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对于珠海而言,此刻又多了一重特殊的意义: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元年。随着各地日前陆续发布今年1-2月外贸“成绩单”,明确新定位、担负新使命的珠海表现如何,分外引人关注。
3月29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正式公布,提出“支持珠海经济特区思想观念先行、改革创新先行、基础设施先行、绿色发展先行,在新时代强化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这是自1980年成为我国最早一批经济特区(之一)后,珠海特区发展史上的又一重大节点。有媒体将之解读为,珠海特区“再升级”。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内容丰富,涵盖了生态、交通、产业、立法、科技、文化、医疗等方方面面,如何解读?珠三角9市陆续发布的今年前2个月外贸数据,为人们从外贸及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视角,观察珠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引擎打开了一个小切口。
一看外贸总量
珠海成珠江口西岸 都市圈“领头羊”
2021年开局,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外贸表现如何?
南都记者梳理了珠三角9市今年头2个月的外贸数据。从总量上看,同在湾区的不同城市之间差距大,其中深圳以4914.23亿元的进出口总量稳居“龙头”位置,东莞、广州、佛山则处于“第二梯队”,1-2月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为2033.23亿元、1600.55亿元、1240.72亿元,排名2、3、4位。
珠海则和惠州、中山同处湾区外贸“第三梯队”,其中珠海以482.01亿元的总量,在第三梯队中“领跑”,较惠州、中山分别高出约100亿元。
位列“第四梯队”的是江门和肇庆,今年1-2月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为242.8亿元和48.62亿元。
从城市分布来看,经过多年发展,珠海外贸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内早已完成赶超,分别比中山、江门高出近100亿、近240亿,领先优势较为突出,但与珠江口东岸相比,外贸格局与经济相仿,总体呈现“东强西弱”的局面。外贸千亿级城市几乎都分布在东岸的广深走廊一线,除佛山外,珠江口西岸城市1-2月外贸总量尚不及深圳一个城市。珠海与深圳同为特区,但今年1-2月外贸总量仅约为前者的十分之一。
外贸这扇小窗口,反映的是东西岸发展尚不平衡的现状。在这一背景下,广东发布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无疑进一步明确了珠海的未来定位,旨在通过赋能提级和要素支撑,强力推动珠海走上加速发展、奋起直追的快车道,协同引领珠江口西岸城市发展,助力广东改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格局。
二看外贸增速
由于外贸历史欠账多,底子薄,珠江口西岸城市在第一轮外贸总量的PK中不及东岸城市,并不出人意料,但在外贸增速上,西岸城市表现出强劲的追赶势头,扳回了一局。
数据显示,在迅速摆脱疫情冲击后,湾区珠三角9城今年1-2月的外贸增速均表现亮眼,除广州同比增长23%外,其他城市的增速均达到了近年来创纪录的30%以上。其中,佛山表现尤为抢眼,在外贸总盘子超过1200亿的情况下,2021年头2个月外贸进出口总额依然实现了84.9%的超高速增长,位居第一位。
“重振虎威”后的中山同样表现出喜人的发展势头,以58.2%的增速位居第二位。珠海则和深圳、惠州、江门、肇庆、惠州一道处于增速排行榜“第三梯队”,其中深圳以41.76%的增速排名第三位,珠海以40.4%的增速排名第四;惠州、江门、肇庆则分别增长了38.22%、39.1%、38%。
从区域分布来看,外贸增速领先的佛山、中山、珠海均处于珠江口西岸,而在湾区外贸增速排行榜前四的城市中,珠江口东岸仅深圳一个城市上榜,西岸追赶东岸的态势已经显现,其中仅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就有两城上榜,占据了半壁江山。
今年年初外贸的快速增长,除了得益于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生产、消费景气度回升,外需增加以及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尤其是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成效日益显现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去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出口骤然减速,基数较低导致今年同比增幅较大。
以珠海为例,受疫情影响,2020年1-2月外贸进出口总额343.07亿元,骤降19%,其中出口184.69亿元,下滑20.5%;进口158.37亿元,下滑17.3%。
有分析人士表示,从2021全年度的角度而言,珠三角各城在外贸上面临的将是一场耐力赛,开局前2个月的表现能否延续到后半场,更考验城市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程度,长期来看,城市应立足于自身产业链,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提升产业竞争力,进而增强商品和服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
三看外贸质量
领先重庆、青岛 珠海连续跻身外贸百强城市全国前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珠海外贸总量在大湾区乃至全国尚不突出,但外贸质量高,长期排名全国前列。
