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特区升级再启征程 四问解答珠海未来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5月31日        版次:ZA02    作者:杨亮

  5年后、15年后,珠海的“大未来”将是怎样的一幅图景?与今天相比,有哪些值得我们期待的变化?

站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的历史节点,珠海如何走好新征程,开创大未来,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日前,《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及《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公众版)》(以下简称规划)等多份重磅文件相继发布,不仅擘画出一幅令人振奋的远景蓝图,也首次为珠海的大未来揭开了面纱一角。

上述规划文件涵盖珠海发展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受篇幅所限,南都记者此次仅选取关注度较高的城市定位、人口、经济、交通、教育等维度,以市民最关心的四个问题为引子,解读规划中的珠海“大未来”。

  A

  珠海如何擘画“大未来”?

  力争2025年GDP达到6000亿元,打造湾区经济新引擎、枢纽核心城市

  1980年,珠海特区呱呱坠地,彼时这里还是个小渔村,“只有一间粮站、一家饭店、一条马路、一盏红绿灯。”

  几乎没人想到,41年后的今天,珠海会出落成一个高楼林立、生态优美的现代化花园式滨海城市。

  2021年,刚过不惑之年的珠海正值风华正茂,这座曾经引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城市,15年后将以怎样的姿态和面貌屹立在粤港澳大湾区?又将扮演什么角色呢?

  《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给出了答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新引擎、独具特色且令人向往的大湾区魅力之城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典范城市,努力建设枢纽型核心城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

  这是珠海对自己的未来城市定位。《纲要》还设定了详细的目标:至2035年,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力争成为全球样板;与澳门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全球交通枢纽和节点地位形成;营商环境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对于市民而言,2035年生活将变得更美好。《纲要》提出,届时珠海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将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再上新台阶,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率先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距2035年,留给珠海人的时间只有不到15年。三个“五年计划”中,作为开局的“十四五”自然备受瞩目。规划中的蓝图如何落地?未来5年,珠海要怎么干?

  珠海“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具体目标:力争2025年常住人口达到300万人,GDP达到6000亿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和全球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成效初显;建成国内知名的“青春之城·活力之都”等。

  为了将上述任务分解落实,纲要进一步设定了未来五年珠海各主要发展指标增速:年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将超过7%;全员劳动生产率至2025年达到或超过19万元/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或超过90%;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从目前的13.5件,增长至21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从现有的9.6%,提升至2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至13年;每千人口拥有职业(助理)医师数4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基本全覆盖;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从目前的2个增长至5.5个,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3.1岁……

  除了《纲要》,年初发布的《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公众版)》还明确了珠海未来15年在广东和大湾区中的位置和格局:在全省构建的“一核两极多支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中,与广州、深圳同处“一核”,共同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形成带动全省发展的主动力源。

  3月底,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继广深之后,珠海也有了“特事特办”新机制,经济特区驶入政策落地“快车道”。

  珠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肖展欣4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珠海而言,《意见》出台标志着珠海经济特区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是仅次于特区建立的大事,具有里程碑意义。媒体评价,珠海特区再升级,将开启2.0时代。

  从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定位,到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与广佛、港深并列的“澳珠”极点,再到未来与广深同处“一核”,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珠海特区开启2.0……这些信息无不传递出,珠海未来担当的任务、使命、角色越来越重要,城市地位持续跃升。

  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路径、翔实的数据,共同勾画出珠海的“大未来”:它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一幅壮美的画卷,近在眼前,让市民可知可感可触。

  B

  珠海如何打造特大城市?

  强化珠澳城市规划协同,打造面向未来的超级都市区

  2035年,在全国“500万人口城市”和“GDP2万亿城市俱乐部”的名单中,我们有望看到珠海的身影。

  长期以“小而美”形象示人的珠海,定下了一个充满雄心的目标:2025年GDP达到6000亿、常住人口300万,2035年GDP达到2万亿、常住人口500万,达到特大城市规模,解决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城市规模偏小等小城市小体量的问题,打造新的国家级核心引擎,与深圳交相辉映。

  最新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目标,寄托了珠海实现“弯道超车”,从“小而美”加速迈向“大而强”的理想与抱负。

