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南都珠海营商环境总体满意度调研报告2.0版本

营商环境调查 八成企业“满意”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12月24日        版次:ZA02    作者:朱鹏景

国际一流湾区呼唤一流营商环境,珠海营商环境好不好?当地企业说了算。去年,南都珠海营商环境课题研究组走进珠海民营企业和改革一线部门,围绕企业存在的难点、堵点展开调研,剖析企业对珠海营商环境的直接感受。

今年较为特殊,后疫情时代,你对珠海的营商环境是否满意?最希望政府出台哪方面扶持政策?企业还有哪些冷暖感知?南都珠海营商环境课题研究组推出珠海营商环境总体满意度调研报告2.0版本,为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建议与参考。

  区 域

  香洲区的营商环境满意度最高

在充满挑战的2020年,由社科专家、高校学者与资深媒体记者组成的南都珠海营商环境课题组,通过广泛而深入的企业调研,了解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真实感受和评价,为当地政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一份“指南”。

本次调研,课题组通过300多份问卷调查以及对企业代表面对面访谈等进行调研。在对珠海营商环境现状的总体评价中,9.68%的受访者满意,30.65%的受访者比较满意,选择基本满意的占37.10%,另有22.58%的受访者选择“不满意”。近八成受访者对珠海营商环境总体满意。

在参与调查的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3个行政区和横琴新区、保税区、高栏港区、高新区和万山区5个功能区里,香洲区的营商环境满意度最高,达到32.38%,其次是横琴新区和金湾区。

珠海大湾区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万春在香洲区创业近10年。他认为香洲区人口密集,人群素质较高,政府机关比较密集,对于日常业务、事务的处理非常便利。更重要的是,相较于新开发的区域,香洲的商业氛围比较浓郁,铺租也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综合对比来看,他认为香洲区的营商环境在各区中最优。

综合各种因素来看,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成为企业选择珠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港珠澳大桥开通,珠海成为陆路唯一连接香港和澳门的城市之一,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互通有着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调查中,有24.82%的受访企业认为,选择在珠海设立公司总部或分机构,有助于开拓以港澳为支点,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基于国家与特区叠加的政策优势,21.28%的受访企业乐观地认为珠海所在区域的发展未来前景可期。

  扶 持

  超过七成受访企业认可“暖企”效果

去年以来,珠海率先出台广东省首个市级政府层面的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工作方案,并在全省率先成立落实减税降费工作小组,集合全市27个责任部门成立落实减税降费工作小组。方案落地珠海两年,企业的感知度却不高。

调查中,有35.48%的企业认为“税费有减少,但是幅度不大,感受不明显”,有22.58%的受访企业认为减税减费与宣传的有差距,还有24.19%的受访企业认为“没有明显感觉”。

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市场主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部分企业深陷困境久久未能缓解。

在此背景下,全国上下掀起一股“暖企潮”,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珠海市以及各区纷纷印发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相关政策,从加大援企稳岗力度、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等方面着手出台政策措施,全力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企业安全有序开展复工复产。

调查中,超过七成的企业认为“暖企”政策有效果。其中,24.19%的受访企业认为“效果很明显,企业很受益”。有50%的受访企业认为“有效果,但不明显”,还有25.81%的受访企业认为“暖企政策”没有效果。

  四成受访企业受到疫情专项政策扶持

今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冲击让企业更易感知冷暖。那么,企业最希望政府出台哪方面扶持政策?企业到底有没有收到疫情专项政策扶持?

调查显示,“加大社会保障和员工保障”占比最大,高达28%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应出台此类扶持政策;其次是希望继续发放消费券,“加大消费刺激力度”占比约22%;而加强物资供应则占比18%。

今年疫情期间,所在企业是否受到疫情专项政策扶持,持肯定答案的占比为40%。部分企业反映其实有税收等扶持,但是并无行业专项政策扶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返岗补贴政策,但是从企业的反映来看,一方面政策仍需进一步进行宣传和渗入,另一方面企业普遍对申领有“畏难”情绪,担心手续、流程冗长,有企业负责人坦言,害怕申请的补贴还不够平衡投入的精力。

