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海斗门镇

千年古镇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9月28日        版次:ZA04    作者:袁平峰

  斗门镇被评定为珠海市首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图为斗门旧街。李华理 摄

  珠海西端,奔涌向前的虎跳门水道浪花滔滔,与之隔水相望的古镇逾越千年仍美若画境。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到中国最美村镇之一,从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珠海斗门镇正通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努力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千年古镇绽放新颜。日前,该镇被评定为珠海市首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这也是斗门区唯一获此殊荣的镇街。为何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在这里被迅速激活?带着疑问笔者走进古村小巷,看斗门镇如何将广袤农村打造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海、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破旧村道蝶变“彩虹风情带”

  

  穿行于斗门旧街,感受骑楼古巷旧时光;沉浸于接霞庄,体会青砖瓦房散发出的民俗古韵;赴一场御温泉之约,共享一家老小快乐时光……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称的珠海斗门镇,其厚重的历史人文备受湾区游客青睐。但如今,这座千年古镇又多了一道靓丽的乡村振兴风貌带。

  位于县道582旁、御温泉对面的新乡村石咀入口,橙、绿、蓝三个骑着自行车的人物形象特别吸引眼球,该镇打造的24公里乡村振兴风貌带起点便位于此。沿着道路中央彩色实线从起点出发,不远处则是建于1925年的石咀碉楼,前些年这里还是乱搭的鸡棚,一片臭烘烘的景象,如今却焕然一新,不仅碉楼周围干净清爽,周边破旧的道路也得到了修缮,杂草乱堆的空地上,还新修了景观广场,设有石路小径、休闲长椅、石砌花池等,令人赏心悦目。

  这些景致在沿线多个村落展现,串珠成链形成了一条全新的乡村风情慢行系统环线,家门口的变化不仅让周边村民拍手称赞,每逢周末更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体验,“斗门情侣路”之名刷屏游客朋友圈,间接带动村民致富。

  

  党群服务中心成斗门镇最美打卡点

  

  穿过县道582步入斗门镇上洲村,两旁种满落羽杉的村道满目翠绿,村道周围则是百亩绿油油的稻田,彩色的风车随风转动,美丽乡村画卷尽收眼底。

  在新修的“彩色道路”附近,古朴典雅的上洲村党群服务中心映入眼帘,它被誉为珠海目前体量至大、功能至全、外立面极具特色的“最美乡村党群服务中心”。今年3月正式启用后,不仅给村集体带来物业收入,平常更是聚拢人气,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打卡拍照。

  “最美乡村党群服务中心”是斗门镇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斗门镇通过“党建+人才队伍”,培育乡村振兴骨干,通过组织成立党群服务中心,实施村“两委”干部选聘分离,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向心力,上洲村党总支也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水变清了,环境美了,如今蜕变的上洲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在上洲村“两委”的发动下,村民还种下齐整连片的花海、稻海,将村内生态农业打造成旅游观光休闲体验式的特色农游产业,为村民庭院经济开拓新出路。

  

  古村古街绽放新的活力

  

  秋日的晴空下,斗门镇南门村的睡莲正开,青砖瓦房,石砌古街,散发着浓郁的民俗古韵。

  近年来,通过坚持“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斗门镇深入挖掘南宋文化、温泉文化和商贸文化,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一村一品”休闲旅游新形象,将丰富的乡村资源转化为旅游优势,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穿过岁月的石板路,接霞庄以东,正在建设的复合型文商旅项目“接霞庄·和园”承载着村民殷切的期盼。“今年接霞庄·和园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其将延续接霞庄的建筑风格,项目建成后与接霞庄互相映衬,打造古色古香、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斗门镇相关负责人说。

  接霞庄·和园是今年珠海市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斗门区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重点工程。今年以来,斗门镇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一“牛鼻子”,注重发挥产业集聚优势、优美生态资源优势和厚重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推动全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实施乡村振兴的核心战斗力。

  据悉,该镇正大力盘活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以农业、休闲文化为重点,以南宋皇族文化、洋商贸文化、佛教文化、温泉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岭南水乡文化体验为补充,加快宋城演艺度假区、接霞庄·和园、御温泉二期、大赤坎非遗传承基地综合体、新乡村花田水乡等一批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民宿、农家乐等配套设施建设,形成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旅游娱乐体系。同时探索“白+黑”旅游模式,打造“一村一品”,让游客白天玩得尽兴,晚上住得舒心。

  晨曦降临,远山如黛,勾勒出千年古镇的轮廓,绘就出文旅融合“新画卷”。珠海斗门镇,正在湾区加速崛起,焕发新的光彩。

  文/袁平峰

  制版:易福红 王娟娟 吴依兰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