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做好珠海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及现代化2035编写工作,市教育局针对家长群体开展问卷调查活动……”11月2日,伴随钉钉上传来“叮”的一声,家住珠海南湾的刘女士和班级群的家长们收到了同一份调查问卷通知,十四五规划就这样不经意间走进了普通市民的生活和工作。
“十三五”即将收官,如何谋划好十四五成了当前一段时间珠海的重要课题。作为给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定目标、指方向的重要规划,下一个五年规划将对珠海发展以及珠海人未来的生活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伴随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确定,也为珠海十四五锚定了坐标、找准了发展方向。
A 下一个五年怎么干?珠海“二次创业”加快发展
十四五,珠海如何谋划?下一个五年,珠海要怎么干?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些问题自然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围绕全会提出的目标,珠海于10月30日下午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提出要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努力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最前列,并且明确了珠海下一阶段发展方向,概括起来有十个主要任务,包括着力建设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支点;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等。
“从全球变局、全国大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澳深化合作、珠海自身发展五个维度,准确把握珠海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使命重担。”此次的珠海市委常委会议提出,要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率先突围、迎头赶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四五新征程,珠海找准了发展方向。对于市民而言,最关心的自然是2025年,乃至2035年的珠海将是怎样的图景?
8月26日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节点上,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描绘了“蓝图”:珠海要努力到2025年,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支撑核心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突破,以横琴为主平台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人口达到特大城市规模,粤澳融合发展新都市基本建成;到本世纪中叶,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球先进城市前列,在建设“一带一路”中发挥重要枢纽作用,成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最前列的代表性城市。
“40年前,珠海经济特区刚刚建立,当时没人想到会有今天的发展成就。而15年后的珠海,将远超乎你想象。”网络上,一则转发率颇高的热帖如此评价珠海的新目标。
B 蓝图如何实现?珠海多部门问计于民
蓝图很美,如何实现?
为了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珠海问计于民,连日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征集活动:香洲区公开征集“金点子”;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围绕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澳珠极点建设,就新基建、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市功能等重点内容开展建言献策活动……
南都记者梳理公开报道发现,早在6月份,珠海就部署专题研究十四五规划,目前已有至少9个市直单位就十四五规划编制进行招标或公开征集意见。除了市一级部门,珠海各区更是纷纷行动起来,一些区早在去年就启动了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
“收到问卷调查,突然发现十四五规划离自己很近,原来自己也能为完善规划出一份力。”完成问卷后,刘女士对五年一次的规划工作有了新的理解:以前总觉得五年规划很高大上,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做完问卷才发现都是跟大家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像教育部门的问卷涉及的是家长对珠海现有学校布局规划、学区划分、入学升学政策、校园周边环境的满意度调查等,每一个都很实在。
每一个五年规划,确定的是一个城市未来发展路线图。对于珠海而言,十四五规划还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未来五年,是事关珠海城市命运的窗口期、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期、破局突围的攻坚期。在这个特殊时期,珠海‘十四五’规划更是尤为重要。”今年6月,郭永航在研究部署珠海“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时如是说。
就十四五规划的背景而言,这也是迈进新珠海新经济新生活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自然备受关注。
C 如何实现“强而美”?珠海城市能级、量级有望跃升
长期以来,珠海一直以“小而美”的形象示人,即将开启的十四五,珠海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加速奔向“强而美”。
1980年,特区建立之初,珠海常住人口36万余人,比东岸的深圳高出约4万人,但珠海最终用了近40年时间,才使得常住人口至2019年末突破200万,达到202.37万人;而此时深圳已经跻身千万人口俱乐部,达到1302.66万人。
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不足,缺乏有竞争力的岗位等因素,导致珠海在上一轮人口竞争中陷入劣势。2010年到2014年,珠海单年的常住人口增长甚至徘徊在2万以下,最少的一年仅新增6000。
尽管2018年,2019年,珠海人口增速连续2年蝉联全省首位,增速分别为7.12%、7%,但按照珠海提出的新目标,“到2035年,常住人口要超过500万人,人口达到特大城市规模”,在“后人口红利”时代,离目标任务的差距大、挑战多,为此珠海在十四五明确“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部署”,加快人口聚集。
经济方面,珠海今年提出“到2035年,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截至2019年,珠海地区生产总值3435.89亿元,要在15年后实现2万亿的目标意味着下一阶段珠海发展需要跑出“加速度”,而留给珠海的只有3个五年规划的时间,作为实现这一新目标的开局,明年实施的十四五规划自然尤为引人关注。
如何加快产业聚集?珠海在建设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支点;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打开国际市场新空间等多维度明确了十四五的主攻方向。
以产业为例,珠海在今年的市两会上提出将出台专项政策,加快培育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打印设备为重点的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有关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措施本月刚刚发布,珠海宣布用5年时间打造千亿集成电路业集群。
十四五即将开启,珠海正撸起袖子加油干。
采写:南都记者 杨亮
珠海下一阶段 发展方向
着力建设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支点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着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
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打开国际市场新空间
切实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以更大力度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部署,着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未来型生态型智慧型城市
打造区域文化高地
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
适度超前、科学布局全市公共服务配套,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建设民生幸福新特区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着力建设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