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斗门区创新奏响“三部曲”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6月30日        版次:ZA13    作者:袁平峰

  斗门理论夜校进村居,文明志愿者“摆摊”宣传“民生微实事”。 斗宣供图

  “由于敌人切断了交通线,游击队的炊具不能带上山,他们就在旧金台寺用花盆当铁锅煮饭,用香炉做碗碟盛菜。开始的时候煮出来的都是生米饭,咽不下去,后来他们干脆加上水熬成米粥来吃,但大家有讲有笑,非常乐观……”

夜幕下的斗门镇大濠涌村,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齐聚在村里的曲艺舞台旁,聚精会神聆听斗门区理论夜校宣讲示范课。熟悉的乡音把村民们带回到革命岁月,深刻感受到斗门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坚定追求革命真理的激情。

变白天讲为晚上讲,理论夜校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愿意听的方式,搭起了一座连心桥,这是斗门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新手段、新形式。今年以来,斗门区创新开展自选动作,持续发力三大方面,着重做好十件事情,推动全区上下迅速形成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浓厚氛围。

  奏响“宣讲曲”  理论夜校开课走进129个村居

  “谁也想不到当年我们斗门这个穷地方居然有四五十个青年学生到广州求学,追求革命真理,小濠涌籍的热血青年邝任生就是其中一个。”

  今年4月,在大濠冲村举办的理论夜校宣讲示范课暨首场宣讲,宣讲员讲述以邝任生为代表的斗门革命先烈感人故事,吸引全村男女老少300多位村民认真聆听,赢得了台下听众的阵阵掌声。

  开办理论夜校,是斗门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村居的创新手段。在形式上,通过变白天讲为晚上讲,村民更有时间听;变单一讲为立体讲,村民更有兴趣听;变讲道理为讲故事,村民更能听得进。

  在内容上,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党史宣讲有机结合,用文艺表演吸引村民关注,用本地党史增强群众共鸣,用互动答题检验听讲效果。同时,当地还组织文明志愿者在宣讲活动现场“摆摊”,在推动文明新风进村居的同时,面向村民做好“民生微实事”落地项目宣传。

  据悉,理论夜校宣讲团有党史专家、道德模范、基层先进等,他们走进斗门129个村居,用村民听得懂的乡音,将党史学习教育送到村民家门口。

  通过“理论夜校”,斗门革命先烈的往事,在斗门乃至珠海地区广为传颂,甚至演绎为方言剧《红色的追忆》,在“文艺+宣讲”红色文艺巡演舞台上呈现。

  今年6月,以时间为轴,以珠海斗门历史事件为中心打造的“秀美黄杨善雅斗门”主题晚会在斗门开展“文艺+宣讲”红色文艺巡演,通过情景表演、戏剧表演、音乐短剧、声乐舞蹈等形式,成为了具有浓郁特色的“地方戏”和“百姓歌”,既生动讲述党的辉煌历史,又结合斗门革命文化面向基层党员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与此同时,斗门区还用好“智慧一公里”项目,助力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每天用本地方言播出“‘平’语近人”“党史百年天天读”“文明快车”“小故事大道理”等村居广播宣导栏目,全区101条行政村的“村村通”广播资源更为鲜活,各村广场12平米的户外大屏嫁接“学习强国”海量资源,每日分时段推送党史知识、红色电影以及农业科普视频,实现学习场景从线上到线下、学习人群从党员到群众、学习区域从城市到农村的延伸扩展。

  奏响“实践曲”  全年拟投1.24亿元为民办实事

  6月7日一大早,小濠冲村村民邝洪益脸上就笑开了花。原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患有肢体二级残疾的他一直面临“如厕”难题。但如今,通过“民生微实事”居家安全改造项目,与他一样的22户残障人士及困难老人家庭迎来了一次居家安全改造,家中的洗手间完成了升级改造:有台阶的蹲厕“升级”为坐厕,并配套安装了安全扶手,免去了他和家人的忧虑。

  而在乾务镇湾口村,卧床已有12年时间的村民梁娟好,则在家中得到了专业的护理和助浴服务。通过“民生微实事”失能群体康复护理项目,湾口村像她一样的6户失能卧床人员,都能享受到上门的康复护理服务。专业的康复护理团队每周上门三次,通过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助洁助急助医等形式,提供康复护理服务,改善失能村民的生活质量。

  “感谢你们总想着我们老年人,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93岁高龄老人黄群英激动地说。

  “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哪里问题突出就到哪里去解决。”今年以来,珠海市斗门区把办好“民生微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环节,聚焦效果导向、智慧导向、需求导向和政策导向,积极探索“民生微实事”惠民路径,推动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社区农村,切实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

  聚焦短板、直面痛点,改善城乡环境,回应民生关切。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好事落地生根,影响斗门区居民衣食住行的细微事随之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幸福感倍增。“民生微实事”项目纷纷获得群众点赞。

  在珠海斗门,这类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民生微实事”还有很多。数据显示,今年斗门区拟全年累计投入1.24亿元办好一批为民实事,截至目前,斗门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共确定实施项目624个。其中,“民生微实事”项目421个,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涉及资金8700余万元,占全市的二分之一。

  努力办好“民生微实事”是今年珠海斗门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全员覆盖,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其中一环。

  按照计划,接下来,珠海斗门将围绕热点难点,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用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以上率下,高标准严要求,畅通基层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引导党员干部站在群众角度思考,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奋斗动力、工作成效,推动全区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以苦干实干推动全年发展质效再跃升。

  奏响“信念曲”  让红色资源动起来、亮起来、活起来

  “18岁那年,母亲把父亲的革命事迹和牺牲经过完整地告诉了我,从那时起,我立志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共产党员。”不久前,在珠海市斗门区举办的全区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班上,一位年过八旬、满头银发的老人站上了演讲台作先进事迹报告,她就是珠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书记邝任生烈士之女、“两弹一星”科学家邝冬英。父女两代人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崇高精神,让现场听课的党员领导干部深受教育,很多同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这是斗门区增强党史学习教育感染力的一幕。该区同时还邀请了中央党校、省委宣讲团、市委党校等多名专家教授作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落实“十万党员进党校”活动,覆盖全区两万余名党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抓好党员教育培训,有力提升了全区干部队伍的精气神。

  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资源动起来、亮起来、活起来。斗门区还在做好发掘利用斗门红色文化资源上做大文章,目前已梳理全区革命遗址20处,建立红色革命遗址名录18处。

  珠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在小濠冲村,斗门区投入5000万元,对小濠冲党史教育基地进行提升改造,高标准建设斗门区党史馆。在设计理念上,以党史教育带动乡村振兴建设进行整体化设计,将党史学习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助推乡村文旅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资源融通放大。

  与此同时,斗门区还在改造提升月坑抗日游击武装驻地旧址、中共南门乡党支部旧址等一批红色革命遗址,让全区红色革命资源在做好面向群众的宣传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长效、久久为功。

  文:袁平峰 制版:陈林 邹虹香 林华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