  成 本

在珠开办企业

人才成本最高

调查中,课题组着重对珠海营商环境的强项和短板进行访问。

近年来,围绕营商环境,珠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通过政策、资金、资源等全方面给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受访企业对这些举措有清晰感知。

调查中,企业对珠海营商环境最为满意的是“政策支持力度大”“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配套完善”。其次满意的是政府服务意识强,再次满意的是认为珠海的人才政策很给力。而最不满意的分别是产业链不够完善以及龙头企业带动,分别仅有8.33%、6.82%的受访企业认可,这也侧面说明了珠海在做大城市能级量级方面还需发力。

对在珠海开办企业的成本意见比较分散,基本集中在人才成本、管理成本、配套成本、研发成本、招商成本等,其中仅有10%的受访企业认为税费成本比较高。

与此同时,45%的受访企业认为珠海人才紧缺、且流动性大,综合的人力成本比较高。

  人 才

  人才和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仍需加大

在当下各城市的经济发展大战中,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2017年以来,城市掀起“抢人大战”,年轻人才成为抢夺的热点。本轮城市“抢人”大战已蔓延至东西南北,既有成都、西安、重庆、武汉等二线城市,也有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有不少三四线城市。

其间,珠海不断放宽落户政策,不惜重金引入人才。2018年,珠海出台被称为有史以来含金量最高、创新突破最大、针对性最强、综合力度最优的人才政策,也就是“珠海英才计划”。仅市层面每年在人才方面投入超过10亿元,珠海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将投入超过25亿元。

2020年12月,珠海“招才”再度放低门槛,将具有国家教育部承认的大专(高职)以上学历人员、人社部承认的技工院校高级工班及以上毕业生纳入人才引进范围。并放宽年龄条件,学历人才、职称人才、具有国家职业资格等级的技能人才、重点企业一线优秀员工的引进年龄统一为男性50周岁以下、女性45周岁以下。

不过,在受访企业看来,这些还不够。在对“珠海的营商环境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和改进”的问题中,“人才政策的吸引力度不够大”占据了26.67%的选票,成为企业最热切期盼珠海要补足的“短板”。

此外,有20%的受访企业认为珠海“产业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大”。这需要珠海更加着眼于产业的发展,从前端的招商着手,给予吸引力足够大的招商优惠条件,吸引行业龙头进驻,并对存量企业多予支持,助力企业做强做大,助力行业集群化发展。

  用工需求短缺仍是“老大难”

珠海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难点、痛点,企业最有发言权。南都记者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展开调研,梳理发现目前企业普遍反映珠海产业链不够完整、产业配套不够完善、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导致对人才需求大以及用人成本高。

珠海一家从事3C产品智能检测设备研发与制造的企业负责人称,今年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网上学习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增大,该企业订单猛增销量逆市上扬,与此相反的是,人才需求短缺跟不上公司快速发展的步伐。该企业有关负责人反映,人才短缺是其企业面临最大的难题,在3C产品智能检测设备研发与制造方面,珠海没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同类型的公司稀少,高层次人才需要到深圳、东莞等其他城市挖人,同一个工种开出的工资还比这些城市要高,但由于这类人才往往更为看重行业前景,更愿意呆在产业链相对完整的城市,因此导致即使开出高价仍然很难挖人。

珠海一家从事通信光电线缆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则反映,目前珠海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但对比发达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总量不足,缺乏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且人才引进难、流失严重,严重制约着企业可持续发展。

“招工难,招高级技工更难。”用工短缺及成本高,不仅仅是在高层次人才方面,中下层人才招聘依然是个难题。珠海一家新能源企业反映称,公司总部设在珠海后,未来对人才需求较大,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珠海比较重视,市、区层面都出台了扶持政策,但中下层人才、一线工人仍然非常紧缺,今年春节前夕缺了1000人,且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一些企业普遍反映,用工难、招工难问题突出,工人成本占企业运营成本比重很高。有些企业被迫将目标盯准偏远山区,直接从公司开车到山区拉人。

统筹:李平 南都珠海营商环境课题组成员:李洁琼 袁平峰 杨亮 朱鹏景 王靖豪

南方都市报App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