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农村道路逐渐改善,给当地村民带来人气财气。 南都记者 袁平峰 摄
南都讯 乡村要振兴,公路要畅通。截至目前,珠海斗门区“四好农村路”实现了三个100%目标,即四级以上等级公路比例达到100%、斗门区101个建制村(行政村)通公交车100%、实现农村公路路灯全覆盖100%;而今年斗门区还将计划建设“四好农村路”62条,共计78.6公里,总投资5.18亿元。作为珠海农业大区,斗门区的农村公路建得怎样?什么样的变化能看得见?记者近日走访了当地村民、游客以及本土网红,听他们谈及斗门农村交通变化带来的切身感受。
游客 没想到乡村道路这么靓
斗门区是典型的岭南水乡,深具广府风情。这里的乡村风景和淳朴民风远有美誉,吸引着城里人驱车数百公里前来度假体验。而在青山绿水间延伸的斗门农村公路,在把乡村美景拉近到人们身边同时,也把财富和希望带进乡村。
“一个多月前就订了斗门的民宿,但前几天下了很大的龙舟水,担心农村道路不好走,问了民宿的老板,说路况很好,我们就开车跟着导航一路过来,没想到乡村道路这么靓,畅通无阻,交通十分方便。”来自广州的游客陈耀辉说。
陈耀辉预订的民宿位于莲洲镇石龙村的“天天惦记民宿”3号小院,院子门口不远处,全长1.3公里的石龙村民俗街上,6米宽的道路两旁100多栋白墙黛瓦的岭南古民居和仿古建筑鳞次栉比,一派返璞归真的田园风情。
“建设‘四好农村路’时,我们重点打造了全长1.3公里的民宿一条街,吸引了‘天天惦记’租用了20多个农家庭院开发民宿旅游。”石龙村党委书记李悦强说。不仅如此,石龙村还吸引了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等社会项目远道而来共建乡村旅游品牌。
石龙村的民宿经济是斗门区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斗门区已连续多年旅游人数保持高速增长,以民宿经济为代表的斗门乡村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农民增收,斗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三年也都保持了双位数增长,而高标准、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则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
网红 农村路通破解物流“痛点”
在推进建制村通公路的同时,斗门区高度关注农产品集散地的公路建设,创建“农资运输路”。做到产业规划发展到哪里,农村公路就连接到哪里,形成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农产品输出和农村物流网络建设的“绿色经济路网”。
受疫情影响,年初斗门不少农产品遇到销售困境。斗门区第一批农村淘宝的“店小二”、本土网红陈喜凤,把滞销的农产品收购回来并搬进了直播间。白蕉海鲈、黑鱼片、鸭扎包等斗门特产在直播中被抢购一空,实力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在陈喜凤“直播带货”成功的背后,正反映了斗门农村交通日新月异的发展。“斗门农村的交通早已今日不同往日,村道特别宽,大货车可以自由进出。顺丰、京东和‘三通一达’都开启了快递下乡和上门取货服务。斗门特产发往全国快捷方便,包邮到全国,可以保证斗门特产新鲜、及时地送到买家手里。”陈喜凤感慨。
物流的基础是交通,也成就了“乡村网红”强大带货能力。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斗门打通了农村交通关节,让农产品往来有通衢。目前斗门已设立淘宝村点42个,特约村级服务站70个。仅2019年,斗门农村淘宝交易额就超过1亿元,订单包裹总量超100万个。
借助网络直播带货、通过发达的快递系统线下走货,这样线上线下的“新零售场景”在斗门农村掀起了一场“人货场”的热潮,“四好农村路”是最大推手之一。
村民 农村路畅带来人气财气
咸淡水交界的独特地理位置,让斗门把“白蕉海鲈”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但交通不便。每逢下雨,养殖区道路水浸导致积水回灌鱼塘,这个难题困扰数万养殖户多年。而且作为河鲜的白蕉海鲈,从鱼塘到市场、运输时间越短,价格才能“保鲜”。
“国道与省道之间是广大的农村地区,长期以来道路建设存在巨大的空白,‘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要织密路网,做好‘填空题’。”斗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陈骁说。
以白蕉镇昭信村为例,村民售卖白蕉海鲈的理想线路:从昭信村旁的584县道旁到珠海大道附近的白藤头水产市场,直线距离约10公里。但因河网切割和道路接驳等原因,实际卖鱼路线绕了一个大圈。
以往的运输路径是:584县道—灯三村路—228国道—272省道—湖心路—珠海大道—白藤头水产市场。多路辗转,大费周章,路途达到35公里,运输时长要40分钟以上。
“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我们将斗门区县道中车流量第二的584(新港大道段)作为攻坚的突破口。该路由南到北,将斗门境内东西走向的228国道、272省道、365省等三条‘大动脉’串联起来,在地图上组成了一个‘丰’字。”陈骁说。
双向六车道、路宽48米、年底完成改造……584县道(新港大道段)“四晋六”,迎来华丽升级。
陈骁介绍,新港大道一期建设工程,总投资约4.9亿元,项目分三段进行建设,根据规划,升级改造后的新港大道路为双向六车道,路面宽48米,整体路面标高3.6米,并配套了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目前,该路昭信段已完工通车。
据了解,2019年斗门区实施20条农村公路升级改造,主要是完成省级任务消灭砂土路和加铺沥青罩面,共计约58.5公里,总投资约1.90亿元。而今年,斗门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计划建设“四好农村路”62条,共计78.6公里,总投资5.18亿元。
“疫情影响了两个月左右的工期,目前,全区各建设单位正在‘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力争年底所有项目做到主体完工”。陈骁说,通过不断织密的交通路网,斗门区有效地推进了乡村发展的多产融合与产业创新,为斗门乃至整个珠海市在农村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态友好上提供了一个“三方兼顾”的解决方案。
“路修好了,现在只需要15分钟就可以把鱼运到白藤头水产市场。”白蕉镇昭信村村民梁秋业说,“四好农村路”畅通了农村微循环,从桑基鱼塘直达水产市场,养殖户们终于解决了“白蕉海鲈”运输不方便、运输成本高、运输过程长等问题。
采写:南都记者 袁平峰