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锚定“产业第一”珠海底气何在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9月28日        版次:ZA06    作者:王靖豪

  从澳门远望珠海,景色美不胜收。 黄昆震 摄

  产业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2021年12月,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工作总抓手。2022年4月,珠海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要不断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加快推动产业实现大发展大提升,奋力推动珠海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

  刚刚跨过不惑之年的珠海经济特区,应当如何充分发挥“四区叠加”的历史机遇,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实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的目标,迈向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新征程?

  打铁还需自身硬。新政策持续落地,新载体加快建设,新要素不断聚集,一幅幅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景象,正在珠海各区逐渐展现,近250万珠海人,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与力度,共同描绘“产业第一”的发展蓝图。

  01

  土地整备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为项目建设提速奠定基础

  珠海越芯半导体高端射频与FCBGA封装载板生产制造项目位于斗门区富山工业园,自2021年12月奠基以来,接连跑出了建设的加速度:16天实现“拿地即开工”,50天实现首栋厂房封顶,90天实现第二栋厂房封顶。据了解,截至2022年8月,该项目已经正式启动装机,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将在2024年底实现全面建成达产,年产值达35亿元。

  项目能够实现如此迅速的落地,少不了前期对用地的快速整备、审批等流程。土地资源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要素配置,放眼珠海1725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用地总量较少、用地产出效率不高、土地用途变更预期突出等问题,长期影响着珠海的产业发展形势。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每一寸土地,实现产业发展效益的最大化?

  开展土地整备攻坚行动,是珠海给出的回答。作为2022年4月珠海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实施“六大攻坚行动”的其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该行动旨在加强土地整备,推动连片产业用地开发,通过大力清理盘活低效和闲置用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并通过强化刚性约束,确保已出让的工业用地真正用于工业发展。

  2022年6月正式施行的《珠海经济特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规定》,便是珠海贯彻落实土地整备攻坚行动,通过立法手段严守用地红线的一次大胆尝试。作为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工业用地控制线的地方性法规,《规定》鼓励划入工业用地控制线内的工业用地通过“工改工”方式拓展产业空间,严控工业项目改造成住宅、商业,打击炒卖和囤积工业用地,旨在阻断工业用地的流失,稳定工业发展预期,更好地保障工业发展空间。

  “我们今年通过全力推进土地整备攻坚行动,目前已完成共计58个地块、面积7773亩的工业土地整备,全部具备进场施工条件。”珠海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珠海在开展工业土地整备的同时,还对产业项目涉及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林指标等关键自然资源要素实现了应保尽保。“这些自然资源要素需求涉及用地报批93个批次,共计新增建设用地515.3公顷,涉及使用省级大型产业园专项指标1000亩、林地使用定额指标80公顷。”

  土地的充足供应,为用地审批流程的简化与项目建设速度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位于高新区的博创新型高效储能研产基地项目,占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从4月28日通过网上竞价摘得土地,到4月29日获得施工许可批复、正式动工建设,仅仅间隔了一天的时间。

  从预制式模板、格式化技术审查、一站式“申请+审查”、简易化会审、预审查及备案核查、“即发证”登记等多方面优化再造流程,珠海产业项目审批效率不断提速,“拿地即开工”的景象,正逐渐成为珠海产业发展的新常态。这是企业进一步追求效益的生动体现,更是全市以产业为抓手,奋力争先谋发展的真实写照。

  02

  载体建设

  加快打造“5.0产业新空间”进一步满足企业需求

  位于金湾区的平沙电子电器产业园,是目前珠海在建项目中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全的“5.0产业新空间”项目,总投资28.96亿元,总建筑面积73.7万平方米。得益于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对项目划拨前公示、供地审批等多个环节实现并联审批,项目建设得以迅速推进。项目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项目的桩基础施工已全部完成,承台底板施工已基本完成,现在正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预计12月底完成项目建设。”

  这是珠海近年来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的一个缩影。产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对园区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如何以优质的产业园区吸引产业的落地生根,成为了珠海亟须解决的问题。

  对此,珠海提出,要在2022年至2023年统筹建设2000万平方米的产业发展新空间,其中新建1000万平方米的产业新空间,改扩建、提升既有厂房1000万平方米。

  在此过程中,“5.0产业新空间”的概念应运而生。根据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着手编制的《珠海市5.0产业新空间产业用房管理指导意见》,“5.0产业新空间”以低成本、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好、服务全、运营优为显著特征。

  看似简单的六个关键词,背后是珠海从“项目等空间”到“空间等项目”思路的转变,更凸显出珠海不断提升产业空间内涵、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的迫切需求。

  通过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进一步实现产城融合,“5.0产业新空间”对珠海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正逐渐显现。在斗门区富山工业城,项目以其“连片规模最大”的体量,吸引了来自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预制菜等产业的26个项目落地;在鹤洲一体化区域的保开智能制造中心,项目实行设计与招商同步,对意向租赁的企业开展定制设计服务,满足其生产需求,6.7万平方米建面已全部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在香洲区三溪科创小镇“格创·智造”项目,“工业上楼”规格的升级不仅进一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与原有项目的结合还将形成集研发办公、住宅、公寓、商业、酒店于一体的智慧型产业园区。

  如今,“5.0产业新空间”项目的建设在珠海已蔚然成风。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珠海年内计划开工45个“5.0产业新空间”项目(不含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下项目,以下同),实际已开工30个,计划开工建筑面积1005万平方米,实际开工面积已达到724万平方米。

