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盯重点、深化改革 汕尾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见成效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10月31日        版次:TK05    作者:伊晓霞

  走好“海洋强市”,打造“蓝色粮仓”,这是超大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中广核“伏羲一号”。 陈保良 摄

  汕尾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丝苗米产业发展。 中共海丰县委宣传部供图

  就在近日出炉的广东首批10个《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中,汕尾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四大模式”赋能美丽经济榜上有名。红海湾开发区推进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而这也只是汕尾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成果之一。

  2024年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10月24日,汕尾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召开第九次会议,提出全市上下要锚定“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全新发展定位,聚焦打造“全域镇村典型示范”,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进一步锁定目标、紧盯重点、深化改革,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

  以“新”谋变,为“百千万工程”蓄势赋能  

  去年初,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汕尾也成为了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阵地。

  如今,在汕尾高新区,一个“超级工厂”——省产业有序转移高标准厂房汕湾一号已初具雏形。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3.8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27.9万平方米。汕湾一号于2023年11月开工建设,目前,9栋厂房、1栋服务中心和1栋配套宿舍的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正在进行外立面和内部装修工作,总工程进度完成70%左右,预计今年底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据介绍,汕湾一号主要招引电子产品、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和生物工程等产业,打造汕尾高新技术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同时依托汕尾高新区已经进驻的比亚迪、信利等龙头企业,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来汕尾高新区投资兴业。目前已经吸引了几家意向企业,有望在年底建成投产的同时实现建成即入驻企业,为汕尾高新区“百千万工程”蓄势赋能,对汕尾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大项目带动,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5月,广东德康威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德康威尔”)年产模组10万件及电机20万件改扩建项目发布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前公示。公示信息显示,该项目拟选址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城东镇生态科技城内,总投资高达35000万元。

  2016年,德康威尔与海丰正式签订投资协议,落地直线电机生产基地。直线电机在半导体、锂电池、显示屏面板等高精密制造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让机床上各道工序“跑”起来。而德康威尔正是在国内直线电机市场占有率排前列的企业。 

  德康威尔在汕尾的增资扩产,正是该市坚持制造业当家、激活智造“引擎”的成效之一。据悉,扩建项目总建筑面积38411.41平方米,主要从事模组、电机的生产,年产模组达10万件。

  从引进龙头企业,到发展产业集群,再到形成产业集聚区,海丰在制造业当家道路上摸索前行。据悉,该县正在积极打造“3+3+N”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金银首饰、珠宝、纺织服装等3个百亿级传统产业集群和总部经济、大美丽、电子信息制造3个五百亿级重点产业集群,积极培育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挥多重优势发展老区制造业。  

  走好“海洋强市”,打造“蓝色粮仓”  

  9月4日,超大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中广核“伏羲一号”正式在汕尾建成投运,可正面抗击17级超强台风。作为拥有海洋面积居全省第一的滨海城市,汕尾发展海洋渔业本身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伏羲一号”的投运,更为汕尾海洋牧场这一新型渔业模式的打造注入了强大动力。

  “伏羲一号”由网箱主体结构和上建平台两部分组成。其中,网箱主体结构长70米,宽35米,水深约25.7米,养殖水体达到6.3万立方米,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风渔融合网箱平台。多项先进科技的应用使得“伏羲一号”创下了“三个一”:全球最大风渔融合网箱平台、全球抗台风能力最强网箱平台、全球首例风渔融合型深水网箱养殖与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项目。

  据测算,该网箱平台投运后预计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年产值达到5400万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约200个。投产3年后,随着汕尾后湖风渔融合海洋牧场项目全面建成,将形成“海上风电+深海养殖+生态增益+休闲旅游”的风渔融合示范集群,陆上养殖基地和旅游设施也将同步配套完善,届时总养殖水体预计达到30万立方米,年产量跃升至4500吨,年接待游客量预计突破18万人次,综合年产值约4.5亿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约800个。投产5年后,汕尾风渔融合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园区将形成完整的海洋经济产业链,有力推动周边相关配套产业发展,预计综合年产值达到百亿级,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超万个,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截至今年7月的数据显示,汕尾已建成省级水产健康和生态养殖示范场7家,各类水产养殖生产主体3059家,年可培育海淡水鱼苗2.21亿尾,虾苗487亿尾、贝类苗种约1.75亿粒,形成了对虾、牡蛎、扇贝、海鲈鱼、罗非鱼、蟹类等养殖支柱产业。  

  抓好“米袋子”,推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  

  以特色促产业、以产业兴乡村。早在两年前,“陆丰市丝苗米”就入选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以优异的产品实力获得国家和行业的权威认证。

  据悉,近年来,汕尾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丝苗米产业发展,立足丝苗米产业“生产+加工+科技+流通+品牌”全产业链,聚焦丝苗米品种、品质、品牌等薄弱环节,推动丝苗米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同时,加快构建现代化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截至今年6月的数据显示,广东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汕尾市)新增3家规上企业,“广东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汕尾市)”已被收录为官方词条。

  “食为民天,农为正本。”不只丝苗米,汕尾市聚焦海洋渔业百亿级产业大平台,以甘薯、丝苗米、生猪、荔枝、茶叶、青梅等6个十亿级产业为主导,大力培育晨洲蚝、湖畔咖啡、陂洋菠萝、布金阳光葡萄、塔岭粉签、奎池油柑等N个特色产品,形成“1+6+N”的产业发展格局。据统计,上半年,汕尾农林牧渔总产值同比增长6.2%,居全省第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7%,居全省第一。

  下一步,该市将持续实施“百千万工程”,进一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奏响汕尾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的主旋律,不断夯实全市高质量发展“三农”工作基本盘。在全省“百千万工程”大赛场中,作出汕尾贡献、展现老区风采。

  文:伊晓霞

  制版:易福红 邓诗君 杨润贤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