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持焊枪26载 他练就听音辨电流绝技

从“山里娃”到“大国焊将”,朱化学先后参加40余座海洋石油平台、6个涉外项目建设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12月08日        版次:ZA06    作者:杨亮

  朱化学手拿焊枪、头戴护具,正专注地作业。这是他26年电焊工作的日常写照。

  苍茫大海上,飞舞的焊花点亮了深海夜空。朱化学手拿焊枪、头戴护具,正专注地在石油平台上作业。类似场景,是他26年电焊工作的日常写照。

  1997年,当朱化学怀揣改变命运的理想,第一次走出沂蒙大山,进入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行业,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从此将与焊接结缘,手里那把焊枪一拿就是26个春秋。

  26年磨一剑,不达目的不罢休,朱化学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并且练就了一手绝活——仅凭焊接的声音,就能判断出电流、电压、焊接参数等指标。他也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山里娃”成长为斩获多项荣誉的“大国焊将”,先后荣获“特级工匠”“国际焊工大赛金牌教练”“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工”“珠海好人”“广东好人”,用汗水与坚守践行能源报国的初心与使命。

  ● 走出大山

  顶着烈日作业 用“笨方法”提升自己

  现年45岁的朱化学就职于中海福陆重工有限公司,多年来他和同事们承担着一项重要工作:将海油导管架焊接固定在海底,再把采油平台焊接固定在导管架上。这项焊接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使海洋采油平台抵御台风的侵袭和海浪、洋流日复一日的冲击,确保其长久牢固地矗立海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因此对焊接质量的要求十分严苛。

  工作环境艰苦,为了避免焊接点因内部冷热不均而出现肉眼难以察觉的细小裂缝,每次焊接作业前,朱化学需要先使用加热器等特殊设备,对钢材进行预热,高温成了最大的考验。

  “有的钢材硬度高,比如‘海基二号’采用的高强度S420钢材,焊接前需要先预热到150℃,经常还要顶着烈日,在三十七八摄氏度的天气下作业,往往刚戴上焊帽,汗水就已经把眼睛糊死了,衣服也湿透了。”朱化学说。

  要成为一名好焊工,不仅仅需要技术,首先还得具备钢铁般的意志。每次作业前,他都会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2小时须完成多少根焊条的焊接、多重的焊台等,然后才能短暂休息补充体能,其间全凭一股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意志来支撑。

  这股坚定的意志,离不开生他养他的家乡以及从小吃苦的经历对他的磨练。

  朱化学老家在山东沂蒙山区,过去住的是破旧瓦房,一到冬天,寒风往骨头里钻。那股冷让他时至今日都记忆犹新,每年最期盼的就是春节能吃上一顿饺子。高中毕业,他便辍学在家帮父母种地。

  1997年,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为解决革命老区适龄青年就业,在当地招工。朱化学抓住机会,扛起了焊枪。“我和大多数农民工一样,低学历是我的短板,但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老黄牛’精神让我学会了在工作中用汗水、用‘笨方法’去成长和提升自己。”

  如今,朱化学在海洋石油装备焊接一线坚守了26年,用行动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先后参加40余座海洋石油平台、6个涉外项目建设。“我是山里娃,是焊接这份工作让我走出了大山,收获了现在的事业和幸福。”他如是说。

  ● 攻克难题

  革新焊接工艺 为项目节约成本280多万元

  在我国南海,距离海南岛150公里的东南陵水海域,一座黄色钢铁“巨无霸”巍峨矗立,在阳光照耀下宛如一座浮出水面的超级堡垒,充沛的天然气呼啸着从海底喷涌而出……这是2021年成功投产、我国自营勘探开发的首个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其中的“海基一号”作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超300米深水导管架,高302米,重3万多吨,所用钢材可以造一座中型航母。

  在“海基一号”建造过程中,朱化学主要负责导管接长与加强环的安装和焊接,焊接过程非常容易出现因焊接残余应力造成的裂纹问题。

  为了攻克这一世界级海洋工程焊接难题,朱化学和团队查阅大量资料,研究解决方案,经过多次试验、调整,最终成功革新焊接工艺,杜绝了裂纹问题,还将工作效率提高30%,最终历时390天完成了2300多个加强环安装和焊接,提前75天完成任务,为项目节约成本280多万元。

  凭借对技术的不懈钻研,朱化学从一名技术“小白”成长为如今的焊接专家,熟练掌握了深海工程手工电弧焊6GR、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6GR等先进焊接技术,不仅充分保障海洋工程钢结构焊接对技术和质量的严苛要求,还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管径焊接机械装置,也是朱化学根据20多年来积累的相关数据而设计的,使施工效率至少提高20%,节省人工35%。而像这样的革新设计,朱化学团队完成过很多,迄今为止,他带领团队取得专利8项、获得技改技革奖7次、发表论文3篇,不断革新焊接技术、改进工艺流程,通过发明创新推动海洋工程技术领域的持续发展。

  焊花闪烁,千锤百炼,朱化学也练就了只要听到焊接声就能判断出电流、电压、焊接参数等指标的绝技。

  面对接踵而至的成绩和荣誉,很多人称赞朱化学有天赋,可他却回答,自己靠的只有勤奋,只是愿意多思考以及日复一日地实践。

  “考中级工时考了三次,高级工时考了两次,考试的经历促使我时常琢磨工艺问题,并不断改进,最终考高级技师时,居然一次就通过了。”朱化学说,每次考试、工作,他都会研究最佳方案,不断去对比、调整,专心致志做焊接,把焊接做到极致。在他看来,这就是“工匠精神”。

  ● 工匠精神

  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 输送优秀技能人才

  在勤勤恳恳坚守焊接一线、持续钻研提升焊接技术、工艺的同时,朱化学还热心参与、组织了多次培训,传承电焊技术和工匠精神。

  “不仅要自己干得好,还要带动别人干得好。每次看到学员和徒弟取得了好成绩,我比他们还要高兴。”朱化学坦言,由于焊接工作艰苦,愿意选择这一行、扎根这一行的人本就不多,因此对于每一个有志从事海洋石油装备电焊的人,他都格外珍惜,都会尽其所能将自己掌握的经验、方法倾囊相授,在培训的过程中,他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他手把手的指导下,同事们先后获得广东省高级焊工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广东省技术能手、珠海市技术能手、香洲工匠等多项荣誉,其中10余人荣获省市级技术能手称号。

  他抓住每个机会,为工友们“传道、授业、解惑”,在ZIWATIKA导管架建造项目中,他带领团队完成焊接实验的同时,培训出具备手工电弧焊6GR资格证书的焊工近70名、手工电弧焊加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6GR资格证书的焊工80多名。

  2020年,由朱化学领衔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为海油工程珠海建造场地培养出了大批如2022年度“嘉克杯”冠军王佳鑫、2023年度“嘉克杯”冠军程方、“嘉克杯”二等奖郑立君、钟俊生、周承龙等优秀技能人才,为海洋石油工程事业不断输送优秀焊接人才。今年,朱化学技能大师工作室获评“珠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作为一名普通的焊接工人、海油人,我将会抓住每一个机会,把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传递下去,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新时代石油精神和海油精神。”朱化学说,自己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助推海洋工程装备行业顺利转型,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制造业强国努力奋斗。

  采写:南都记者 杨亮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