  随着我国加速迈入老龄化社会,人口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资源的地位不断凸显,攸关城市产业和竞争力、吸引力。而在城市人口发展上,一度在起点领先的珠海走过弯路。

  1980年,特区建立之初,珠海常住人口36万余人,比东岸的深圳高出约4万人,但到了40年之后,最新发布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珠海常住人口至2020年仅为243.96万人,不及深圳的14%,后者为1756万。

  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不足,缺乏有竞争力的岗位等因素,导致珠海在上一轮人口竞争中陷入劣势,尽管珠海在上世纪曾因首创“重奖科技人才”的先河,一度成为全国优秀人才向往的“梦工厂”,也一度引来了董明珠、雷军、史玉柱等人才,但终究还是因城市整体发展滞后,配套不完善难以持续,后劲乏力。

  2010年到2014年,珠海单年的常住人口增长一度徘徊在2万以下,最少的一年仅新增6000,与东岸城市平均每年增长几十万的数据相比,差距悬殊。

  直到最近几年,珠海人口吸引力增长缓慢的趋势才得以扭转。在珠海产业政策不断调整、横琴自贸区建设加快推进、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以及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全面两孩”生育政策等共同拉动下,2018年和2019年人口增速连续2年蝉联全省首位,增速分别为7.12%、7%。

  分析人士认为,对照珠海提出的2025年,常住人口达到300万人的目标,珠海的缺口缩小至60万人。未来5年,珠海每年只需增加12万人就能实现目标。而珠海2018年、2019年常住人口单年增量分别达到12.57万人、13.26万人,这意味着珠海只需保持目前的增速,就能实现既定人口目标。

  为实现人口聚集,珠海在十四五规划中除单列一章,聚焦建设国际化人才高地指明路径,还提出携手澳门建设融合发展新都市:“强化珠澳城市规划协同,引导新增人口人才和新产业向横琴及周边一体化城市新中心集聚,打造面向未来的超级都市区”。为了便利港澳居民未来进出超级都市区,规划提出将推动放开港澳小汽车经港珠澳大桥公路口岸入出内地政策,推进“澳车北上”“港车北上”加快落地。

  超级都市区的建立,不仅将进一步深化对澳合作,也将持续提升珠海的人口吸引力。

  在经济方面,珠海提出“到2035年,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而截至2020年,珠海地区生产总值3481.94亿元,距离2万亿目标,差距还很大,意味着未来15年,珠海GDP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增长至少4.7倍,需要拿出不走寻常路的魄力,才有可能跑出“超常规的速度”如期实现目标。

  在十四五规划中,珠海正多管齐下,明确通过加快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端化,培育发展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此前珠海接连出台专项政策,宣布培育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打印设备为重点的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航空产业、现代服务业、区域特色金融业等也将成为珠海未来5年实现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着力点。

  珠海人正撸起袖子加油干,未来可期!

  

  C

  如何推动教育现代化?

  澳科大珠海校区已敲定选址,珠海大学筹备工作进行中

  教育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曾因在全国首推12年免费教育而行走在潮头的珠海,未来15年聚焦教育还将如何发力?又将有哪些大动作?

  《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给出了答案,其中“筹办珠海大学”、“新增2所高校”等内容令各界瞩目。

  《纲要》在“持续推动教育现代化”一节中指出:筹办珠海大学,支持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到我市独立或合作办学,合理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和课程,力争高校数量达到12所。

  目前,珠海共有10所高校,是省内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高校聚焦区。按照纲要,珠海未来5年有望新增2所高校:澳门科技大学珠海校区和珠海大学。

  早在去年11月30日,珠海市就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约合作办学协议,宣布澳门科技大学将设立珠海校区,计划开设相关学科研究生层次(硕士及博士)的学位课程,选址敲定在珠海高新区主园区,会同古村附近。

