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15年吸引300万人,珠海靠什么?听听专家怎么说

南都记者采访多名专家学者,为珠海人才引进“把脉”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9月23日        版次:ZA02    作者:王靖豪 朱鹏景 李洁琼

有专家认为,对未来发展的预期,成为制约毕业生留珠意愿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南方日报记者 张由琼 董天健 南都记者 陈冲 徐杰 摄

有专家认为,对未来发展的预期,成为制约毕业生留珠意愿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南方日报记者 张由琼 董天健 南都记者 陈冲 徐杰 摄

有专家认为,对未来发展的预期,成为制约毕业生留珠意愿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南方日报记者 张由琼 董天健 南都记者 陈冲 徐杰 摄

招聘会上的求职者。 南都记者 吴进 摄

本期嘉宾

◎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珠海人才战略顾问

◎王磊: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殷旭东:中共珠海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副教授

◎刘云德: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文化理论研究所所长

8月26日,珠海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的节点上,珠海提出了人口发展新目标:“到2035年,常住人口要超过500万人,人口达到特大城市规模”。

500万的人口发展目标背后,承载的是珠海更大的抱负:“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

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珠海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人口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另一方面截至2019年末,珠海人口刚刚突破200万人,人口从特区成立之初的36万余人到202.37万人,历时39年。按照新目标,未来15年,珠海要新增常住人口300万人。

珠海拿什么吸引和留住人才?与北上广深等城市相比,珠海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面对挑战,珠海又该如何精准施策?南都记者采访多名专家学者,聚焦上述问题为珠海人才引进“把脉”。

  A

  焦点一 如何吸引人才

王磊:

珠海需要更多“知识人口”

相比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珠海作为经济特区在吸引人才方面有哪些优势?珠海又该如何利用好这些优势,在吸引人才方面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王磊表示,人口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常取决于三个因素:人口、产业和土地。一般来说,城市中人口、产业和土地的协调发展程度越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表现也越好。一直以来,不少人认为制约珠海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珠海的人口没有达到它应有的量级,但王磊认为,相对于珠海本身的产业规模和容量,还有它的土地规模而言,这三者间目前的比例应该还是比较协调发展的。珠海想要进一步发展,对标北上深杭的话,目前这个标准就不够了,就需要三个因素同比例增长。这个问题投射到人口领域,反映出来的就是现有的人才不足以支撑城市的发展动力和创新动力了。

关于珠海人口的增长,王磊认为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考量:HDI指数(包括人均GDP)、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城市创新发展指数等,从珠海目前在这些指数体系中的指标表现来看,珠海的城市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尤其是未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环,珠海要成长为500万人口的城市还是很可期的。

“珠海需要什么人才?珠海需要的更多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能够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人口’,这个‘知识人口’并不是说在学历上有一个什么样的要求,而是说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王磊称,事实上,只是单纯地探讨人口数量,其实意义不大,我们更应该探讨的是为了适应珠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如何定向吸引哪些人才落户珠海。

第二个方面,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与经济总量、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建成区面积存在正相关关系。举个例子,为什么珠海的私家车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地铁,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水平还无法满足市民的公共交通出行需求。但要修地铁又必须要满足人口这个指标。所以这其实是类似于“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到底是人口增长催生城市公共服务能力,还是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吸引人才,这其实很难一概而论,以江苏泰州为例,这座城市就是“公共服务先行”。

近年来,华为、腾讯等名企落地珠海,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关于人口规模,我们可能需要逆向思考,不要单一追求人口数量的增长,要着重考虑的是吸引“知识人口”。珠海这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究竟需要吸引什么样的人才?从这个角度出发。

譬如我们经常对标的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等,实际上许多城市的人口总量并不大,但人均GDP非常高,环境优美、公共服务水平高、配套完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产业,真正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

第三个方面,城市发展是需要动力的,人口增长需要产业增长、产业增长提供就业岗位。所以根本来说,一个城市的发展还是需要产业发展来带动人口增长。比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就会带来大量的工业人口、经济人口。

过去珠海放弃了环境污染型的企业,为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现在看来很幸运。但是现在看来适度引进低污染、低能耗的第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珠海注入城市发展动力,可能是珠海必须面临的选择了。

在城市的产业定位中,一味强调只要高科技产业可能是不够的,比如在东京湾区,就包含了许多层次的产业,有高科技研发产业、有运输产业,制造产业等等,产业结构非常丰富。这对珠海是很有借鉴意义的,王磊认为,在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前提下,适当引入一些低污染、低能耗的第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珠海注入城市发展动力,可能是珠海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选择。

