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争创区域领先者,江门乘势发力:

“圈”外借力“圈”内分工 立足特色 打好“侨”牌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8月12日        版次:ZA06    作者:严亮 曾育军 罗忠明

  江门市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资料图

  日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在协调范围中,珠西都市圈聚焦珠海、中山、江门三市全域。珠西都市圈与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相比,珠中江三个城市力量相对均衡,都有争创区域领先者的机会。

  那么,对于江门而言,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珠西都市圈的机会,乘势而起?南都记者采访专家学者以及侨领,从多角度畅谈江门优势以及发力方向。

  A

  江门优势

  未来可形成“黄金内湾”的“一小时通勤圈”

  “在过去,江门交通不行,产业发展不起来。而现在江门的交通变得畅通,例如公路、铁路、水路、码头、飞机等交通条件,特别是铁路和交通,有大幅度跃升,这与以往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优势。”江门市政府投资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刚刚举办的全球招商大会上,市领导已经清楚介绍了江门的区位交通优势。

  江门市地处珠江口西岸,东联广州、深圳两大都市圈,是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铁路方面,继建成江湛高铁、全省第四大铁路枢纽江门站、南沙港铁路后,未来3至4年内,深江铁路、珠肇高铁、广佛江珠城际铁路陆续建成;高速方面,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银洲湖高速建成通车,南新高速、顺鹤高快速通道正全速拉通,1小时通达广州、深圳、珠海及港澳核心区域,1小时即达横琴、前海、南沙三大重大平台和周边六大机场,形成“黄金内湾”的“一小时通勤圈”。

  

  “园区再造”工程可新增连片开发面积625平方公里

  江门是百年工业城市,产业基础坚实、韧性十足,在工业的41个大类行业中,江门就拥有35个,全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均在江门布局。江门土地面积9535平方公里,开发强度仅为12.7%,目前正在推进“园区再造”工程,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可新增连片开发面积625平方公里,是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是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江门拥有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的大型产业聚集区,区内共有三个主团,每个主团都有其特色园区,除此之外,该产业聚集区是大湾区里最大的产业区,具备明晰的产业定位,这对整个园区的驱动、产业发展及空间容纳,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承接条件。”江门市政府投资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广深港澳以及佛山东莞珠海中山,土地开发强度都很高了,均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在承接大项目时,很难腾挪出连片开发的建设用地,而江门在这方面的空间最大,在承接大项目时,可以给企业更多的选择。”知名城市专家、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孙不熟说。

  

  利用“侨”资源,进一步做大“朋友圈”

  江门有足够大的“朋友圈”,这次全球招商大会在江门、香港、澳门三地举行,就是充分利用江门“侨”资源,进一步做大“朋友圈”。作为“中国侨都”,江门有530多万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遍布全球,江门素有“海内海外两个江门”之称和“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

  对于江门在珠中江都市圈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加拿大归国华侨、江门市侨商总会常务副会长、柏仁教育集团及广东中加柏仁学校董事长黄柏仁认为,“江门最大的优势是华侨的资源,通过这些侨胞将江门的发展情况、政策、规划等向海外侨胞宣扬,吸纳更多新侨来江门投资。”

  泰国归国华侨、中海安香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光明祖籍台山,2019年积极响应江门市委市政府引才引智政策,回到江门发展大健康产业。谈起江门的优势,方光明表示,江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与RCEP成员国之间贸易关系密切,尤其是RCEP的正式生效,为归国华侨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其次,江门近年来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对华侨回乡创业有非常多政策支持,“例如江门市领导会对我们公司博士团队进行走访,了解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支持和解决,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

  

  B

  江门方法

  善于借力、借势,做好产业共建

  

  那么,江门拥有诸多优势,如何充分发挥出来,应该怎么做?受访专家都提到江门首先需借力发展。“在珠三角城市竞争中,江门要有危机感,一方面要研究《指引》的精髓,推动珠中江三市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要跳出珠西都市圈的束缚,强化江门与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的合作,在更宽广的空间加快发展。”五邑大学江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志坚说。

  “江门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无论是在粤港澳大湾区还是在珠西都市圈中,应该形成真正的粤港澳大湾区的生产基地。”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教授蔡勇说:“只有通过‘傍大款’,即向先进城市借力,才得以发挥优势,就拿深圳举例,深圳的政策是深圳往外一百公里范围内布局生产基地,江门刚好也在这个范围内,如若能成为研发在深圳、广州等城市的产业的生产基地,就可以紧紧地融入到大湾区的产业分工结构里面去,享受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带来的各种福利并且发挥制造业、大生产基地的优势。”

  孙不熟认为“江门应该做好产业共建,与广深等大城市在经济发展上实现共建、共享、共创、共赢,比如借助广佛江珠城际,探索成立广江合作区,借助深江铁路,探索成立深江合作区等等。总之,要善于借力、借势,不是什么东西都要自建,很多时候,连接比拥有更重要。”

  

  “圈”内分工,实现互利互赢

  

  “圈”外借力,“圈”内分工。“广州、深圳和珠西三大都市圈,最弱的应该就是珠西都市圈,其他都市圈最大的特点是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很紧密。蔡勇说:“对于江门与珠西都市圈来说,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实现分工,只有产业有分工,才能加强城市间经济贸易等各方面的往来,都市圈的格局才能相互协同,各城市间的生产布局就能够实现互利双赢。如果一直把自己封闭起来,就无法真正地享受到都市圈相互协同的规模效能。”

  “《指引》目的之一就是在空间上协调省内城市之间的合作、重塑区域竞争新优势。”刘志坚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江门的区域合作方向是“三通道”战略,北通道对接广佛,重点是与佛山的制造业合作以及与广州特别是南沙的服务业合作。中通道东联中山、深圳、东莞,特别是借助深中通道深化与深圳等东岸城市的产业合作。南通道连接珠海、港澳,并通过港澳走向RCEP、走向世界。

  

  修炼内功,全球招商引才

  

  借力、合作,江门还需修炼内功。刘志坚认为,当前,江门在深入实施“侨都赋能”“港澳融合”工程,打好“侨”牌,发展江门。江门全球招商大会在香港、澳门和江门三地通过线下线上面向全球同步举行,推介江门投资环境。这是江门立足特色、发挥优势的体现,也是大湾区建设的优势和需要。从这个角度说,江门应继续以“软”对接为重点,在打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

  “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经济区,就必须具备全球眼光,在全球范围内挖掘新经济、新业态、新人才。江门全球招商,不仅有利于珠江西岸都市圈的崛起、珠江口两岸的平衡发展,还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多样化、人才多样化的建设。”孙不熟表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人才,人才工作做得好,无论是公共服务水平,还是企业主体的服务水平,都能显著提升。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可以尝试全球招才,提高人才的多样性与国际化水平。”    

  统筹:南都记者 严亮

  采写:南都记者 严亮 曾育军 罗忠明 实习生 钟泳仪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