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山港海关、市红十字会、市侨联等部门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海外爱国华人捐赠给中山的10万个口罩正式落地接收。

港珠澳大桥海关“青年突击队”队员王敦韬与同事在岗位上。

港珠澳大桥青年突击队队旗。 通讯员供图

海关关员快速验放进口口罩。
拱北海关选送的4件疫情防控见证物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收藏。4件独一无二的见证物,诉说着拱北海关干部职工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动人故事。这4件见证物分别为拱北海关团委港珠澳大桥海关青年突击队队旗、第一票经港珠澳大桥口岸出口香港用于建设紧急隔离中心活动板房的报关单、湖北省疾控中心经跨工区口岸进口的新冠肺炎检测试剂盒报关单、首票经中山港口岸进口海外华人捐赠的10万个医用口罩报关单。
据悉,中国国家博物馆将永久收藏这些见证物,并通过举办专题展览等形式更好地发挥见证物记录历史、普及科学、教育社会的作用。
见证1
成立青年突击队 15名青年团员坚守一线
“返程机票已经买好了。”去年初,听闻疫情暴发的消息,港珠澳大桥海关王敦韬决定取消在老家过年的计划,从祖国最北端的黑龙江赶回珠海。
2020年初,临近春节,珠海各口岸迎来返乡客流高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原本忙碌的口岸一时间压力骤增。尤其是口岸现场的海关卫生检疫岗,风险最高,压力最大。非常时期,拱北海关团委迅速组织成立多支青年突击队,火速驰援口岸卫生检疫岗。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团总支迅速响应号召,“青年突击队”一成立,就有15位青年团员主动申请加入。他们中大多数具备医学背景,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王敦韬就是其中一员。
“我们主要负责在口岸旅检一线为旅客测温、指导他们按规定填写健康申报卡,发现有症状或有疫情多发地旅行史的旅客,再作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采样,并通过专门通道移送高风险旅客。”据王敦韬回忆,防疫关键时期,每一项操作都必须特别当心,值班期间,厚重的防护服一穿就是12个小时。旅客多的时候,就连吃点东西,喝点水这样简单的休整都很难实现。
“防护服隔离病毒不隔离爱。”2020年1月31日凌晨,保障湖北籍旅客通关返乡,给王敦韬留下深刻印象。“出现发热症状的高风险旅客会被引导到负压医学隔离室。我们想方设法同旅客拉家常,耐心回应旅客的疑问和诉求,尽可能让旅客放松,感受到我们是值得信赖的国门卫士。”王敦韬说。
面对急难险重的防疫任务,一面小小的红色队旗,将一群热血青年聚集在港珠澳大桥口岸一线,以青年人的勇敢、无畏,勇挑“外防输入”重担。当他们得知队旗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一同去国家博物馆找寻自己身影”的约定在突击队队员之间默默生根。
见证2
200多套活动板房出口 助力建设“港版火神山”
从这张报关单之后,200多套活动板房经大桥口岸快速验放出口香港,鲤鱼门检疫中心第二期隔离病房建设得以迅速完成。
时间回到2020年2月6日下午,一张不同寻常的报关单出现在港珠澳大桥海关综合业务一科当班关员梁志聪的电脑屏幕上。这张报关单申报的,是一套重达12吨的“钢铁制,对开玻璃门,书桌、上下床已固定”活动板房。看到这里,梁志聪很快意识到,这很可能是用于建设香港紧急防疫隔离中心——鲤鱼门检疫中心的活动板房。
他马上将自己的猜想报告给了科长马少伟。马少伟第一时间联系企业,果不其然,梁志聪猜想得到了证实。大桥海关当即决定特事特办,开通快速通关专用窗口和绿色通道,对防疫物资实行优先查验、随到随查,确保现场查验“零等候”,物资通关“零延时”。
从这张报关单之后,200多套活动板房经大桥口岸快速验放出口香港,鲤鱼门检疫中心第二期隔离病房建设得以迅速完成。
大桥海关多措并举加快对供港防疫物资的快速验放,为被香港人称之为“港版火神山”的香港紧急防疫隔离中心建设争取了宝贵时间。
见证3
12分钟新冠肺炎检测试剂盒即通关
去年防疫的关键时期,拱北海关所属青茂海关收到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一封函件,明确武汉科昊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进口一批境外捐赠的防疫用医疗器械。
因为深知这批进口物资的重要性,青茂海关迅速行动,成立专项团队跟进落实捐赠进口防疫物资通关工作,团队成员何晓峰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回忆,“看到那封函件时,心里的血就沸腾起来了,无论如何都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这批物资送到武汉!”“我们通宵设计了多个方案反复模拟,只为了能快一点、再快一点,这样武汉的希望就多一点、更多一点。”
2020年4月1日14时,当这批期待已久的新冠肺炎检测试剂盒到达申报现场,专项团队按照既定最优通关方案,12分钟就完成了这份报关单从接单到放行的全部手续。
珠海市闰丰报关代理有限公司负责该批物资报关的经办人回忆称:“海关与我们保持持续顺畅的沟通,可以说用了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完成了通关。”
见证4
系首票经中山港口岸进口 海外华人捐赠的防疫物资
2020年初,旅居秘鲁的中山乡亲萧孝权历经艰辛在当地募集到一批防疫物资,计划捐赠给中山市红十字会等部门。
海关的马彦伟是这票报关单的亲历者,“获悉此事后,我们专人与物资承运企业、受赠单位等密切联系,全程跟进,对防疫物资的捐赠进口、通关事宜等进行提前研判,为防疫物资顺利进口做好充足的准备。”
2020年2月11日,50箱共10万个一次性外科消毒口罩,跨越上万公里,到达中山港口岸。这也是疫情暴发后首票经中山港口岸进口海外华人捐赠的防疫物资。当天上午,拱北海关所属中山港海关监管三科科长朱友清早早地赶到了中山港外贸码头的泊位边上,看着船慢慢靠向岸边,心里焦急地催促着“再快点,再快点!”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防疫物资卸货后,朱友清与同事立即通过“疫情防控物资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办理验放手续,将口罩交到了中山市侨联办工作人员手上。
采写:南都记者 袁平峰 通讯员 袁文立
供图: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