殷旭东:

大湾区制度创新高地是优势所在

“与北上广深相比,珠海在吸引人才、人口聚集方面最大的优势就是与澳门有良好的互动。”中共珠海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副教授殷旭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殷旭东认为,珠海环境优美,空气质量高,而且与北上广深相比而言,较低的房价和生活成本,是珠海在吸引人口聚集方面的优势。“最为突出的是,珠海毗邻港澳,作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珠海是大湾区的制度创新高地,横琴新区作为‘一国两制’发展的基地,将来在‘一国两制’方面将有非常多的实践,基于这一点,珠海前途不可限量。”

对于珠海吸引人才、人口聚集方面最大的不足,殷旭东认为,珠海在教育、医疗方面的供给不足,珠海东西部发展呈现了明显的差异化。“我们珠海的城市发展呈现了东强西弱的局面,绝大部分的人口和资源挤在了香洲区这个300平方公里狭小面积里,有1000多平方公里西区,因为城市发展相对不够完善,出现了东西不平衡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殷旭东提到,目前珠海政府在这些方面已经在着手改进,对城市中小学的供给也加大了力度,日前刚刚建成投入使用的位于西部的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珠海分校,在全国都享有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学资源,这也是政府加速珠海西部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医疗这一块,珠海也是逐年增加新建医院和医疗设施,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的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一系列的新兴产业也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些产业的布局许多都落在珠海西区,不仅对珠海东西部均衡发展起到作用,对全国的高端人才而言都具有吸引力。

  B

  焦点二 如何留住大学生

王辉耀:

把珠海发展成为大湾区人才培养基地

“人才是第一位的”,“中国第一批建立的经济特区深圳、厦门、汕头、珠海这四个城市中,从建立人才高校,打造人才培养基地来说,珠海是最成功的。”谈及珠海建立特区40周年来的成绩,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王辉耀认为,珠海合作或引进了10多所高校,建成了广东省内仅次于广州的第二个高校聚集区,为教育产业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深圳有紧追和超越的趋势,把多所国内国际名校搞起来。王辉耀认为,珠海濒临港澳,有很大的潜力,但是没有发挥出来。

“珠海有很多大学,但是仅有数量还不够,而且大部分是国内的民办教育在办,或者是没有自主权。”王辉耀说,珠海没有世界一流的学校,这是很大的遗憾,“珠海应该突出国际性,吸引更多的国际学校来办校。”王辉耀以长三角为例,“目前仅仅一个长三角,就吸引了七八所国际知名高校办学。”

目前,大湾区战略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要在15年内实现人口增加1.5倍,王辉耀提出,首先需要发挥珠海现有的教育产业优势,把全国知名的院校吸引到珠海来,把港澳的学生吸引到珠海来上学、就业和创业,甚至要通过世界“一带一路”战略,吸引东盟的学生到珠海来求学。

不过,开办的院校也需要科学布局。王辉耀提出,广东是制造业大省,技工、职业学校是刚需。珠海除了开办国际性的院校,也可以围绕服务制造业开办专业性强的技校或职校,或者围绕广州、深圳等城市发展较好的产业,培养专业的人才,把珠海发展成为大湾区的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广东省的产业进步。

王磊:

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制约毕业生留珠意愿

今年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珠海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诸多成就,举世瞩目,其中,建立10所高校,为珠海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成为在教育领域的亮眼举措。截至2019年数据,珠海本地高校毕业生的留珠就业约占三成,社会上有声音认为,这个比例偏低,人才出现流失等,究竟珠海如何提高毕业生留珠就业率,这其中有哪些需要全社会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

王磊表示,经过他们多年的跟踪记录,留在珠海本地发展的是比较少的,一半以上是离开了珠海到外省,或者省内其它城市发展。以他们的学院为例,国内来看,一般首选“北上广深杭”;留在广东省的话,除了深圳、广州,东莞、佛山比例也较高。王磊称,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缺乏产业环境。王磊认为,绝大多数毕业生是愿意留在珠海的,如果说珠海有相应的就业机会和就业上升空间的话。这就是为什么说深圳比珠海有吸引力,除了它的就业机会丰富,它的发展机会也非常多,上升空间很大。

第二,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先安居才能乐业,珠海的房价从某种程度上把我们的毕业生给“推”走了。最近几年,珠海的医疗、教育有了很大提升,但比如房价、房租,这都是现实问题,它确实会制约大学生留在珠海工作的意愿。

