殖的一个代表性项目。
该基地的养殖户梁富华,从父辈开始从事生鱼养殖,如今经营着800亩的养殖基地。“生鱼养殖周期长,回款时间较慢,饲料又是投入的大头。每年我们都要过年关。”他说。每到年底,他常常因为资金周转问题一筹莫展。最近,他通过平安银行“一链一策一批”的创新模式,获得了资金支持。
据悉,为助力“百千万工程”全面落地,通过“一链一策一批”的实践,平安银行成批为当地渔业养殖产业链上的供应商、经销商、养殖户提供金融支持,针对各类养殖户推出定制化融资项目,解决了众多养殖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让梁富华这样的一批养殖户获得了金融资金帮扶的“及时雨”。
产业是乡村经济的“发动机”,是村民增收的“摇钱树”,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据观察,近年来中国平安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用足用好金融力量,打造“平安产业帮扶模式”。2018年启动的“三村工程”致力于帮扶村业、村医、村教,到目前累计提供产业振兴帮扶资金超过千亿元。平安银行涉农贷款余额、乡村振兴支持资金(含贷债)也突破双千亿。在“三村工程”项目的基础上,近年来中国平安以党建共建点为引领,发挥“综合金融+医疗养老”优势,以“保险下乡、金融下乡、医疗健康下乡”为抓手,聚焦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建设和谐美丽乡村两条主线,用足用好金融力量,创新探索“乡村振兴”的金融样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国平安的产业帮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贵州深山里的菌菇产业基地、被誉为“全国第一渔村”的福建祥渔村、陕西佛坪蜂蜜和食用菌产业基地,到广东新会陈皮产业项目、甘肃临洮县的甜百合和金丝皇菊产业帮扶项目……躬身入局,来自平安的金融活水流入田间地头,润泽广袤乡村大地。
科技挂帅增产减损,激发“三农”经济新活力
“稻花香里说丰年”,科技或成为最重要的“催化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进程中,各类风险保障需求应运而生,农业保险则是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
2023年,在恩平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下,平安产险江门中心支公司为恩平打造的AI农业产业大数据平台,包括6座智能监测站、1套大数据平台、恩小氧AI助手和AI洞察,可谓全身“硬核武装”,为恩平水稻产业示范基地的水稻种植农户保驾护航。
在该平台推出前,面对极端天气造成的经济损失,当地稻农只能自负盈亏,甚至需要举债来渡过难关。接入大数据平台后,一旦农场遭遇天灾,只要拍一张照片上传平台,就能快速申请理赔,并获取一系列包括虫害模型分析、绿色防控技术、农情勘察、技术培训的信息与建议。现在,通过数据驱动决策、管理风险等多方面的功能,恩平AI农业产业大数据平台已有效为病虫害防治提供大数据支持,当地农户可以提升水稻亩产约200斤。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金融科技还在持续赋能智慧农业。平安产险以“科技+服务+保险”模式为抓手,打造了业内首个面向农户的“爱农宝”APP,作为业内首个面向农户的APP客户端,“爱农宝”实现了农户线上自助投保、智能验标、线上报案和智能闪赔,为农户带来快捷的气象、病虫害预警、农资价格行情服务,并通过APP将地方政府惠农政策精准推送至农户,打通惠农政策“最后一公里”,满足农户农业保险、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一站式需求,让农户未雨绸缪“知天而作”。截至2024年5月,“爱农宝”服务线上农户超50万,自助缴费功能上线3个月缴费总金额突破1亿元,推送16.2万次有效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远程免费问诊近5000人次。
实际上,这些探索只是金融科技、保险创新的“冰山一角”。近年来,中国平安不断创新“保险+科技+服务”产业帮扶模式,跑通种养两类“智慧生产管理”服务模式,赋能地方特色产业全流程升级,全链路助推乡村产业现代化、集约化与农业产业现代化、规模化,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平安产险已在全国开展516个产业帮扶项目,带动125万农户增收130亿元;并为广东省内21个地市的16.12万户农户及农企提供高达109.14亿元的风险保障。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擦亮“金融为民”底色
三十六年砥砺,回首初心如磐,1988年平安这个“蛇口诞生的孩子”,何以“不忘初心再出发”?
乡村全面振兴,“金融为民”是底色,也是答案。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作为“赶考者”的中国平安将继续坚守“金融为民”初心使命,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目标,继续发挥“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优势,深化实施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大力推进在全国各地的乡村教育定点帮扶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助农服务体系,更好地投身实体经济、服务民生福祉、维护金融安全,以实际行动有力有效推进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贡献更多力量,持续奏响“金融为民”的时代“奋进曲”。
文:卢亮 李梓怡
制版:易福红 邓诗君 黄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