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9个社区体育公园已免费开放

“十分钟锻炼圈”覆盖珠海各区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5月17日        版次:ZA02    作者:王靖豪

  发展体育运动是提高市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南都记者 王靖豪 摄

  沿海而建的情侣路,是跑步健身的好去处。 南都资料图

  扫码观看 视频报道

  近年来,珠海市大力发展城市体育事业,“十分钟锻炼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自2010年开启建设以来,已有339个社区体育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十年过去了,“十分钟锻炼圈”建设情况如何?市民对城市体育发展有哪些看法?珠海在城市体育发展上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记者展开了调查。

  市民

绝大部分人,可在10分钟内找到运动场地

  “十分钟锻炼圈”是指理想状况下城市居民从居住地出发,可以在不超过10分钟的路程范围内找到运动场地进行锻炼。记者分别在扬名广场、情侣路步道、梅华中路采取随机采访的方式,向市民了解对珠海体育的看法。在街访过程中,绝大部分珠海市民都表示可以在10分钟内找到运动场地,并且对场地周边的环境赞赏有加。

  一位在情侣路锻炼的市民表示:“这些场地的园林、绿化做得都很不错,空气质量也不错。”还有市民表示,由于海边修建了很多驿站,跑步时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地方暂时休息。也有市民提出了建议,一位在梅华城市花园锻炼的市民表示,珠海还可以多建设一些专业的跑步场地:“很多地方其实环境特别好,但如果是长距离跑步,我觉得比较伤膝盖。”

  运动团体

每周五集合夜跑,每次吸引上百人参加

  体育组织,作为城市体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发动全民健身具有重要作用,对激发市民的运动热情,也发挥着积极作用。珠海的体育组织建设情况如何?记者来到情侣路,采访了这里的跑团组织。

  MAP Runners是一个自发性的、非营利的跑团,团长唐敏华介绍,成立这个跑团是为了组织更多热爱体育锻炼、热爱珠海的人在一起运动。“因为珠海是一个非常适合跑步的地方,大家下班、放学以后也需要保持身心健康。所以聚集一帮有凝聚力、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年轻人在一起。”唐敏华表示,跑团成立6年以来,成员坚持每周五晚上集合跑步,每一次的集合地点都会变化,有时在市区、有时在海边,每次可能有上百人来参加运动。

  社区公园

可400人同时锻炼,多样性场地满足需求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珠海市民的运动状况,记者在4月随机选取了一个休息日,从下午4时至傍晚6时在珠海大镜山社区公园,通过延迟拍摄和现场测算方式,对前来运动的市民进行了分析。在记者的观测时间内,共有276人次进入社区公园,平均每分钟2.3人次,其中男士227人,女士49人,分别占比82%和18%。年龄方面,中青年群体211人、老人21人、儿童44人。到傍晚6时许,公园内约有400人同时进行锻炼,场地使用较为饱和,篮球场和足球场人数偏多,仅排球和羽毛球场有闲置。可以看出,珠海的体育公园能够满足市民的需求,多样的场地也丰富了市民选择。

  对话

  珠海如何发展群众运动?

  珠海的群众运动发展情况如何?未来有哪些计划和设想?记者采访了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邬向明。

  A

  用“三个统一”推进社区体育公园建设

  邬向明总结,发展群众运动有五个方面的基本工作,一是场地设施建设、二是体育组织建设、三是举办赛事和活动、四是科学指导体育健身、五是宣传体育文化。

  邬向明介绍,珠海实现社区体育公园的全覆盖,离不开发展体育的先进理念、模式和做法,“我们是如何推进建设社区体育公园的呢?有三个‘统一’,市政府统一免费划拨土地,针对没有其他建设规划的边角用地,优先考虑建设体育公园;市政府统一财政出资建设;统一免费提供给市民使用。

  珠海自2010年推进社区体育公园建设,2016年实现“10分钟锻炼圈”的全覆盖,受到了国内许多省市的关注,“广东省的相关单位也注意到了珠海的建设经验,还专门派人来珠海参观、学习,并且委托广东省规划设计院和珠海市的规划设计院,用珠海市的社区体育公园的建设标准和模式,规划了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的建设标准。”

  B

  未来将建成6万㎡全民健身综合馆

  

  珠海为什么如此重视体育场地的建设?邬向明表示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响应国家号召、二是回应市民的需求、三是为珠海发展群众运动奠定基础。“作为珠海经济特区,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了,运动就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邬向明介绍,珠海即将在体育中心附近再建设一座6万㎡的全民健身综合馆,建成后将囊括二十余种体育项目,为市民健身锻炼提供一个新去处。此外,珠海还将依托地理环境优势,大力推动海上、水上、沙滩、山地运动项目。

  C

  加强体育文化建设,鼓励协会自主申报赛事

  

  发展群众体育,不仅需要建设符合需求的场馆,还需要加强体育文化的建设。邬向明表示,体育文化的培养要靠举办赛事活动。2015年市政府举办第一届市民健身运动会时,由于宣传不到位等诸多因素,实际参加比赛的人数并不多。后来转变了办赛思路,开始鼓励各个体育组织自行筹办赛事。

  “只要群众爱玩的,协会向我们申请,我们评估它安全、有群众基础,就都提供支持。”邬向明说。通过这种思路的转变,截至2020年,珠海的市民健身运动会做到了全年度、全项目、全人群、全年龄覆盖,不仅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其他政府部门也开始寻求合作,希望能借助赛事的影响力,扩大全民性质活动的宣传。

  分析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9.6% 珠海提前十年完成国家指标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低于90.86%和92.1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及以上和40%以上。而根据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的数据,2021年,珠海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超过3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9.6%。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为93.7%,位居全省第三,几项主要指标已经实现2030年的目标,提前十年超额完成要求。

  面向未来,珠海体育的发展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珠海市提出,到2035年要达到人口500万的目标,这对体育设施、体育产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有的设施、赛事还有哪些短板、不足?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积极统筹、规划、实施,也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只有多方合力、齐抓共管,才能有效提升城市的体育水平,让体育事业成为“青春之城,活力之都”——珠海的金字招牌。

  珠中江新闻部·融媒体实验室 出品

监制:田霜月 李平

统筹:王靖豪

采写:南都记者 王靖豪 实习生 张景淞 尹丽钧 曾奎达 吴翌哲 梁国树 姚嘉奇 刘裕龙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