虽然“北上广深杭”的房价、房租也高,但是这里有一个预期问题。他举例称,他们学院毕业的研究生,如果选择留在珠海,工资水平可能长期都是在1万以下,那么他对自己未来收入、发展的预期,实际上是不高的。而如果去了杭州,进入阿里影业工作以后,他月薪很快就突破了1万,而且还有调薪、加薪,杭州有些地方房价还在2万-3万,如此看来,他对自己未来的预期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对珠海未来的预期。社会上有许多说法,说珠海是个养老的地方,环境好、很悠闲。可实际上呢?珠海作为一个创新驱动型的城市,虽然在这方面排在全国前列,但是产业变现能力比较差,吸纳不了这么多的毕业生就业。

而且我们知道,大学毕业生,尤其是本科毕业,他往往需要在一个岗位工作一段时间,通过在这个产业中进行训练,获得提升。

可是我们现在呢,要么就是研究型的单位,它的人才需求没有那么大;要么就是制造业,可能要下车间、到流水线作业,大学生也不会去,如此看来,留给我们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就很小了。

殷旭东:

要注重加强珠海的印象文化建设

作为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针对高校毕业生留珠率较低一事,殷旭东分析道:“珠海的高校发展这一块其实是有误区的,我们一直关注高校的规模发展,相对忽视了高校的专业设置,在建设质量方面有一定的短板。”

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留珠海就业率,殷旭东从产业方向、政策方向、公共服务以及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建议。

他认为,珠海的产业发展的方向与高校专业设置之间要有匹配度。“这需要城市和高校之间多互动,不能单靠一方的努力。”同时,要进一步提供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在珠创业就业落户的政策性保障,包括住房方面的补贴等。

他还提到,要注重加强珠海的印象文化建设。“我们珠海一直给人的感觉生活比较悠闲,适宜养老,我觉得应该要把印象文化给纠正过来,比如说我们要打造一个健康、时尚、高端、大气、进取、且经典跟现代深入融合的现代化城市文化环境,特别是要提升珠海对年青一代的向心力和吸引力,这是至关重要的。”

  C

  焦点三 如何看待500万人口目标

刘云德:

珠海新增人口要注意人口结构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文化理论研究所所长刘云德表示,此次提出的在2035年实现500万人口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也是符合实际发展的,体现了珠海市领导在城市发展方面的远见。不论是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化,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珠海都需要提升人口的量级。

一直以来,珠海人口政策是相对保守的。过去有观点认为,珠海这座城市就应该“小而美”,而且有人会拿发展中国家来举例,认为如果人多经济就能发展,“那第三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早就实现经济腾飞了”。但如今时代已经不同了,当下全球处于一个人口萎缩的时代,中国等国家也开始跟西方发达国家一样,人口出生率处于下降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口就像宇宙中的物质,一个物质的质量越大,引力就越大。

刘云德说,未来的经济,很重要的衡量因素是消费。一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很大程度在于它的消费力有多强。而且现在是一个生产力过剩的时代,以前是住房不够、交通不行、医院不够、学校不够。但现在我们有能力创造足够的资源,满足这些需求。

刘云德称,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做一些科学的论证。正好可以借助最近这次人口普查,借助普查大数据,对珠海的人口机构、流动人口形势、人口结构等进行深入研究,彻底对人口情况摸一个底。还有就是利用好本次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做好人口方面的规划。

他认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新增人口尤其要注意人口结构。“不能说新增了300万,全是老人,或者全是同一性别”。人口结构一是年龄结构,二是性别结构,三是知识结构。这三个结构都要注意均衡性。

“在吸引人口方面,我认为,一是政策要放宽;二是要‘先有梧桐树,后有金凤凰’。企业就是‘梧桐树’,企业发展好了,凤凰自然来了。重心放在梧桐树的施肥上,将优质人才的政策配合产业政策来进行。三是要放弃‘以学历论人’的观念,比如可以采取珠海常住三年以上,就可以入户的政策,而不是只看学历。”刘云德认为,一个城市的发展,肯定是需要多个层次人才的,社会结构交错才是健康的。

另外一个值得论证的方向就是行政区划调整。行政区划也是人口变化的一个措施。比如将坦洲和三乡划给珠海。当下,坦洲三乡珠海一体化迫在眉睫,但因为行政区划不同而存在诸多障碍。

总之,人口规划要落实好,一定要一步一步落实。

统筹:南都记者 杨亮

采写:见习记者 洪晓可 南都记者 王靖豪 朱鹏景 李洁琼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