  03

  对外招商

  加快延链补链强链 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

  “香洲区服务企业的真情实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主动担当令人印象深刻。”6月13日,在参与了“深珠联手 合作共赢”香洲区5.0产业空间招商推介会后,深圳翰亚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培有感而发。据了解,当天共有30个项目现场签约落地,合计签约载体面积13.22万平方米。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要“筑巢”,也要“引凤”。通过成立珠海市招商委员会、市招商重点项目工作专班,出台方案推进各区(功能区)及市直单位落实招商引资工作考评、构建从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开工到投产达产全流程闭环服务机制等举措,如今的珠海正逐渐形成全市招商“一盘棋”的新格局。

  其中,关于驻外招商的相应举措,吸引了外界的不少目光。2022年4月召开的珠海市产业发展大会上,珠海市招商署主任刘高路表示,珠海将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组建驻外招商部门,还将抢抓重点经济城市产业溢出和产业转移、央企限时迁出北京等重要机遇,全面铺开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西南地区等地多点开花招商。

  对此,珠海全市各区闻风而动。5月-6月,香洲区领导带队赴东莞、深圳开展投资促进工作,并先后举办三场香洲区工业载体和投资环境推介交流会,集中展示香洲区整体形象与产业投资环境;高新区自去年以来便先后设立多个驻外招商服务联合办公室,实现了与当地企业的精准对接。今年7月13日,在苏州举行的珠海高新区产业环境投资推介会上,46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超过260亿元。

  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大批项目纷纷落地,得益于珠海围绕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精准招商和产业链垂直整合的工作思路。6月开展的香洲区5.0产业空间招商推介会,邀请的超过70家企业来自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契合香洲区重点产业方向;7月珠海高新区产业环境投资推介会,经过前期的考察、宣传工作,同样吸引了来自高新技术领域的70余名长三角企业家参加。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无疑将进一步做大做强珠海“4+3”支柱产业集群。

  当然,相应配套措施的搭建与完善同样至关重要。对于企业的“引进来”,珠海提出建立“企业管家”服务体系,为来珠投资客商安排专人专车,从客商落地到项目投产,提供实地考察、商务活动安排、手续代办等一揽子的“管家式”服务;对于企业的“留下来”,珠海则通过在各级办事大厅设置“不能办”兜底服务窗口、推行“窗口无否决权”、实行“柔性监管”等举措,完善各类涉企服务措施。

  如今,珠海各级职能部门也纷纷做出了相应行动。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方面表示,将跟进做好文创产品开发、文旅项目建设、马术驯养、体育用品、剧目拍摄制造等多个项目服务工作,推动项目尽快落地见效;珠海市科技创新局于近期举办了“医工创新·中科先进院专场”产学研精准对接活动,旨在通过搭建对接平台,吸引更多优秀科研成果在珠海落地转化……2022年1-8月,珠海全市亿元以上新增在谈项目357个,新增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33个,意向投资总额4608.83亿元。

  04

  人才赋能

  营造友好发展环境 为攻坚重点产业服务奠定基础

  企业每年最高可享受100万元引才补贴、支持培养高技能人才与研发型人才、给予博士研究生10万元、硕士研究生2万元的生活补贴……2022年8月,鹤洲新区筹备组出台的《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珠海保税区)关于落实“产业第一”战略实施“红宝石人才”引育工程的若干措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高新区2022年初发布的《珠海高新区建设未来科技城·人才友好青年友好行动计划(2022-2024年)》。该计划聚焦人才“来、居、业、学、乐、留”等六大行动36项具体任务,旨在缓解应届生前期求职的实际困难,为应届生转型社会人提供帮助,对其未来留任提供实质性补贴,甚至高瞻远瞩地为产业人才后代修建学校、提供学位,激发产业人才后延价值。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产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人才作为支撑,通过多措并举加强产业人才和用工服务保障,珠海正加速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效衔接,强力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累计兑现了各类人才待遇共3.23亿元,涉及超1.4万人次。”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珠海人社”)相关负责人介绍,珠海通过贯彻落实“珠海英才计划”,持续兑现高层次人才、产业青年优秀人才、企业新引进人才等各类人才待遇,同时还积极主动开展共性化和个性化服务,为全市范围内的人才在19方面111项内容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

  加强人才的集聚,首要目的是集中力量攻坚重点产业。《加快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十条措施》提出,市级人才工程中,重点领域用人主体人才(团队)名额占比不低于90%,同时还支持重点领域用人主体充分享有人才选用自主权。相关政策的出台,无疑对珠海的人才培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珠海人社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通过聚焦“4+3”支柱产业集群,在市技师学院新增4个招生专业,并规划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产业所需技能人才数量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有望得到缓解。“为提升人才综合素质,我们还深入推进‘百万行’,加快建设培训资源,建成‘技行珠海’线上学习平台,募集上线课程资源超过3000门,进一步提升全市产业工人安全生产意识、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

  除了引进人才和培育人才,还要通过切实的服务,营造人才友好的发展环境,才能真正留住人才。据了解,在医疗方面,珠海今年以来通过建设高水平医院、为高层次人才开辟绿色通道、送健康服务进企业等方式,为产业人才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在教育方面,珠海今年内将在工业园区启动建设公办幼儿园8所、公办中小学校5所,满足企业员工子女就读需求。相关措施的推进与落实,对人才留在珠海、服务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统计,2022年1-8月,珠海全市新增专业技术人才6768人,引进新就业人才42670人。全市人才总量超80万人,其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常住人口比例为26.3%,占比位居全省第三位。每万人中工程师数量为162人,全省排名第一。累计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952名、产业青年优秀人才1829名、留学回国人员1.26万名,80%来自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

  采写:南都记者 王靖豪 实习生 张景淞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