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斗门智造亮眼“颜值”攀升

2020年质量月启动,5家企业签署“质量诚信承诺”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9月16日        版次:ZA06    作者:袁平峰

→位于新青工业园的冠宇电池,烘烤车间内六轴机器人正在作业。

位于新青的鹏辉电池生产线。

日前,2020年斗门区质量月启动会在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举行。本次质量月活动以“建设质量强区,决胜全面小康”为主题。会议现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代表签署了企业质量诚信承诺书,青岛啤酒(珠海)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代表获授质量月旗帜。

这是斗门区践行质量强区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斗门区坚持质量强区不动摇,努力打造成为珠江西岸智能制造示范区、滨江田园生态新城和粤港澳休闲旅游目的地。

设立质量强区工作专项基金

8月份,在2020年斗门区质量大会上,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获“2019年度珠海市斗门区区长质量奖”,并获得100万元奖励。另有两家被提名企业获得30万元提名奖励。

“设立区长质量奖不仅代表斗门区委、区政府对质量工作的高度重视,更重要的是要向社会发出一种强烈的信号、一个明确的导向,就是要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发展理念。”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说。

重质量,讲诚信,树品牌。斗门区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坚持以质取胜、质量强区的发展史。

近年来,斗门区把实施质量强区战略放在突出位置,把提高供给质量体系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夯实质量基础,有效保障质量安全,有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先后出台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强区奖励、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农业品牌名牌奖励、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区长质量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设立质量强区工作专项基金,逐步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

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1家

目前,斗门区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1家,省级和市级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分别累计20家、42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123家;农业科技计划项目首次进入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项目,10个项目获省科技厅扶持。

全区拥有农业龙头企业23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2家,省级名牌产品42个,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共127个,获全国质量奖和省政府质量奖企业各1家,白蕉海鲈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在系列政策支撑下,斗门区开展质量提升成效明显,全区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区20个,占全市40%。在此前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中,斗门区排名全省122个县(市、区)第七名。

  亮点

  智能制造 12家先进制造企业签约总投资超110亿元

2019年5月,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同轴通信电缆第6-4部分:75-7型CATV电缆详细规范》(IEC61196-6-4)发布,打破欧美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局面,实现珠海主导制定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零的突破”,通信国际标准领域响起“斗门声音”。据了解,汉胜科技生产的5G基站用光电混合缆,2019年产值已达1.5亿元。汉胜科技在国际标准上取得话语权,发出“斗门声音”,是斗门区以质量为引领,推进质量强区战略,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一个缩影。

智能制造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今年6月份举行的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签约暨动工仪式上,12家先进制造企业签约,总投资超110亿元;6个产业项目及两个园区配套工程破土动工,总投资达27.1亿元,吹响斗门区新一轮大招商、大开发、大建设的“集结号”。

创新支撑,智造引领。据斗门生态农业园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重点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兼顾人工智能及电子信息产业,以“龙头+配套产业”发展模式,培育产业集群,衍生上下游产业链。按照计划,产业园今年完成产业招商签约40亿元,至少完成两个15亿元以上规模龙头企业的8个项目签约。

“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发建设,旨在打造珠江西岸千亿级智能制造示范区,助力夯实斗门‘工业强区’基石,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周海金看来,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将为珠海西部乃至珠江西岸的创新型经济装上新引擎。

  智慧农业 科技赋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9月的斗门生态农业园,依然一片山清水秀好风光。作为国家级现代化农业及乡村振兴示范区之一,湖江渔业、恒基生物科技、一洋生态、强竞水产、集元水产……园区众多现代化农业企业历经疫情防控期间短暂的困难之后,又展示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斗门区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2019年,全年农业总产值77.86亿元,农业增加值44.21亿元。眼下在斗门,科技赋能智慧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深度融合应用已经成为常态。

2016年,斗门区河口渔业研究所首次获得珠海市新型研发机构称号,在三年的建设周期内,主攻海鲈淡化种苗繁育、海鲈活鱼有水商业化运输、禾虫人工种苗繁育和滩涂增养殖三大方向的科研成果商业化应用推广,同时在园区的大力扶持下,开展了一系列的高标准鱼塘改造和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建设,不断强化实验基地配套设施。

2019年,研究所通过了市新型研发机构三年期考核,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认定为广东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也是斗门区唯一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面向未来,斗门区将继续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绿色生产、规范管理,把控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加快绿兴、强竞、诚丰、之山等项目建设,构建百亿级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创建“白蕉海鲈”“乾务鳗鱼”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擦亮“海鲈之乡”“禾虫之乡”“黄沙蚬之乡”品牌。

  人居环境 8条黑臭水体整治通过“省考”

位于井岸镇的五福涌,在夏日阳光下泛起粼粼波光,河中小鱼群可见。

五福涌长约3.55公里,曾经是村民避而远之的黑臭河涌。“真的没想到,这条河涌不黑也不臭了。”今年73岁的钟耀华是五福村人,住在五福涌旁边。说起这条河涌的过去,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河涌,这位老人感慨万千。

7月22日至24日,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斗门区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排查。根据专家总结工作会议意见,斗门区8条黑臭水体整治全部通过考核验收。

斗门区委、区政府对黑臭水体整治高度重视,按照中央、省市部署,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8条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抓好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工作,下定决心打赢这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经过近几年的攻坚克难、励精图治,全区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其中截污工程2亿元),8条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顺利通过“省考”。今年年底,8条黑臭水体将接受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国考”。

近年来,斗门区的“颜值”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城乡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2013年至2019年,斗门区人均绿地面积从6.8平方米提升至19.8平方米,绿地面积7年增长近2倍。

今年斗门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去年,斗门区新增及改造绿地面积63万平方米,“一河两岸”滨水长廊逐步搭建,黄杨河湿地公园对外开放,尖峰山公园二期基本建成,10个社区公园陆续投入使用。

今年,斗门区继续把社区公园建设列入系列民生实事,还深入实施美丽斗门行动计划,推动尖峰山公园升级改造成为斗门中央公园,启动黄杨河湿地公园二期项目。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袁平峰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