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产业第一”做优做强“3+3+1”产业体系 珠海高新区全力迈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9月28日        版次:ZA05    作者:赵雨琪 杨亮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车辆穿梭……19日上午,格创·芯谷、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园D片区、大数据中心产业园二期等5.0产业新空间加速建设,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

  战鼓声声催人急。作为珠海“东大门”,地处“黄金内湾”和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的至前沿、至关键的位置,在珠海市委、市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市属国企的大力支持下,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强劲。2021年,珠海高新区在全国国家高新区中的综合排名升至第17位。接下来,珠海高新区将紧紧锚定“打造珠海高质量发展龙头”战略定位,奋力建设珠海未来科技城,打造大湾区未来科技超级试验场、珠江西岸战略新兴产业新高地、深珠合作桥头堡示范区、珠海未来型城市新中心,全力迈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建区30年,吹响新号角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珠海强。今年,恰逢高新区建区30周年,吹响“产业第一”的嘹亮号角,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席卷高新。

  根据珠海市建设“低成本、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5.0产业新空间工作部署,高新区与格力集团、华发集团等国有企业联手打造10个“政府主导、国企运营”的5.0产业新空间,建成后可提供超300万平方米的优质产业空间,目前已有7个项目动工建设并加紧推进。其中,由4栋厂房、1栋宿舍和1栋停车楼组成的格创·芯谷项目,已完成桩基础工程,正在开展土方开挖、承台及主体结构施工,预计11月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大湾区智造产业园D片区已完成全部管桩施工和承台地梁施工,地下室结构已完成90%,创1栋楼于9月27日封顶,预计11月中旬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在产业园建设提速的同时,人才和项目正加速向珠海高新区流入。目前高新区唐家湾主园区高企总数580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7家,均占全市1/4;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均占全市1/3;上市公司18家、占全市41%,独角兽培育库入库企业48家、占全市45%。据统计,1-7月,唐家湾主园区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69.1%、76.9%。

  近年来,高新区全力开展链式招商、精准招商,精准把脉区域产业发展所需,强化产业聚集度。围绕“3+3+1”特色产业集群,做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信创产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三大前沿产业链,壮大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数字经济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区块链、6G、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力图将高新区打造成为企业家在珠江口西岸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全力引进一批具有造血强链功能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关键环节头部企业。今年1-7月,珠海高新区“产业第一”招商引资综合考评各项指标均排名珠海市前列,超进度完成任务;今年1-8月,珠海高新区累计新引进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351个、亿元以上注册项目90个、设备计划投资总额约232亿元。

  三十而立,绘就新蓝图,开启新征程。在今年5月举行的全区产业发展大会上,珠海高新区明确重点推进实施“八大工程”,进一步做强产业链条、做大产业集群、做优产业生态,为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作出示范、提供经验,力争3年内主园区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营收达1500亿元,并对标深圳南山区,力争用3-5年时间跻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培优培强,打造人才蓄水池

  

  人才兴则产业兴,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激发产业创新的主体。一直以来,高新区丰富的高校资源让其有了“青年兴,人才盛,百业旺”的资本与底气。

  据了解,高新区内集聚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等4所高校,全区大学以上学历人才超8万名,占常住人口的40%。截至目前,高新区拥有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53名、省级人才工程入选者64名、市级人才工程入选者611名,约占全市1/4。

  从数据来看,珠海高新区的发展已然具备人才支撑优势。对于正加速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珠海高新区来说,对满足人才需求有了更高要求,需要用更多措施服务人才、更大平台留住人才。

  “我宣布,文园中学礼和校区正式揭牌!”9月7日上午,朗朗读书声弥漫在学校上空,近300名学生坐在干净整洁的课室中晨读。作为珠海高新区北围片区的第一所公立初中,该校区的开办惠及该片区周边近5万居民。而这只是高新区紧扣“产业第一”实施《珠海高新区建设未来科技城·人才友好青年友好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的一环,提升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行动计划》主要包括“来、居、业、学、乐、留”等6个方面36项具体举措,致力打造青年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服务体系。接下来,高新区将每年投入超3亿元人才专项经费、年内将筹措超10000套人才保障性住房、三年内为产业工人子女提供6000个公办学位,为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势蓄能。

  在高新区打造产业发展人才蓄水池之时,企业的痛点与难点也正被逐一击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这次免审即享秒到账的平台解决了我们企业在申报人才租房补贴时的繁琐的工作量,能够帮助我们引进更多人才。”9月16日下午,“珠海高新人才一网通”服务平台上线后获得企业的一致好评。

  今年以来,以珠海北站及后环站为枢纽,“高铁+城际+城市轨道”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正逐渐呈现、深珠合作示范区建设新机制逐渐构建......高新区的变化不胜枚举,唯有身在其中方能体会,相信珠海高新区这一颗冉冉升起的“湾区明珠”将为珠海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文:赵雨琪 杨亮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