由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2020年7月发布了“2019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名单,珠海领先重庆、青岛、天津、北京等众多一线、二线城市,在全国参与评比的297座城市中高居第7位。该榜单自2008年设立以来,这已是珠海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前十。
该排名中,粤港澳大湾区毫无悬念地占据我国外贸金字塔的“塔尖”,珠三角9市全部上榜,并在含金量最高的十强中独占四席,除珠海位列第7位,深圳、广州、东莞分别位列全国第1、3、4位,其中深圳更是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第一。
榜单指出,随着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相继通车,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珠三角地区外贸发展活力继续彰显。一方面,深圳、广州、东莞、珠海等外贸传统强市表现依然抢眼;另一方面,广东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结构效益进一步提升,珠三角上榜的9市中,结构竞争力和效益竞争力排位较上年提升的城市均为6座,占入榜城市数量的66.7%。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对过去两年同一排名的比较分析发现,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市场和美国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对全球贸易的冲击,粤港澳大湾区在整体表现优秀的同时,各城市表现也有高低起伏。除深圳以较大领先优势牢牢占据榜首外,广州、东莞、佛山、惠州、中山外贸竞争力2019年逆势上扬,如广州从2018年的第7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3位;佛山从第19位上升至第15位;惠州从第26位上升至第23位;中山从第29位上升至第25位;肇庆则从未上榜到跻身第99位。
与此同时,也有三个城市排名有所下降。其中,珠海2019年排名较2018年下滑2位,从全国第5变成第全国第7,东莞、江门也分别较2018年下滑了1位和13位。反映在经济数据上,2019年珠海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908.89亿元,同比下滑10.4%,其中珠海外贸前十出口目的地地区完成出口总额1023.96亿元,下降15.9%。
四看构建国内国外双循环
珠海外贸依存度高 机遇与挑战并存
29日公布的《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中,在与外贸有关的部分提到,珠海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重要支撑”。
一方面,随着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力推全球产业链“回流”,高筑科技、贸易壁垒,国际市场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仍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作为传统的外贸强市,珠海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对外依存度大,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了一道必须破解的考题。
2020年年中,21世纪经济研究院曾统计了我国37座主要城市的外贸依存度(外贸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其中17个城市的外贸依存度在50%以上,深圳、东莞、珠海、中山四市上榜,截至2020年6月,珠海外贸依存度达到74.1%。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珠海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730.57亿元,而同期作为国内贸易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921.26亿元,远远小于外贸总额。而据南都记者测算,截至2020年末,珠海外贸依存度达到78.4%。
对外依存度高,导致珠海经济发展较易受到外部市场环境波动的冲击。以过去5年的珠海外贸数据为例,受贸易保护主义、国际市场波动以及珠海自身新旧动能转换等原因影响,外贸波动起伏明显,2016年进出口总额2753.05亿元,同比下滑7%后,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快速反弹,增幅分别达到8.6%和8.5%,但2019、2020年受美国实施贸易单边主义以及新冠疫情打击等影响又迎来连续两年下滑。
而据珠海市统计年鉴披露的数据,珠海外贸进出口总额在2014年达到特区成立40年以来的峰值,为549.99亿美元,之后一直有波动,至2019年为422.3亿美元,较峰值减少了100多亿美元。
如何实现意见所提出的“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重要支撑”,珠海责任重大,既面临历史性机遇,也需克服转型压力及诸多挑战。
珠海除了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外贸的质与量方面继续突破,真正发挥出湾区新引擎的作用,协同带动珠江西岸周边城市,也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及时调整产业链、供应链等布局,深挖内需市场,更好联通国内外市场。
出品:南都珠中江政经观察室
统筹:杨亮
数据、采写:杨亮 罗韵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