  今年5月12日,高新区发布澳门科技大学珠海校区及周边片区用地清理范围(含UIC新校区二期用地项目第二期)清理土地通告,意味着大学建设正式提上日程。

  更激动人心的是,一所以珠海城市命名的大学有望在未来五年走进现实。

  除了《纲要》中“筹办珠海大学”这寥寥数字,珠海市民服务热线日前在一则公开答复中进一步介绍了珠海大学的规划定位以及筹备进展:初步考虑珠海大学为立足服务地方发展,建立与珠海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高度契合、学科体系相对完善的应用型综合大学。由于新办本科高校需要广东省教育厅、教育部的论证审批,需要材料、手续较为复杂,目前正在积极做有关前期工作。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早在1991年,珠海就提出计划在2000年以前投资10.7亿元创办在校生规模为5500人的“珠海大学”。经过几年筹建,珠海大学终于在1994年动工,但后因客观因素和历史原因又被搁置。1999年9月,珠海与中山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将原来的珠海大学共5280亩土地连带已建成的建筑物,交由中大使用,设立珠海校区。

  此后,珠海通过引进高校的方式,实现了高等教育从无到有的飞跃,至今聚集高校10所。

  不过,遗憾的是,令几代珠海人魂牵梦萦的“珠海大学”却一度销声匿迹,直至今年2月的珠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上,珠海市人大代表保金凤曾提交在珠海经济特区建立珠海大学的建议,该话题再度引爆舆论场。

  保金凤在建议中表示,在我国的经济特区中,深圳经济特区有深圳大学,厦门经济特区有厦门大学,汕头经济特区有汕头大学,海南经济特区有海南大学,喀什经济特区有喀什大学,唯独珠海没有自己的“珠海大学”。这与珠海现代化、国际化的定位是不匹配的。

  保金凤认为,珠海未来必将发展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大量与之相适应的高学历人才。珠海现有的高校整体实力较弱,其规模、层次、专业设置等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珠海迫切需要建立一所自己的高水平大学,助力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圆“珠海大学”梦。

  随着“筹办珠海大学”写进十四五规划,意味着“珠海作为经济特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节点城市,还没有自己城市命名的大学和全日制的本科高等院校的历史”有望终结。

    

  D

  如何打造交通枢纽?

  >>高速磁悬浮、多条高铁、地铁项目纳入规划,区域航空航运枢纽有望5年后建成

  出门不远就是磁悬浮车站,坐车仅用4个小时就可直达北京……这看似科幻的一幕未来有望成为珠海人的日常。

  《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公众版)》披露,规划建设京港澳高速磁悬浮、粤东至粤西沿海高铁,前者连接北京、韶关、广州、珠海、澳门;后者跨海无缝连接珠海、深圳,并分别沿海岸线向东西延伸,连接阳江、汕尾、汕头。

  磁悬浮究竟有多快?2020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在“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上表示:“当前中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已进行的选线方案研究共有两条,分别是沪杭磁悬浮与广深磁悬浮”。

  按600公里时速计算,若项目建成,珠海到北京约2300公里路程,理论上只需不到4个小时。

  磁悬浮只是珠海未来交通的一个缩影。《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描述的珠海2035年交通更全面:建设珠江口西岸轨道交通中心、高效快捷通达大湾区中心城市的高快速路体系以及区域航空航运枢纽、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按照规划,未来5年珠海将建成珠海至肇庆高铁(珠海至江门段),加快建设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力争开工建设深珠高铁(深南高铁深珠段),规划建设珠江西岸沿海高铁通道。全线贯通珠机城际,开工建设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广佛江珠城际(珠机城际北延线)。

  引人瞩目的是,珠海地铁也被写入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将“规划研究城市轨道1号线、2号线”。

  上述2条地铁线路,最早于2017年12月首度出现在2018-2020年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征求意见稿)中,后因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提高了地铁建设申报门槛而停滞:“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当时,珠海无论地区生产总值,还是市区常住人口均未达标,珠海人的“地铁梦”也因此只能暂时停留在畅想中。

  如今,珠海加快迈向“大而强”,至2020年底地区生产总值3481.94亿元,率先迈过地铁申报门槛;待2025年珠海常住人口突破300万,影响申报的人口障碍或也将扫除,届时珠海地铁有望真正走进现实。

  在空中交通方面,一个区域航空航运枢纽有望5年后在珠海建成。珠海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上述目标,并将通过“建成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和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推动珠海机场设立国际口岸、开通国际航线,启动建设第二跑道和3号航站楼(T3)航站区”、“建成莲洲通用机场二期,推动莲洲通用机场开通口岸”等一揽子工程来实现。

采写:南都记者 杨亮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